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第1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第2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9,5%,【答案】A,94%、二氧化碳占0,【答案】B,【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 垃圾分类投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废弃物,不能投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
    A. 废报纸
    B. 橘子皮
    C. 矿泉水瓶
    D. 铝质易拉罐


    3.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花生油 C. 面粉 D. 奶粉
    4. 硬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下列离子中,与水硬度有关的是( )
    A. Na+ B. Ca2+ C. Cl− D. H+
    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镁条 D. 红磷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 H2 B. 2H C. 2H2 D. 2H+
    7.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 灭火 B. 人工降雨 C. 火箭燃料 D. 气体肥料
    8. 金被加工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A. 导热性 B. 延展性 C. 导电性 D. 抗腐蚀性
    9. 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 镁 B. 锌 C. 铁 D. 铜
    10.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浓盐酸易挥发 B. 干冰易升华 C. 一氧化碳有毒 D. 食盐有咸味
    11. 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使用酒精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添加酒精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12.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镁 MgCl B. 硫酸锌ZnSO4 C. 氢氧化钠 NaOH D. 氧化铜 CuO
    13. 元素周期表中某个格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Na B. 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C. 元素名称为钠 D.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
    14.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 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5. 氮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备:,此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
    A. N2 B. Si C. NO D. CO2
    16.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中气体能燃烧 B. a中气体是氧气
    C.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7. 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金属于单质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 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在空气中易被腐蚀
    D. 铜的导电性好,常用于电线电缆
    1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称量固体 D. 过滤
    19.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B. 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 如果没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将偏大
    D.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2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2CO3=H2O+CO2 B.
    C. C+O2=CO2 D. H2O+CO2=H2CO3
    21.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B. 量取水的体积为100mL
    C. 实验中要用到胶头滴管 D. 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22. 有关空气中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用于制作霓虹灯 B. 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23. 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
    B.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g
    D.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为26.5%
    24.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时,甲、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 升温能将乙的饱和溶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将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质质量增加
    D.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甲析出多
    25. 在图1的三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暖宝宝原料(主要成分为Fe和碳粉),并滴加几滴水,分别用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三种数字传感器绘制出数据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Ⅰ为温度变化曲线 B. Ⅱ为压强变化曲线
    C. Ⅲ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 D. 如果暖宝宝原料足量压强可降至0
    26.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一号利用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得月球Fe和Ti等元素的含量。铁元素与钛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 。
    (2)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火箭送入既定轨道。长征三号丙火箭的三级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在点燃条件下两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嫦娥三号着陆地球表面,对可能存在的He−3等进行探测。He−3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
    (4)嫦娥四号的月球车靠太阳能从月夜中唤醒,已完成25个月昼的探测工作。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能一样属于新能源的是 ______ 。
    A.风能
    B.潮汐能
    C.化石燃料
    (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岩石中的长石以钙长石(CaO⋅Al2O3⋅2SiO2)为主,钙长石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
    27.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9版》预测,未来30年,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 ______ 。
    (2)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未来30年,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 ______ 。
    28. 小明网购金鱼时,暖心的商家附赠了一包增氧颗粒(如图),其有效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1)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为过氧化氢和碳酸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向增氧颗粒上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操作是 ______ 。
    29. 钢铁有工业的骨骼之称。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0. 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0−50公里的上空,其作用之一是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在紫外线照射下,氧气和臭氧之间转化关系为
    臭氧(O3)是一种淡蓝色、有刺激气味的氧化性气体,空气中臭氧浓度太高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城市空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汽车、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大气中进行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产生。
    研究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空气中NO2浓度、气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属于 ______ 变化。
    (2)臭氧与氧气性质的不同点有 ______ (写出两点)。
    (3)臭氧的日间(7:00−19:00)变化与气温的关系是 ______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臭氧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
    B.二氧化氮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晴朗的夏天,更有可能形成臭氧污染
    D.湿度与臭氧浓度的关系跟气温与臭氧浓度的关系相似
    31. 自来水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KAl(SO4)2⋅12H2O]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 。
    (2)清水池中盛放的清水属于 ______ 。
    A.纯净物
    B.单质
    C.混合物
    D.氧化物
    (3)上述流程中起过滤作用的是 ______ 。
    32.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海水综合利用可获取很多物质,其部分工业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使海水淡化的方法有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反应②有NaCl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上述流程中,与反应②类型相同的反应是 ______ 。
    33. 使用氢能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绿色循环。我国科学家研究用BiVO4提高光催化分解水的转化率取得重大进展。用该方法分解18克水,可得到氢气多少克?(请分别依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

    34. 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CO2,选择的装置是 ______ 。
    (3)能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
    (4)用AC连接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35. 依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2)B实验中观察到天平的指针 ______ (填“向左”“不”或“向右”)偏转。
    (3)C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36. 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①的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3)该探究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37. 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性质。

    (1)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
    (2)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d处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
    38. 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消毒液,实验小组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消毒原理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变性程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变性时变为白色固体。
    指漂白能力,ORP数值越大,漂白能力越强。
    【进行实验】
    实验1:在鸡蛋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min现象如下表。
    序号
    1−1
    1−2
    1−3
    1−4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液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无其他现象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2:探究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
    序号
    2−1
    2−2
    实验操作
    取四个烧杯,分别倒入30mL浓度为1:100的84消毒液,并置于20℃、30℃、40℃、50℃恒温箱加热,测量ORP变化
    取烧杯倒入30mL浓度为1:100的84消毒液,在距烧杯10cm处进行光照,测量ORP变化
    测量数据


    【反思与评价】综合考虑实验2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1设计中 ______ (填“有”或“无”)光照。
    (2)实验2−2的中最好将温度控制在 ______ 。
    【解释与结论】
    (1)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实验1的目的是 ______ 。
    (3)实验2−1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由2−2能否得出光照是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之一,请说明理由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氮气占78%,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占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决:“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还有两个零零三,二氧化碳气杂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废报纸可以回收,处理后还可作为原料,能投入可回收垃圾箱,故A错;
    B、橘子皮较易腐烂,属于厨余垃圾,应该扔进厨余垃圾箱,是不可回收的垃圾,故B正确;
    C、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处理后还可作为原料,能投入可回收垃圾箱,故C错;
    D、铝质易拉罐处理后还可作为原料,能投入可回收垃圾箱,故D错。
    故选:B。
    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
    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哪些物质可以回收,哪些物质不可以回收,所以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别把垃圾放错了位置。

    3.【答案】A

    【解析】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B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奶粉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答案】B

    【解析】解: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水硬度有关的是钙离子和镁离子。
    故选:B。
    根据硬水的概念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熟悉硬水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6.【答案】B

    【解析】解:A、H2表示:①氢气这种物质;②氢分子;③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A不符合;
    B、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符合;
    C、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C不符合;
    D、H+表示氢离子,故D不符合。
    故选:B。
    元素符号、化学式前面放上了化学计量数,宏观意义已经失去,只表示微观意义.
    化学用语就是化学语言,化学语言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化学的质量,只有熟悉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7.【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C、火箭燃料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因为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8.【答案】B

    【解析】解:A、金被加工成金箔是由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热性无关,故选项错误。
    B、金被加工成金箔是由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正确。
    C、金被加工成金箔是由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电性无关,故选项错误。
    D、金被加工成金箔是由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抗腐蚀性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据此结合金属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C、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D、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前置换氢)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浓盐酸易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干冰易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食盐有咸味,是物质的味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1.【答案】C

    【解析】解:A、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止着火,故错误。
    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引起失火,故错误。
    C、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正确。
    D、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熄,会使火焰引燃灯内酒精,引起失火,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判断。
    B、根据添加酒精的注意事项判断。
    C、根据酒精灯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判断。
    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本操作又是实验的必备技能,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热源,对于它的使用一定要掌握,也是考查热点之一。

    12.【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MgCl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B、硫酸锌中锌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化学式为:ZnS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C、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化学式为:NaOH,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Cu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故选:A。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元素名称为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损坏档案,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硅、氧、碳、氮原子个数分别为3、6、6、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碳、氮原子个数分别为3、6、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因此b是氧气,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因此b是氧气,a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C、从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
    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错误,因为水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并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从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本考点是电解水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并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的组成元素。从微观上,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D

    【解析】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但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铝的抗腐蚀性较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于电线电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C、如果没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量结果将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掉氧气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CO3=H2O+CO2↑,故选项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21.【答案】B

    【解析】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需食盐的质量=100g×16%=16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16g=84g(合84mL),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量取84mL水,先用倾倒法加液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取一定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A

    【解析】解:A、氮气用于制作霓虹灯错误,因为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正确,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答案】A

    【解析】解:A、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能溶解36g,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36g+100g=1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有剩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能溶解36g,则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g−36g=14g,故选项说法正确。
    D、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为36g36g+100g×100%≈26.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题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0g,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B

    【解析】解:A、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二者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说法错误;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温能将乙的饱和溶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C、将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解度增大,但是没有加入溶质,故溶质质量没有增加,说法错误;
    D、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甲析出多,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结合具体的图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答案】D

    【解析】解:A.铁粉锈蚀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所以三口瓶中温度会升高,由图2可知,Ⅰ为温度变化曲线,选项说法正确;
    B.随着铁粉锈蚀,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所以三口瓶中的氧气会被消耗,装置内的压强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的五分之一,所以装置内的压强不会减小太大,因此Ⅱ为压强变化曲线,选项说法正确;
    C.足量的铁粉锈蚀会将三口瓶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因此装置内氧气的浓度最后几乎为零,所以Ⅲ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选项说法正确;
    D.随着铁粉锈蚀,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所以三口瓶中的氧气会被消耗,装置内的压强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的五分之一,而氮气与铁粉不反应,所以装置内的压强不会减小到0,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铁锈蚀需要消耗氧气和水,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同时铁锈蚀要放出热量来分析。
    本题利用了铁粉锈蚀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题时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以及铁锈蚀的原理来分析解答即可。

    26.【答案】质子数不同 

    【解析】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铁元素与钛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不同;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个;故填:2;
    (4)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填:AB;
    (5)由化学式可知,钙长石(CaO⋅Al2O3⋅2SiO2)是由钙、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填:4。
    (1)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分析;
    (3)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4)根据新能源的种类来分析;
    (5)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27.【答案】石油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解析】解:(1)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石油;故填: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由于化石燃料的储量有限,所以未来30年,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故填: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天然气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能源的现状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

    28.【答案】2H2O2−MnO22H2O+O2↑;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析】解:(1)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以方程式是:2H2O2−MnO22H2O+O2↑;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2H2O2−MnO22H2O+O2↑;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
    (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29.【答案】

    【解析】解: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30.【答案】化学  颜色、气味  随着气温升高,臭氧浓度增大,随着气温降低,臭氧浓度减小  ABC

    【解析】解:(1)臭氧和氧气不是同种物质,所以氧气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2)臭氧(O3)是一种淡蓝色、有刺激气味气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填:颜色、气味;
    (3)臭氧的日间(7:00−19:00)变化与气温的关系是随着气温升高,臭氧浓度增大,随着气温降低,臭氧浓度减小;故填:随着气温升高,臭氧浓度增大,随着气温降低,臭氧浓度减小;
    (4)A.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说法正确;
    B.二氧化氮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说法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晴朗的夏天,更有可能形成臭氧污染,说法正确;
    D.题干不能体现湿度与臭氧浓度的关系跟气温与臭氧浓度的关系存在的联系,说法错误。
    故选:ABC。
    (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3)根据图象信息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臭氧的性质,学会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1.【答案】钾、铝  混合物  隔网、滤水池

    【解析】解:(1)明矾中含有钾、铝、硫、氧、氢五种元素,其中钾元素与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钾、铝;
    (2)清水池中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图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起到过滤作用的有隔网、滤水池;故填:隔网、滤水池。
    (1)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32.【答案】多级闪急蒸馏法(或膜分离法、结晶法等)Cl2+2NaBr=Br2+2NaCl③

    【解析】解:(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膜分离法、结晶法等。
    (2)反应②是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
    (3)反应②是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氯气和氢溴酸反应生成盐酸和溴,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多级闪急蒸馏法(或膜分离法、结晶法等);
    (2)Cl2+2NaBr=Br2+2NaCl;
    (3)③。
    (1)根据常见的海水淡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反应②是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进行分析解答。
    (3)反应②是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海水淡化的方法、置换反应的特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答案】解:设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x

    36 4
    18g x
    3618g=4x
    x=2g
    答: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2g。

    【解析】根据水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气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4.【答案】长颈漏斗  BC 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B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故填:BC。
    (3)能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
    故填: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
    (4)用AC连接制取O2,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根据收集装置可以判断气体性质;
    (4)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5.【答案】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向右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解析】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会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2)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逸出,B实验中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3)图中实验,通氧气前,白磷不能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C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
    (1)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2)向右;
    (3)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特别的关键。

    36.【答案】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Fe+2HCl=FeCl2+H2↑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

    【解析】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实验①的目的是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2)实验②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铜,则该探究得到的实验结论是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
    故答案为:
    (1)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2)Fe+2HCl=FeCl2+H2↑;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②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7.【答案】a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b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CO2+Ca(OH)2=CaCO3↓+H2O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解:(1)a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色,b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c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
    (1)a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b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2)CO2+Ca(OH)2=CaCO3↓+H2O;
    (3)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2)c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8.【答案】无  20℃+1探究消毒液浓度大小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降低,漂白能力越强  不能,是因为不进行光照,漂白能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解析】解:【反思与评价】
    (1)实验2−1设计中没有光照。
    故填:无。
    (2)实验2−2的中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0℃,是因为该温度下,84消毒液漂白能力几乎不变。
    故填:20℃。
    【解释与结论】
    (1)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故填:+1.
    (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消毒液浓度大小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故填:探究消毒液浓度大小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3)实验2−1得出的结论是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降低,漂白能力越强。
    故填: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降低,漂白能力越强。
    (4)由2−2不能得出光照是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之一,理由是如果不进行光照,漂白能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故填:不能,是因为不进行光照,漂白能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反思与评价】
    (1)实验2−1设计中没有光照。
    (2)实验2−2的中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0℃,是因为该温度下,84消毒液漂白能力几乎不变。
    【解释与结论】
    (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消毒液浓度大小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3)实验2−1得出的结论是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降低,漂白能力越强。
    (4)由2−2不能得出光照是影响84消毒液漂白性的因素之一,理由是如果不进行光照,漂白能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10页。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初三二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初三二模化学试卷,共8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g,【答案】B,94%、二氧化碳占0,【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