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晚春》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品读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习课文在议论“责任”时的辩证思想。
2. 领悟作者在文中体现出来的苦乐观,能结合自身实际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苦乐观,结合自身实际,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品读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领悟作者在议论“责任”时的辩证思想。
四、教学课时:1 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修身正己”的主题选取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这4篇文章组成单元。通过学习,感受人物身上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
语文要素: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学习本单元,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最苦与最乐》解析
人文主题:懂得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语文要素: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有选择地浏览课文,表述作者的主要观点。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苦乐之思,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痛苦和快乐是人类世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潮却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同学们,你觉得世界上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呢?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自己心中的“苦乐”。
教师语言: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例如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就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同“忧”与“乐”相同的是,本文的“苦”与“乐”在某个前提下也成为了一对反义词,那到底是什么前提呢,带着对这对反义词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内心世界,看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课件展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将“忧”“乐”标红,再出示本文题目“最苦与最乐”,并将“苦”“乐”标红)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对“苦”“乐”的初步理解,开门见山地导入,并以一个问题,即 “在什么前提下,‘苦’‘乐’是一对反义词”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探究课文论点
教师语言: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提到的“最苦”“最乐”与哪个词有关系?
明确:苦也好、乐也好,都关乎着两个字,而这也正是我们之前说的那个前提。这两个字就是责任。我相信同学们的感悟是正确的,这篇文章中,“责任”二字竟然出现了 26 次。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告诉我,“最乐”“最苦”如何与“责任”建立了联系。请你完成:
课件出示:
最苦= 责任 、
最乐= 责任
明确:最苦=担负着未尽的责任
最乐=履行了应负的责任
【设计意图】环环紧扣,引导学生走向对议论文核心论点的探究。
把握作者之“苦”
教师语言:大家一致认为对于梁启超最苦的是未尽责任,你从文中哪里看到的?
学生活动:文中第一自然段。
教师语言:作者是不是很直接就告诉我们了?
学生活动:(预设)
是,因为文中第一段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不是,因为文中第一段还否定了“贫、失意、老、死”等。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把握作者观点。
分析最“苦”之因
教师语言:作者怎么否定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关注文中第 2 自然段)
教师语言:假如你是梁启超,在对面坐着的是认为“贫、失意、老、死”是最苦的,请你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说你将怎么劝说大家?
学生活动:试着将文字内容口头表达出来。
明确: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在论述观点时的层层递进,同时学生做这一活动时会感觉到较轻松,将文字转换为口头语并不需要加入字词,从而可以体会作者的平实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
责任形成过程
教师语言:那这种责任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别人强制给我的吗?请大家在第 3 段找找答案和依据。
学生活动:速读第三自然段,找到责任的来由。
明确:“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教师语言:同学们看,在作者的论述中,这个责任是“我自己”给的,就连“应该做的”“能做到的”“决定要做的”都算是责任。而且,“凡属”一词的使用涵盖了所有,一个都不漏掉。那到底涵盖了哪些呢?
学生活动: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
教师语言:其实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梁启超先生的过人之处。我们常说,知行合一,应该说梁启超的一生就是担当的一生。
(课件展示:梁启超先生一生贯穿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多年前,在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历史时刻,为寻求救国教民之路,挽救民族危机,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展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变革运动。从 1895 年发动“公车上书”到 1919 年“巴黎和会”期间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奔走呼号,梁启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无论是身陷逆境流亡海外,还是回国参政身居要职,梁启超都始终站在变革实践的第一线,并为之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力量。梁启超这种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正是其敢于担当的集中体现。
(课件展示)
梁启超家书中关于责任与担当的论述: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 1919 年 12 月 2 日致思顺书
我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 1927 年 1 月 27 日给孩子们书
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 1927 年 5 月 26 日与孩子们书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 1923 年 11 月 5 日致思顺书)
教师语言:作为梁氏家族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梁启超还将他的担当意识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传给了他的子女。受其影响,他的九个子女一个个“明责任”“敢担当”,纷纷立下报效祖国之志,为推动新中国的发展分别在各行各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作者在论述观点时的层层递进。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探讨何为最“乐”
教师语言:当我们知道最苦的是未尽责任,那什么是最乐呢?文中是怎么表述的?
学生活动:迅速在文中定位,找到观点句“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教师语言:这种“乐”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作者是怎么形容的?
学生活动:定位到第 4 自然段,查找相关语句。
教师语言:那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乐”?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实践,分享自己曾经履行责任的过程和心理。
教师语言:所以,大家看,对于我们来说履行责任并不难,想要获得这种“乐”也是很容易的,那就有疑问了,君子履行责任不是容易做到吗,为什么我们还说他们有“终身之忧”呢?你能不能体会一番“君子”的心理呢?那你说说这到底是“忧”还是“乐”?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君子之忧”到底是“忧”还是“乐”?
教师语言:从大家的讨论中,说到底,这还是“乐”。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也都有还未尽责任的“苦”,那如果我们把这些责任“卸却”(注意原文这个词)不就好了吗?我们干嘛要背负这样的责任呢?比如说我们不喜欢写作业,不喜欢考试,不喜欢读书,那我们就干脆不做了,可以吗?你能试着说服我吗?
学生活动: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深刻论述责任于人的重要意义。
教师语言:所以孩子们,对于我们来说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乐”在何处。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观点的有悖之处,培养他们全面思考的意识。一方面考察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
知识积累
1. 教师语言:通过本文学习,你能联想到哪些和“责任”有关的成语或者俗语?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敢作敢当、匹夫有责、恪尽职守、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设计意图】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相关知识的积累。
联系生活悟责任
2. (课件展示)
请你仿照例句,结合自身实际,仿写“责任是……”
示例:
责任是值日生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我们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我们在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
教师语言:所以,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责任观落到实处、落到日常生活中,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2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初读感知,合作探究,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作者,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师生探究,实话实说,拓展升华,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