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课件学案新人教版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二散文第4课时最体现散文特点命题人最青睐的__词义句意理解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一小说第5课时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二散文第5课时增分无捷径重在夯实基本功的__艺术技巧含语言鉴赏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二散文第6课时得兄容易得高分难的__形象概括分析题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一小说第6课时提高审美鉴赏品位的__语言题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一小说第7课时既有考查难度又有考查深意的__主旨标题题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6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一小说第7课时既有考查难度又有考查深意的__主旨标题题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6,共13页。
题型一 主旨题
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例一] (2018·江苏高考)阅读《小哥儿俩》(文本见第4课时题型二“典例”)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目: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答:
[解析] 小说中作者的情感往往隐藏在故事和人物背后,需要读者调动个人的情绪和感觉,透过字里行间去揣摩和把握。主要看作者关注什么,选取什么内容;突出什么,在哪方面着墨较多,描写了哪些细节等。标题“小哥儿俩”,轻松快乐,暗含作者对童真童趣的喜爱。文中对大乖二乖的动作、语言等描写细致逼真,二人可爱的形象在读者眼前活灵活现,这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作者对“妈”的着墨虽然不多,但都是在关键处,如“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大乖二乖的快乐成长与母亲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些反映了作者对母爱的颂扬。文中爸爸、叔叔、妈、厨子,大家都是善良和蔼的,他们共同为孩子创造了快乐温馨的成长环境。通篇来看,作者对家庭琐事的叙述流露着脉脉的温情,这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将上述内容分类梳理、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抓人物形象的角度)②对儿童成长的关注;(抓情节的角度)③对母爱的颂扬;(抓人物形象的角度)④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抓环境描写的角度)⑤对善良人性的礼赞。(抓人物形象的角度)
[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贤 人 图
聂鑫森
城里有两个画画的先生,一个是陆小知,一个是覃怡斋。
陆先生和覃先生住在同一条街上,一个住街头,一个住街尾。
陆小知,字文无,生得十分魁梧,脸上一圈连鬓胡须,很黑,很硬挺。他是河北沧州府人。他名小知,字文无,人以为字是名的阐释,既“小知”,当然也就“文无”了。只有覃先生懂得此中奥妙,文无其实是中药当归的别称,表示对乡土的眷恋。陆先生无妻室无儿女,与他日夜厮守的是画室壁上悬挂着的一柄古剑,抽出鞘来寒光逼人。他画山水,也画花卉、鳞毛,但花卉中,他不画梅花、蝴蝶兰;水中鳞介类,他不画螃蟹。这几样东西是覃先生爱画的,陆先生自谓不如,所以藏拙。他画的牡丹与水仙,别有风韵。他的桃也画得好,鲜嫩得让你嘴馋。这画要的人很多。贺寿的,结婚的,都悦目于这一派喜气,也肯给价钱。有了钱,他就去喝酒。街中段有家小酒楼叫“一街春”,跑堂的一见他来,就迎上前,唱一个喏:“陆先生——雅座!”不需吩咐,就会摆上酒与菜,然后去请覃先生。
覃先生拖着一家子,一妻四儿女,粗茶淡饭维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哪有钱上馆子?但陆先生喜欢做他的东,觉得和他聊天是一大乐趣。覃先生肯读书,虽穷而不俗,时有高论,很使陆先生钦服。覃先生的题画词句也多有妙趣,有一回画一仕女图,臂外露,娴静动人,题句为:夜凉如水,问玉臂寒否?陆先生知是从杜诗中点化而来,很佩服他的才思。
覃先生名怡斋,字少疾。他善画梅花、蝴蝶兰,螃蟹也画得别有情味,活生生的。
覃先生和陆先生同行,又住一条街,但彼此很敬重,从不生忌。有人要画梅花、蝴蝶兰、墨蟹,陆先生说:“画这些玩意儿,覃先生有好手笔,请找他。”有人要画桃,画牡丹、水仙,覃先生说:“我不及陆先生,他有高招儿,我领你去。”
本城有个无赖叫“二花子”的,前些日子找覃先生要了张墨蟹,忽将退回来,说是没画好,要求索回二十块大洋,其实买时只付了一块大洋。陆先生一听,回家取了剑,一路疾步到了覃家,威威武武地坐在画室里。那张退回的墨蟹图悬挂在壁间。
“二花子”进来,径直窜进画室,头一昂:“覃先生,备好钱了?”
陆先生蓦地站起:“早备好了,龟孙子!”
“二花子”一看,不是覃先生,是陆先生。
陆先生说:“你说这画不好,哪一笔不好?你指给我看。”
说完拔剑出鞘,但见寒光满室,冷气森森。“二花子”打了个愣噤。
陆先生用剑往画上划去,剑尖在纸上游动,却不触墙壁,宣纸条条落下,大小均等。“二花子”一张脸顿时吓白,惶恐间,陆先生一掉剑锋,直取“二花子”胸前,往下一划,一件黑绸褂脆然裂开,却不伤皮肉。
这功夫了不得!
“老子是河北沧州人氏,你可知沧州向来武风盛烈?没两下子,我能在这站地面?滚!”
“二花子”仓皇地逃了。覃先生很感谢陆先生。
日子一天天打飞脚过去。陆先生大约是因为喝酒太没节制,身体渐渐地坏了下来,三天两天会咳出一大碗淤血,但他依旧不禁酒。
覃先生踱过来看望陆先生。陆先生见他来了,很高兴,让进画室,喝过茶就要抻纸、调色,运笔作画。说是要请少疾指正。平素,陆先生画画从不让人看,再好的朋友也不破例。陆先生画桃,先提笔用清水浸透,再在红色碟内蘸少许红色,然后在红白碟里反复使所蘸红色与笔中的清水混合成淡红色;又将笔回到红色碟内蘸红色,所蘸红色部分约到笔毫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淡红画桃实,深红画桃尖。一笔点去,再按倒笔毫,原地一旋,画出圆硕的桃实,笔没有离开纸,一笔画成一个桃子,鲜色可人。接着画牡丹、水仙。“你儿女多,往后得用钱。”陆先生说。覃先生差点流出泪来。
陆先生终于一病不起了。每顿饭覃先生都让妻子做好,自己亲自送去。
不久,陆先生故去了。覃先生一手张罗了后事,借了一笔钱,雇请了几个人,亲自扶柩去沧州安葬。陆先生平生所念的是“当归”,覃先生再穷也要把他送回去。
覃先生得到陆先生的笔法,私下里练了些日子,笔法酷似,可以乱真。买的人也多,名气渐扬。家境富足了。他也时常到“一街春”去,跑堂的迎上前,唱一个喏:“覃先生——雅座!”
覃先生说:“搁两副杯、筷。”
“还有客人可要催请?”
“没有。”心里却说:还有陆先生。
题目:概括本文的主题。(6分)
答:
[解析] 题干中有“主题”“概括”等字样,可以判定为“主旨类”题目。可以从小说的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刻画三个角度入手。从标题入手,小说的题目“贤人图”蕴含了主旨:“贤”字,蕴含人物的“贤德”,表明作者的赞颂之情。从情节入手,小说安排两位画家画技高超又相互敬重、陆先生威震“二花子”替覃先生解围、陆先生将自己擅长的画技传授给覃先生、陆先生病重后受覃先生一家人照顾、覃先生安葬陆先生并怀念陆先生等一系列故事情节,表现了两位画家德艺双馨。从人物入手,小说塑造的陆、覃两位画家技艺高超,又相互敬重,具有贤德,他们代表的是传统知识分子。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他们的德与才的敬仰和歌颂。
[参考答案] 小说通过记叙陆先生、覃先生两人交往的情节,塑造了陆先生、覃先生有才亦有德的艺人形象,(2分)赞扬了两位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和崇高的品质,(2分)表达出作者对传统知识分子互相敬重的君子之风的敬仰与歌颂。(2分)
落实“六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1.(2014·重庆高考)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东坛井的陈皮匠》)(7分)
[品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和探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众多商机面前,古城人疯狂起来,“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陈皮匠作为文化保护者显示了无奈和孤独;面对无数游客的涌入和商人要开发陈家大院、过度地消费历史文化,作者流露出担忧。陈家大院是传统文化的代表,面对怎样保护传统文化,怎样面对传统商业化,作者塑造的陈皮匠这一形象给了我们启示和警示。作为探究题,依据文本,沿着作者意图,辩证地分析,从多角度有条理地阐述,观点要中肯。评价着眼于陈皮匠,探讨着眼于作者。
[品答案] (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反映守护者的孤独,2分)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否定过度开发,2分)
(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肯定守护文化,1分)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批判过度商业化,1分)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对传统文化未来的担忧,1分)
2.(2013·重庆高考)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枪口下的人格》)(5分)
[品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的能力。文章用正反面将两个人物进行了对比,作者的褒贬态度显而易见,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高尚的贝尔蒂在被指认的危险解除时也有侥幸逃脱的暗自庆幸,虚伪卑劣的霍夫曼在具有高尚人格的贝尔蒂面前也有着不容置疑的感恩和尊重。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对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理解,要区别分析。回答时要全面客观。
[品答案] (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赞扬的态度,1分)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贬斥的态度,1分)
(2)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贝尔蒂的角度,2分)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霍夫曼的角度,1分)
阅读《耧车》(文本见第6课时“题型二”)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1)老福田层面:①这句话是老福田和土地做的最后的告别,表现老人对土地难以割舍的爱;②面对“耕种了千年万年”的土地即将变成荒地的现实,老福田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楚。
(2)小说主旨层面:①表现工业化对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②“最后”融进了作者对逐渐消逝的农耕生活的留恋和思考。
题型二 标题题
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考法一 标题意蕴探究
小说标题的意蕴一般包含表层义和深层义两部分。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且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联系紧密。
1.解答标题意蕴探究题“三步骤”
2.双关和象征的区别
(1)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包括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谐音双关。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②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意义双关。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夜”,表面上是夜晚,实指黑暗统治;“路”表面上是道路,实指革命征途。
(2)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广大的抗日军民和他们不屈的精神意志。
[例一]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题目: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 从全文看,“锄”这个标题有其象征义,运用了象征手法。先分析标题的表层义,“锄”的表层义有两个:“锄”作为名词,是一种农具;“锄”作为动词,是一种劳作行为。再分析标题的深层义:分析“锄”这一标题与人物形象、主旨的关系,可得出深层含义。六安爷对“锄”的执着,说明其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即将失去的百亩园的不舍,“锄”将人与土地连接起来,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参考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1分)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2分)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2分)
1.(2019·江苏高考)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表妹》)(6分)
[品思路] “表妹”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身上负载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表妹”身上的“勤劳能干”“一心致富”表明作者对劳动者的赞扬,并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新农村这种“勤劳致富”的观念。以“表妹”为题的深意还在于,表姐代表城市,表妹代表农村,表姐表示想来农村“享几年福”,更是表明了作者对新时代新农村不断进步、蕴含无限活力与生机的赞美,从而表达对正处于快速变革中的伟大时代的讴歌。
[品答案] 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人物身上的品质,3分)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人物代表的环境和时代,3分)
2.(2017·浙江高考)“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一种美味》)(5分)
[品思路]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并分类进行分析。文本的第4、7、8、14、15自然段中直接出现了“美味”这个词,其他段落里写到了对“鱼汤”这一美味的期待和享用。前三处(4、7、8自然段)都是写他对“美味”的感觉和期待,后两处(第14、15自然段)则是他对“美味”的另一种理解。“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这个句子透露出的意思是,他在那个晚上理解了、明白了很多东西。比如,理解了亲情、快乐和希望(一家人一起期待美味——鱼汤,一家人一起幸福快乐地喝鱼汤)等,也懂得了自己如何才能赢得父母兄弟的重视和喜欢,或者说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第1自然段“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品答案]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表层义,1分)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深层义之情感美味,2分)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深层义之成长美味,2分)
阅读《枯河》(文本见第5课时题型三“考法三”)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简要说明“枯河”的深刻意蕴。(6分)
答: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小虎死亡的地方——枯河;②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人们的生活之河近乎枯竭;③灵魂被撕碎,精神被扭曲,人性全无,已无生机,如枯河一样;④枯河也会有水,也会被滋润,写出了作者对人性复苏的渴望。(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考法二 标题作用分析
小说的标题作用与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结构、写法、语言等有着密切联系,分析标题的作用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因此,高考经常设题考查。
(一)教材中标题作用感悟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征。《装在套子里的人》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清兵卫与葫芦》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项链》《药》
4.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眼球,引发读者思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或: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牲畜林》《荷花淀》《在烈日和暴雨下》
7.作为情感的载体,寄托作者情感。《狂人日记》
8.运用手法(象征、比喻、双关等),生动形象,意蕴丰富。《变色龙》
9.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祝福》
(二)标题作用分析“六角度”
[例二] (2019·浙江高考)阅读《呼兰河传(节选)》(文本见第2课时“即时训练”)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目: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
答:
[解析] 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标题,实则要求回答出所选标题的作用,进而明确文本的主题。这两个标题一个是以物为题,一个是以人为题,各有好处。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可从标题对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的作用几个角度来分析,具体可概括为:①交代时间、地点等背景,渲染氛围;②概括事件,展开情节,呼应细节;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⑤运用手法(如一语双关),生动形象,意蕴丰富;⑥揭示主旨,深化主题。可从这些角度结合文本来分析自己所选的标题。具体到本题,
[参考答案] (示例一)选“磨房里外”。理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②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③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示例二)选“冯歪嘴子”。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2013·山东高考)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活着》)(6分)
[品思路]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作用的分析。注意从题目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活着”恰恰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形象——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回味。
[品答案] 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内容方面,2分)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读者方面,2分)③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表达效果方面,2分)
阅读《贤人图》(文本见本课时题型一“例二”)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分析小说标题“贤人图”的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概括了主要情节,两位主要人物均以画画为生,故事情节围绕画画展开;②概括了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两位先生既有画才,更有贤德;③蕴含了主旨,“贤”字,表明了作者对传统知识分子互相敬重的君子之风的敬仰与颂扬。
典型错例
错因剖析
因思考角度不全和读不透文本,遗漏重要信息而失分
该考生没有从小说标题“小哥儿俩”思考,遗漏了标题所暗含的作者对童真童趣的喜爱;没有读透文本,遗漏了和谐家庭氛围的相关信息,因此没能总结出赞许和谐家庭氛围的情感态度。只能得3分。
典型
错例
错因
剖析
因读不透文本,检索加工重要信息不到位而失分
该考生只是一般读文,理解了“赞扬了两位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和崇高的品质”浅层面的主旨;没有精读文本,未理解“作者对传统知识分子互相敬重的君子之风的敬仰与歌颂”深层面的主旨。只能得4分。
抓标题
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抓情节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
抓人物
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
抓环境
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场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
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故事发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从而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抓精巧
构思
小说作品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必然的关联。通过分析小说的构思手法,诸如对比、反差、反讽、抑扬、象征、虚实、悬念、意外、巧合等手法的运用,可以归纳出小说的主题。
抓小说
叙述者
小说叙述者的语调和情感倾向,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人称的选择、小说中的议论性语句,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典型错例
错因剖析
因对标题意蕴挖掘不深而失分
该答案只是理解了标题“锄”作为农具和劳作行为的表层义,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锄”所蕴含的深层的象征义,如“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等。只能得4分。
标题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磨房
里外
环境角度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情节角度
故事都在磨房里外发生,推动情节发展。
主题角度
磨房里外的人物生活状况迥异,却能够和谐相处。
冯歪嘴子
人物角度
冯歪嘴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以他为题,可突出他的形象特征。
情节角度
小说开篇就说“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由冯歪嘴子引出“我”、祖父、母亲等人,可见有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
主题角度
冯歪嘴子属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通过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与关爱。
典型
错例
错因
剖析
因不能把握标题的属性而失分
人物、事物、事件、地点、时间、品质等都可以作为标题,但其性质不同,在小说中的作用就有差异。答此类题应该有给标题确定属性的意识,对其作用就可能分析得更准确。只能得2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一小说第2课时需引起重视的命题新动向__叙述特征题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1,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腔调,叙述顺序,叙述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一小说第1课时高考初感知文本大印象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0,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精做高考真题,洞悉命题趋向,系统文体知识,落实解题基础,掌握读文技法,准确理解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一小说第4课时得兄容易得高分难的__环境题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3,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