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 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C.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纸张燃烧 C. 芒果切片 D. 冰雪融化
3.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 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 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 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 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5.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的是(部分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
A. 铁在氧气中燃烧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电解水实验
D. 过滤
6.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3:1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后的物质是混合物
7. 右图表示某些概念的从厲关系,下列选项中能符合如图的是( )
A
B
C
D
X
氧化物
单质
混合物
纯净物
Y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A. A B. B C. C D. D
8. 交警对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白酒中的乙醇(C2H5OH)迅速生成蓝绿色铬离子(Cr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乙醇(C2H5OH)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B. K2Cr2O7属于氧化物
C.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 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9. 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N2O B. NO C. NO2 D. H2O
10. 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 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 图3中移走石油液化气灌是为了使其与氧气隔绝
D. 图4中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1. 甲烷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们都可作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现有两瓶气体,分别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以下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B. 将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将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12.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2个氢原子:2H B. 铝离子:Al3+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氧化铁:Fe2O3
13.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 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 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 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
14.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B. 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 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9:111:80
D.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物质的质量为22g
15.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B. 加热高锰酸钾时固体物中锰元素质量变化情况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时剩余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 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16.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______ 。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 ______ 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______ 。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其中 ______ 发生氧化反应。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______ 。
17.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______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 。
(2)氢气点燃前验纯的原因是 ______ ;使地下水变为自来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明矾,主要原因是 ______ 。
18. 实验室常用如图A−F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b的仪器名称:a ______ ,b ______ 。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B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______ (填字母编号)。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
B.先固定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再加热试管
D.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已知某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有 ______ (填字母编号)。
A.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
B.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
C.未检查装置气密性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______ 、 _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如果用装置F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该从 ______ (填“c”或“d”)导管通入,验证该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为 ______ 。
(6)实验室常用装置G代替装置A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②锌粒与稀硫酸
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19. 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明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Fe3O4
Fe2O3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20. 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状况下,A、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C是黑色粉末。现在进行下列实验:
①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②C与①的生成物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
③向①的生成物中通入气体A并加热,得到B和水。
(1)依据以上实验,试推断出这四种单质的名称: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
(2)写出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写出实验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写出实验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1. 甲醇(CH3OH)是基础的化工原料,它可以由CO和H2在催化剂、高压条件下制备。
(1)CH3OH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CH3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 。
(3)用CO和H2制备CH3OH时,若消耗了5.6kgCO,请计算生成的甲醇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垃圾分类回收既节约资源,又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主题;
B、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不符合主题;
C、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答案】B
【解析】解: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芒果切片只是切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A、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人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救援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故A说法不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B说法正确;
C、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不能说氧气的溶解性,故C说法不正确;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
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D、根据氧气、氮气的沸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5.【答案】C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B、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图中所示实验现象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由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故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说法正确。
C.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不正确。
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后的物质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分子,所以反应后的物质是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C。
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而3个“”分子中只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反应生成的4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依据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A、化合物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为氧化物,应是X从属于Y,故A错误.
B、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为并列,没有包含关系,故B错误.
C、混合物、化合物为并列,没有包含关系,故C错误.
D、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Y从属于X,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化物、化合物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
B、根据化合物、单质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
C、根据混合物、化合物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
D、根据纯净物、单质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
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
8.【答案】B
【解析】解:A.每个乙醇(C2H5OH)分子中含有2+5+1+1=9个原子,故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K2Cr2O7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K2Cr2O7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解得x=+6,故正确;
D.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先约简,再交叉,原子团个数不为1,必须加括号,所以化学式是:Cr2(SO4)3.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O4=3N2+4X,可得知:
反应前 反应后
N原子 6 6
H原子 8 0
O原子 4 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8个H原子、4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H20;
故选D.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O4=3N2+4X,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10.【答案】A
【解析】解:
A、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A正确;
B、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因为热水的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故B错误;
C、图3中移走石油液化气灌是为了撤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与氧气隔绝,故C错误;
D、图4中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以及灭火的原理:隔绝空气、撤走可燃物、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分析解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生活中可根据燃烧的条件控制燃烧或灭火。
11.【答案】D
【解析】解:A、甲烷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错;
B、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产物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错;
C、甲烷和一氧化碳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
D、甲烷燃烧能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所以将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的说明燃烧的是甲烷,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甲烷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考虑;B、根据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考虑;C、甲烷和一氧化碳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根据甲烷燃烧能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不同,进行鉴别。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可表示2H,故A项说法正确;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铝离子可表示为:Al3+,故B说法正确;
C.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不是离子,故C说法错误;
D.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解:A.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装置末端处应添加尾气处理装置,故正确;
B.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如果玻璃管中有空气,在加热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爆炸,故实验开始要先通入一氧化碳至空气排尽,再加热药品,故正确;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应用Ca(OH)2溶液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故正确;
D.盐酸不但与铁反应,也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不能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铁,故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15g−6g=9g,所以B是生成物;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11g−0g=111g;D是生成物,生成的D的质量为84g−4g=80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111g−80g−9g=22g,所以待测的数值为22g+4g=26g,所以
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c是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A正确;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2:9:111:80,故C错误;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待测a的质量为26 g,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可分析先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结合各选项的方说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5.【答案】C
【解析】解:
A、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正确;
B、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当反应停止时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故错误;
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氧气质量,当反应停止时氧气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解答;
B、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答案】石墨 吸附 碳酸(或H2CO3)碳(或C)CH4
【解析】解:(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石墨。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或H2CO3)。
,其中碳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
(1)石墨;
(2)吸附;
(3)碳酸(或H2CO3);
(4)碳(或C);
(5)CH4。
(1)根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氢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解析】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填: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氢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点燃前必须要验纯;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因此使地下水变为自来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明矾;故填:氢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1)根据元素的概念以及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来分析;
(2)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易发生爆炸以及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素、防范爆炸的做法以及净化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长颈漏斗 酒精灯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2KMnO4−△K2MnO4+MnO2+O2↑BCAB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 ACaCO3+2HCl=CaCl2+H2O+CO2↑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d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②
【解析】解:(1)a是长颈漏斗,b是酒精灯。
故填:长颈漏斗;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B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2KMnO4−△K2MnO4+MnO2+O2↑。
(3)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先加热试管,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C。
(4)A.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B.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C.如果装置漏气,则收集不到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B。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如果用装置F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该从c导管通入,验证该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d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故填: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A;CaCO3+2HCl=CaCl2+H2O+CO2↑;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d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6)实验室常用装置G代替装置A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锌粒与稀硫酸,是因为锌是颗粒状,可以放在多孔塑料板上,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不能用该装置,是因为碳酸钠和二氧化锰都是粉末状,不能放在多孔塑料板上。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②。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
B.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
C.先加热试管,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D.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A.集气瓶事先未先灌满水,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B.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了,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C.如果装置漏气,则收集不到氧气;
(5)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6)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答案】稀盐酸 产生气泡 1400℃∼1538℃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 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解析】解:【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故填:稀盐酸;产生气泡.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1400℃∼153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故填:1400℃∼1538℃.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
故填: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若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棕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
故填: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实验探究】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分解的温度范围;
【拓展延伸】
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氧气;
(3)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包装盒是否破损进气.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
20.【答案】氢气 铜 碳 氧气
【解析】解:A、B、C、D四种单质,通常状况下,A、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C是黑色粉末,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推出B为铜,D为氧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氧化铜,C与氧化铜,高温下得到铜和一种无色气体,推出C为碳,生成的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向氧化铜中通入气体A并加热,得到铜和水,推出A为氢气,将推出的物质带回题干验证符合。
(1)推出A为氢气,B为铜,C为碳,D为氧气,故填:氢气;铜;碳;氧气;
(2)推出的B为铜,D为氧气,则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Cu+O2−△2CuO;推出C为碳,碳与氧化铜,高温下得到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推出A为氢气,则向氧化铜中通入氢气并加热,得到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2+CuO−△Cu+H2O;故填:2Cu+O2−△2CuO;;H2+CuO−△Cu+H2O。
依据A、B、C、D四种单质,通常状况下,A、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C是黑色粉末,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推出B和D,生成的黑色物质,C与①的生成物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推出C,向①的生成物中通入气体A并加热,得到B和水,推出A,将推出的物质带回题干验证。
(1)依据推出的A、B、C、D分析;
(2)依据推出的A、B、C、D及题中信息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题干信息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1.【答案】3:1:412.5%
【解析】解:(1)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则CH3OH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3:1:4,故填:3:1:4;
(2)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则CH3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32×100%=12.5%,故填:12.5%;
(3)用CO和H2制备CH3OH的反应方程式为,
设生成的甲醇的质量为x
28 32
5.6kgx
2832=5.6kgx
解得x=6.4kg。
答:生成的甲醇的质量为6.4kg。
(1)依据甲醇的化学式CH3OH分析;
(2)依据甲醇的化学式CH3OH分析;
(3)依据用CO和H2制备CH3OH的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信息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化学式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87g 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