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 - 9.3 银河系 宇宙 教案

    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 - 9.3 银河系  宇宙 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3 银河系 宇宙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3 银河系 宇宙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和星系分类。
    2.知道人类对宇宙的初步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感受用模拟方法认识银河系空间结构的过程。
    2.通过模拟宇宙的膨胀,认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方法——建立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过程,感知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部分成果,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最新探索,激发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感悟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1.银河系的特征。
    2.银河系的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介绍人类对银河系认识历程为主线,以“水漩涡中的豆粉运动”模拟实验为突破点,学生通过观看介绍银河系的视频及阅读关于银河系的资料,认识银河系结构和特征。通过教师介绍河外星系,学生认识不同星系形状和哈勃星系分类标准。学生通过简单的“吹大气球”模拟试验,模拟宇宙膨胀的情形,推测宇宙的起源。学生通过了解介绍天体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探索太空的兴趣。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银河系的特征。方法是:
    (1)教师介绍人类对银河系的认识经历了长期观察、不断探索、大胆推测、及时修正、逐渐接近和认识银河系的真相的过程。
    (2)学生进行“水漩涡中的豆粉运动”模拟实验,模拟银河系恒星的运动,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3)运用银河系运行的模拟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银河系的结构与特点。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银河系的空间结构。方法是利用“水漩涡中的豆粉运动”的模拟实验:豆粉颗粒相当于数千亿的恒星,水漩涡中心相当于银河系中心旋转,学生从正面和侧面观察,模拟银河系的正面和侧面形状,认识银河系属于螺旋星系。
    本设计通过两个模拟实验使学生形象化理解银河系、宇宙中天体运动规律和结构,运用多媒体介绍人类对银河系、宇宙曲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天体物理”关于宇宙学的最新进展,激起求知欲与探索宇宙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乘坐宇宙飞船,离开“太阳系”——引出课题“银河系、宇宙”。
    二、新课。
    1.银河系形状。
    (1)探索。
    利用多媒体介绍从公元前324年亚里士多、托勒密的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公元1579年哥白尼的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1610年,意大利伽利略用望远镜证明“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绘出扁平状银河系图。第一次提出了太阳系以外的新的天体系统,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认识的飞跃。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进行了四年认真的天体观测,否定了太阳在银河系中心的观点,提出了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边缘人马座附近的观点。
    1926年瑞典天文学家得布拉德认为银河系在转动,1927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认为银河系绕着中心在自转。
    (2)学生模拟实验。
    做法:用筷子快速搅动杯子里面的水,使水形成流动的漩涡,随后将1/2调羹“豆粉”从中央撒入杯中,豆粉相当于数千亿的恒星。
    观察:停止搅动,观察“豆粉”颗粒在水漩涡中的情况,漩涡中心相当于银河系的中心,并把所看到的正面和侧面的形状画下来。
    讨论:比较自己所画的图与所展示的银河系照片之间的异同,认识银河系的形状特征。了解引力和旋转速度影响星系的结构。
    (3)认识银河系的形状及特征。
    结论;银河系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的螺旋形状。
    2.银河系结构。
    根据人类积累的银河系有关资料,讨论回答关于银河系宽厚是多少光年?银河系大约有多少颗恒星?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什么位置?距离银河系的中心有多远?
    宽10万光年、厚1万光年,银河系大约有1000多亿颗恒星,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河系中心2.6万光年。
    结论:银河系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庞大的旋涡星系,他包容了约1500亿颗恒星和无数弥漫的气体、尘埃物质。
    3.河外星系特征。
    (1)问题:银河系以外是否有星系?各星系的特征是否相同?恒星数量是否一样多?
    (2)1923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首先发现银河系外的河外星系——造父变星。应用视频和图片,介绍哈勃星系分类法。
    结论:星系是由一大群运动着的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物质系统。
    4.膨胀的宇宙。
    (1)问题:你认为由星系组成的宇宙是静态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是膨胀的还是缩小的?
    (2)学生模拟实验。
    做法:请每组学生将一气球吹到直径10厘米,用笔在气球上分散开画6个点记为A-F,A为银河系,其余的代表其他河外星系。
    观察:记录六个点之间的距离,再次吹气直径增加5厘米,再次测量点之间的距离。重复三次。
    讨论:每次测量时,银河系与其他星系之间的距离是如何变化的,模拟宇宙的膨胀。
    (3)应用视频和图片,讲解天体物理理论,科学家根据观测到星系之间距离是增大的,从而提出宇宙是在膨胀,因此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对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天体物理研究领域。
    结论:宇宙是由大量星系和星云组成的物质系统,并且处在不断膨胀过程中。

    相关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获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2 地球 太阳系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 从原子到星系9.2 地球 太阳系获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本节教学目标,本节重点,课时安排,设计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9.1 原子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9.1 原子优秀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教师投影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