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精品)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精品)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精品)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精品)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精品)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精品),共2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报告单





















    班级:
    教师:
    日期: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器材:
    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
    猜测:
    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

    日期
    实验组
    对照组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
    实验结论:
    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器材:
    培养皿2只、滴管1支、第一课中已发芽绿豆种子10粒、黑色纸1张、透明一次性饮水杯2个、湿润土壤若干
    猜测:
    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
    实验过程:
    1、把两个培养皿里,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
    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养皿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
    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皿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
    4、这两盆培养皿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填入以下记录表:

    绿豆芽的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 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
    实验器材:
    绿豆种子6粒、放大镜、镊子、一次性杯子2个。
    猜测: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下面放上纸巾。
    2、各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
    3、一组浇适量的水,一组不浇水。
    4、定期观察、记录、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浇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没有浇水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蚯蚓与环境
    实验器材:
    带盖长纸盒2个、干土、湿土若干、蚯蚓6只
    猜测:
    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实验过程:
    1、把一个盒子一端剪开一个较大的方口,可以透光,盒子的底部铺上一层吸水纸;
    2、将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向。
    3、在另一个盒子中,一端铺上干土,一端铺湿土
    4、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观察蚯蚓运动的方向。
    实验次数
    明亮一端蚯蚓数
    盒子中间蚯蚓数
    黑暗一端蚯蚓数
    1



    2



    3




    实验次数
    干燥土壤里蚯蚓数
    盒子中间蚯蚓数
    湿润土壤里蚯蚓数

    1




    2




    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第一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黑暗的一端;
    第二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湿土的一端。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影子的观察
    实验器材:
    手电筒1把、橡皮擦1块、魔方1个、瓶子1个。
    猜测: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实验过程:
    1、选择背景墙。
    2、选择遮光体。
    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记录。
    4、更换遮光体,对比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第一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黑暗的一端;
    第二次的实验结果是,蚯蚓爬向湿土的一端。
    实验结论: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手电筒1把,直管3张相同位置打圆孔的卡纸、屏幕1块
    猜测: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过程: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
    三个小孔的位置
    纸屏上有无光点
    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

    左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

    右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

    左移动第三圆孔张卡纸

    右移动第三圆孔张卡纸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当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时,发现纸屏上有光点;当移动中间的卡纸后,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时,纸屏上就没有光点了。
    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制作潜望镜
    实验器材:
    潜望镜组合制作材料1套, 胶水1瓶、胶带1卷、剪刀、美工刀,长方形纸盒1只,小镜片2只
    猜测: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实验过程:
    1、利用“潜望镜组合材料”直接组装一只,然后用它从室内的门、窗的边缘观察室外的情况;
    2、自己利用材料,自制一只简易的潜望镜:
    用一只长方体牙膏盒,在一端的侧面,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另一端在它的对面,也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的面,和对角成45度,切出直线口子,可以插下小镜片。最后, 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如右图这样,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用潜望镜可以从暗处观察明处的物体,而不被对方发觉。
    实验结论: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三个黑色纸袋,三支温度计
    猜测:
    放置的方法不同,吸热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过程:
    1、把三个相同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
    2、在阳光下,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摆放: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和阳光垂直,同时记录下刚开始的温度。
    3、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各袋的温度,总共记录5次,比较它们 温度有什么不同。
    纸袋摆放的情况
    刚开始的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和地面水平






    和地面垂直






    和太阳光直射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与阳光垂直的温度上升的快
    实验结论:
    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是: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红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各一张,温度计5支。
    猜测:
    物体的吸热情况与它的表面颜色有关系。
    实验过程:
    1、把5种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相同大小的纸袋;
    2、在每个纸袋中,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
    3、记录下刚开始各个纸袋的温度,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总共记录5次。
    4、比较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后,各个纸袋温度有什么不同。
    纸袋的种类
    刚开始的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黑色






    粉色






    铝箔纸






    黑色蜡光纸






    白纸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颜色深的升温快,相同颜色而表面不反光的升温快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相同颜色而表面不反光的升温快。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器材:
    纸盒、泡沫塑料、棉花、方形或圆形饮料瓶、玻璃片、透明塑料膜、 黑色纸、平面镜、锡箔纸, 剪刀或美工刀、透明胶带
    猜测:
    设计制作热水器要综合应用我们学过的各项知识,才能做得符合要求
    实验过程:
    1、在盒子的底部垫上一层棉花,侧面用泡沫塑料板垫上,然后将锡箔纸衬在里面,作为反光材料;
    2、用黑色纸把塑料饮料瓶的瓶身包起来,放在盒子里,盒盖的上面挖空,覆上一层塑料膜。
    3、瓶子里装上清水,盖上盒盖,调整热水器的角度,使受热面与阳光垂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按照我们自己的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制作完成了。
    实验结论:
    我们在设计制作热水器时,综合应用了反光原理、热的不良导体保温原理、颜色与吸热原理、照射角度与吸热原理,做成的热水器可以很好的集热。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器材:
    平面镜5个,放大镜1个,凹面镜1个,温度计1支。
    猜测: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实验过程:
    1、在阳光下,将一面平面镜的反射光射向墙壁,用温度计测量光斑处的温度;
    2、同时,和另几个同学,把多个平面镜的反射光反射向墙壁的一个点,也用温度计测量光斑处的温度,记录下照射相同时间后的温度;
    3、用一张纸平铺在阳光下,测出此时温度,用放大镜在纸面上形成一个光点, 测量光点处的温度;
    4、把凹面镜放在阳光下,用温度计测量凹面镜上方,会聚的光点处的温度。5、比较这几处强光与弱光温度的不同
    光的强度与温度数据记录单
    镜子数
    0
    1
    3
    5
    凸透镜
    凹透镜
    光的强度






    温度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光线越强的地方,温度越高
    实验结论:
    光的强度与温度有关: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器材:
    酒精灯1、镊子1、烧杯1、带盖饮料瓶1、碎砖块1、小石块5、石膏30克 培养皿2(或小碗、盘子)、豌豆种子20粒
    猜测:
    岩石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实验过程:
    1、冷和热的作用
    对岩石的影响将小石块用酒精灯加热,然后用镊子夹着,丢到冷水里,反复几次。
    2、流水的作用:
    在塑料瓶里灌上大半瓶水,放进几块岩石块,盖上盖子,然后剧烈摇晃。
    3、植物的作用:
    向小碗(盘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在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
    4、动物的作用:动物会在岩石的缝隙打洞穴,从而破坏岩石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岩石在冷热作用下会破裂,在流水的作用下互相撞击和摩擦,体积 和形状发生变化,棱角磨圆;植物在发芽及扎根时产生的力会涨裂岩石; 动物的活动也在破坏岩石。
    实验结论: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
    小铲子1、放大镜1、镊子1、150ml烧杯1、湿润土壤若干、报纸2张、玻璃搅棒1根。
    猜测:
    土壤里有各种成分,并且各有各自的作用。
    实验过程:
    1、把土壤倒到一张报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
    2、用镊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观察土壤颗粒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把水倒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方法
    寻找土壤的成分
    肉眼
    发现土壤是潮湿的,说明含有水分,里面还有植物的细根、碎叶、腐烂的小虫等动植物的残体。
    放大镜
    土壤本身的颗粒也大小不同,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黏土微粒、还有非常细小的粉尘颗粒
    倒入水中
    土壤颗粒就会沉到水底,可以观察到,泥土是分层沉积的。从下到上依次是:石子、沙子、黏土、粉砂、植物残体的漂浮物,在搅动土壤时,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实验结论:
    土壤是风化后的岩石颗粒、石子、沙子、黏土、粉砂、以及动植物残体、空气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
    实验器材:
    长方体水槽2、降雨器(饮料瓶底部钻孔)1、混有沙石的土壤、接水盆1 塑料薄膜、小铲子1、报纸3张
    猜测:
    雨水会对土地形成侵蚀,改变地形地貌。

    实验过程:
    1、用混有沙石的土壤在长方形塑料水槽里堆一个斜坡地形,并用小铲子拍紧,再在土的边缘造一个“悬崖”;
    2、在一个塑料饮料瓶的底部钻一些小孔,做成“喷水器”,在瓶里装满水
    3、把装有“悬崖”的盒子(或水槽)放在废报纸上,在报纸上铺塑料膜,并把盒子(水槽)的一端垫高;
    4、把喷水器放到一定的高度,让“雨水”尽量降落到斜坡的土地上,观察雨水降落到“模拟地形”时,雨水、径流以及土地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雨水”降落到土地上,溅起土壤的颗粒,当雨水流动时,带走了这些 泥土的颗粒,原来平整的地面,开始出现了小冲沟,汇集在一起的地面水漫过斜坡,又冲蚀斜坡形成大的冲沟,在接水盆里可以看到是浑浊的泥水。
    实验结论:
    雨水会对土地形成侵蚀,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 受到侵蚀,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探索侵蚀的实验
    实验器材:
    水槽2只、铁架台1座、铁环夹2个、降雨器2个(底部钻大小、数量不同孔)、蒸发皿6个、长有草皮的土壤层2块、纯土壤4块(分别放置在蒸发皿内)
    猜测:
    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坡度大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小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降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就轻。
    实验过程:
    1、组装好铁架台,将铁环夹水平旋紧在立柱上。 2、将装好土壤层的蒸发皿水平放在铁环夹中间,一种是有草皮的,一种是纯土壤。
    3、用同一个降雨器灌相同多的水,在相同高度淋洒这两个不同的土壤层,用接水的水槽分别接住流下来的“径流水”,观察水质的不同点;
    4、换上两个相同的土壤层,用大孔、小孔不同的两个降雨器,分别灌一整瓶水、半瓶水,也是在相同的高度对这两个土壤层进行各自喷淋,接住径流水后观察;
    5、同样的方法,换上另外两个相同的土壤层,进行坡度不同的侵蚀实验,观察径流水的水质有什么不同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无植物覆盖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有植物覆盖的要多;斜坡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平地上要多几倍;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的冲蚀得厉害。
    实验结论:
    无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严重;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
    模型小车1辆、尼龙线0.5-0.8米、铁垫圈10个、秒表1只
    猜测:
    小车在拉力的拉动下会运动,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实验过程:
    1、安装小缆车: 将实验用的小车平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把线拴在车头的正前方正中,这样,拉力方向与车轮前进的方向一致,在线的另一端,系上一个铁丝做的挂钩。
    2、实验小车的运动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把挂钩一端垂下桌沿,先挂一个铁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然后再依次增加铁垫圈的数量,观察小车的运动。每次都从同一个起点开始,同一个终点结束, 用秒表计时,并做好记录。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记录
    挂( )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大小
    (垫圈个数)
    实验
    次数
    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快慢情况

    1


    2

    3


    1


    2

    3


    1


    2

    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1)不是任何大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要使小车运动,有一个“最小的力” 使小车运动的力” (2)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实验结论:
    拉力太小,小车不会运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实验用小车1辆、皮尺1条、橡皮筋(筋圈)3-5根
    猜测: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实验过程:
    1、安装弹力小车: 把橡皮筋的一端栓在实验小车的车轴正中,另一端系在车框前方的正中。
    2、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转动车轮,使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每次的圈数按照计划的圈数进行,圈数要成倍的增加,小车运动后,用皮尺测量不同圈数小车行驶的距离。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
    实验
    次数
    小车运动
    的距离
    平均
    距离

    1


    2

    3


    1


    2

    3


    1


    2

    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
    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
    橡皮筋、细线、量尺、实验用小车。
    猜测:
    橡皮筋缠的圈数越多,拉力越大。
    实验过程:
    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
    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
    3、松开皮筋,观察小车的行驶。
    4、分别缠不同的圈数,进一步观察小车前行的距离。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
    橡皮筋缠的圈数越多,拉力越大。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钩码、回形针、橡皮筋。
    猜测:
    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力的大小。
    实验过程: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实验结论:
    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1)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2)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5N的弹簧测力计1只、钩码1盒、长方体木块1个、砂纸
    猜测: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摩擦力要大。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实验过程:
    1、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1)把小车放在砂纸光滑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把小车放在砂纸粗糙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
    2、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1)把小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在小木块上放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
    实验一 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二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不改变
    的条件
    要改变
    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
    不改变
    的条件
    要改变
    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1) 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 班
    第 组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实验名称
    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的比较
    实验器材:
    5N的弹簧测力计1只、实验用小车1辆。
    猜测:
    在同一个接触面上运动的物体,滚动比滑动用的力要小。
    实验过程:
    1、测试实验小车车轮滚动时的摩擦力: 将小车平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牵引,直线缓慢前进,测量出此时的摩擦力。
    2、测试实验小车车轮滑动时的摩擦力: 将小车用橡胶将车轮固定住,不让它转动,在不改变小车的重量、路面的光滑程度等条件的情况下,同样测量车轮滑动时的摩擦力。

    实验次数
    摩擦力大小
    平均摩擦力大小
    轮子滚动前进
    1


    2

    3

    轮子滑动前进
    1


    2

    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同一个物体,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要大。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