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分式15.3 分式方程教案
展开分式方程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式方程,本课是在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教学目标和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很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二、说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成功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注重"精讲多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部分学生上黑板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继续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为新授做铺垫,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2)试一试你的身手:
(二)新授:
(1)学生学习例题交流讨论,找两组同学到黑板上尝试解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例题的合作研究,使每个学生对分式方程的解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环节,鼓励同学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聆听。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问题要做出适当的评价,给同学以鼓励和引导。
(2)、讲解例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鼓励同学们亲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巩固解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议一议
你认为X = 2是原方程的根吗?与同伴交流。
教师小结:
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验根的方法有:代入原方程检验法和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法. (1)代入原方程检验,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相等,则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2)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时,看最简公分母的值是否为零,若值为零,则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否则就是原方程的根。
前一种方法虽然计算量大,但能检查解方程的过程中有无计算错误,后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单,但不能检查解方程的过程中有无计算错误,所以在使用后一种检验方法时,应以解方程的过程没有错误为前提。
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由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 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5)轻松完成:课堂练习:90页1、2
(6)归纳总结、整理反思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不但总结知识上的收获,也要总结合作交流上,反思整堂课的学习体验。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本节课归纳总结,感悟知识上的点滴收获,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反思自己。
(7)课后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等手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地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让学生在言词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变“听”数学为“做”数学。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实现以下理念追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后练习,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5.3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5.3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后练习,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