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6页。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食物腐烂 C. 灯泡发光 D. 酒精挥发
2.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加热液体 D. 氧气验满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B. 液氮可用于手术时冷冻麻醉
C. 氦气可以填充气球 D. 燃放烟花爆竹不会污染空气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氧 B. 钢 C. 纯净的海水 D. 汽水
5.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1 C. +3 D. +5
6. 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2O---两个氧元素 B. 2个铁离子---2Fe2+
C. 2个氯原子---Cl2 D. 2N2---2个氮气分子
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B. 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 “瑞德西韦”是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一种临床试验抗病毒药物,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7H35N6O8P。下列关于C27H35N6O8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为602 B. 一个分子中含有77个原子
C. 氮、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3:4 D. 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9.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大小、颜色不同的球代表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 1个分子中有3个原子
D. 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氧化物
10.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和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B. 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C. 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 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1. 下列事实的微观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结成冰,水分子仍然在运动
B. 液态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CO2和CO的分子构成不同
12. 化学知识中涉及许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B. 1g氢气在9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等于10g
C. 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 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等于2L
13. 下列日常生活及实验中的做法科学的是( )
A. 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B. 点燃甲烷前,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C. 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
D. 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C. 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5.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X的值为8%
C. 丁一定是催化剂
D. 甲和丙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24:35
16. 归纳、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大、熔点高
C.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17. 下列区别两种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粉末与铁粉
B.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和CO2
C. 用稀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D. 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铁钉加入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
C. 铁钉加入稀硫酸中:Fe+H2SO4=FeSO4+H2↑
D. 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SO4=Fe2(SO4)3+3Cu
19. 为减少雾霾的产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开私家车出行 B.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 用煤火力发电 D. 露天焚烧垃圾
20.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及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AgNO3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加盐酸观察现象
D
区分软水和硬水
加肥皂水做对比实验
A. A B. B C. C D. D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 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家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生活中的铝制品不易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 。
(4)“菠菜中富含铁”的“铁”是指 ______ (选填“铁原子”“铁元素”或“铁单质”)。
(5)近日,浙江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说明它有较强的 ______ 性。
(6)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利用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图1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D表示阳离子,则X=______ 。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 (选填序号),C的粒子符号是 ______ 。
③A和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______ 。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2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②下列对图2所示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23. 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高铁列车使用了多种材料。下列高铁列车的部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
A.玻璃车窗
B.镁铝合金车体
C.塑料小桌板
D.棉布座套
(2)高铁电路多用铜质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______ 性。
(3)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C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 ______ 等特性。
(4)建造高铁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工业炼铁的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 ______ (写一条即可)。
(6)金属钛(Ti)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很多优良性能。为验证钛、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选取的下列各组试剂中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已知:钛的金属活动性在镁和氢之间)
A.铜丝、MgCl2溶液、TiCl4溶液
B.镁丝、铜丝、TiCl4溶液
C.钛丝、铜丝、MgCl2溶液
D.钛丝、MgSO4溶液、CuSO4溶液
24. 如图所示是关于“水”的实验。
(1)甲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2)乙是水净化的简易装置。下面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
a.能除去不溶性固体
b.能除去色素和异味
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3)丙是探究水的组成的装置。
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检验A、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将 ______ 分别放在A、B管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B管尖嘴处的现象为 ______ 。
③实验结论:水是由 ______ 。
25.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1所示是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现象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铜帽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②
铜圈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继续燃烧
③
铜圈不加热,直接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______ ;对比②和③,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2)图2所示是验证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①②无明显现象,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水面升高。据此得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______ (填物质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③中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______ 。生活中防止菜刀生锈的一条具体的措施是 ______ 。
26. 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如果用装置E收集氧气,应在 ______ 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选填“C”“D”或“E”)。
(4)若用装置F收集氢气,则气体从 ______ (选填“a”或“b”)端进入;有同学认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改进,氧气也能从该端进入收集,则他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 。
(5)小明用注射器和废旧小药瓶组装成图2所示微型装置制取氧气。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选填序号)。
A.节约药品用量
B.能完全消除废物的排放
C.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D.产生的气体不含任何杂质
27. 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实验室长期露置的镁带表面常呈现灰黑色。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组成,收集了镁带表面的灰黑色物质,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灰黑色物质受热易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
【提出问题】灰黑色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灰黑色物质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或水蒸气等物质反应生成的,所以灰黑色物质中除了镁元素可能还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小明同学认为灰黑色物质中不会含有氮元素,原因是 ______ 。
【进行实验】为检验灰黑色物质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同学们按图1所示方案进行了实验。
取少量烘干过的灰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观察到 ______ ,证明灰黑色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观察到 ______ ,说明灰黑色物质中含有氢元素。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按图2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将镁条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后,点燃,迅速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远大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小组同学经讨论分析后认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的原因是 ______ ,并由此对氮气的化学性质有了新的认识。
2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24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_克.
(2)求24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灯泡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正确;
B、液氮可用于手术时冷冻麻醉,故B正确;
C、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氦气可以填充气艇,故C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解答;
B、根据液氮的用途进行解答;
C、根据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进行解答;
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性质和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A
【解析】解:A、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纯净的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答案】B
【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答案】D
【解析】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可表示2个氧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原子可表示为2Cl,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2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
故选:D。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8.【答案】C
【解析】解:A、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12+35×1+6×14+8×16+31=602,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1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7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瑞德西韦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6×8)≠3:4,故选项说法错误。
D、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瑞德西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瑞德西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4或4:3,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1个分子中有4个原子,故错误;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中的一种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等。
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分子构成模拟图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10.【答案】D
【解析】解:A、CO2和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CO具有还原性,CO2没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在氧气中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水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态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且不断地运动,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反应中氢气、氧气、水质量比为(2×2):32:(18×2)=1:8:9,1g氢气在9g氧气中充分燃烧,能与8g氧气反应,生成9g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
C、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甲烷前,为防止发生爆炸,先检验甲烷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X=48%+32%+10%+10%−12%−70%−10%=8%,反应后甲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乙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即甲和乙反应生成丙,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X的值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和丙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48%−12%):(70%−10%)=3: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答案】D
【解析】解: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错误,因为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B、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大、熔点高错误;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错误,因为氮气也能做保护气;故选项错误;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正确,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氮气也能做保护气;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合金、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锰粉末与铁粉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铜锌合金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8.【答案】C
【解析】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9.【答案】B
【解析】解:A、开私家车出行产生汽车尾气,加大雾霾的产生;故选项错误;
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较环保,减少雾霾的产生;故选项正确;
C、用煤火力发电,煤燃烧生成烟尘以及有害气体等,加大雾霾的产生;故选项错误;
D、露天焚烧垃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加大雾霾的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答案】D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AgNO3、Cu(NO3)2溶液均能与过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D。
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1.【答案】煮沸 不可再生 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铁元素 吸附 CO2+H2O=H2CO3
【解析】解:(1)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煮沸。
(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不可再生;。
(3)生活中的铝制品不易腐蚀的原因: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故填: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4)“菠菜中富含铁”的“铁”是指铁元素。
故填:铁元素。
(5)近日,浙江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说明它有较强的吸附性。
故填:吸附。
(6)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利用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故填:CO2+H2O=H2CO3。
(1)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2)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4)“菠菜中富含铁”的“铁”是指铁元素。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6)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8BCCl−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
【解析】解:(1)①D表示阳离子,则X=19−2−8−1=8。.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由微粒的构成可知,C粒子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是氯离子,符号是Cl−。
③A和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①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应是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该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①8。
②BC;Cl−。
③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①。
②B。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答案】B 导电 耐高温 节约有限的金属资源 BD
【解析】解:(1)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棉布属于天然材料制成的;
故填:B;
(2)高铁电路多用铜质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故填:导电;
(3)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C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耐高温等特性;故填:耐高温;
(4)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节约有限的金属资源;故填:节约有限的金属资源;
(6)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镁、钛、铜。
A.铜丝与MgCl2溶液和TiCl4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说明铜最不活泼,但是无法证明镁和钛的活动性强弱,不合题意;
B.镁丝能置换出TiCl4溶液中的钛,说明镁比钛活泼,而铜丝与TiCl4溶液不反应,说明钛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钛丝和铜丝均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只能证明镁最活泼,无法验证钛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不合题意;
D.钛丝与MgSO4溶液不反应,说明镁比钛活泼;钛丝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钛和铜,说明钛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故填:BD。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
(2)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来分析;
(6)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金属的性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答案】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燃着的木条 木条燃烧更旺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析】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所以实验前瓶内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a.该净水器内的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说法正确;
b.该净水器内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色素和异味,说法正确;
c.该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把硬水变为软水,说法错误;
d.该净水器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说法错误。
故填:cd;
(3)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内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B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A、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A、B管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B管尖嘴处的现象为木条燃烧更旺;故填: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根据水能吸收二氧化硫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原理、气体的性质与检验方法以及实验结论来分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5.【答案】①中蜡烛熄灭,②中蜡烛继续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氧气、水蒸气 五分之一 洗净擦干存放(合理即可)
【解析】解:(1)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蜡烛在题中是可燃物,因此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铜帽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蜡烛熄灭;实验②和③中,蜡烛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但是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因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①中蜡烛熄灭,②中蜡烛继续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2所示是验证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①②无明显现象,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水面升高。据此得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的结果;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③中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生活中防止菜刀生锈的一条具体的措施是洗净擦干存放;
故答案为:氧气、水蒸气;五分之一;洗净擦干存放(合理即可)。
(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空气的组成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
本题主要是对燃烧条件的考查,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6.【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A2KMnO4−△K2MnO4+MnO2+O2↑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C b 在瓶内装满水(合理即可)2H2O2−MnO22H2O+O2↑AC
【解析】解:(1)仪器①、②分别为试管、长颈漏斗;故填:试管;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如果用装置E收集氧气,应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故填:A;2KMnO4−△K2MnO4+MnO2+O2↑;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C;
(4)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若用装置F收集氢气,则气体从b端进入;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可在瓶内装满水,然后将氧气由b管通入,也可以将该装置倒置,氧气由b管通入即可;故填:b;在瓶内装满水(合理即可);
(5)用家里的注射器和废药瓶组装成一套微型装置(如图2所示)替代装置C,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用该装置做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用量、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故填:2H2O2−MnO22H2O+O2↑;AC。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氨气的密度与溶解性来分析;
(4)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H2O+CaCO3↓试管内壁有水雾 镁条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了反应
【解析】解:【作出猜想】
小明同学认为灰黑色物质中不会含有氮元素,原因是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故填: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进行实验】
取少量烘干过的灰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灰黑色物质中含有碳元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H2O+CaCO3↓;
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雾,说明反应生成水,进一步说明灰黑色物质中含有氢元素。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H2O+CaCO3↓;试管内壁有水雾。
【拓展探究】
小组同学经讨论分析后认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的原因是镁条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了反应,是因为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并由此对氮气的化学性质有了新的认识。
故填:镁条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了反应。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20
【解析】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剩余固体也就是杂质为4g,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24g−4g=20g;
(2)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 x
10044=20gx
x=8.8g
答:(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0g.
(2)24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由图可以看出最后剩余了4g杂质,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24g−4g=20g.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gB,【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