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4346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4346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4346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乙醇燃烧 B. 汽油挥发 C. 鸡蛋变臭 D. 铁生锈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医用酒精 B. 不锈钢 C. 石油 D. 冰水
-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 实施雨污分流,污水净化后排放
B. 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 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D. 废弃口罩投入专用箱回收处理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大量的、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C. 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D. 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杂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的大小
B.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好
B.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铜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C. 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D. 锡制成锡箔是利用锡的导电性良好
- 用你所学的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 煤气泄漏时向室内洒水可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 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序号 | 事实 | 解释 |
A |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 氧气具有可燃性 |
B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
C | 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 | 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都不活泼 |
D | 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留少量水 | 吸收铁燃烧生成的有害气体 |
A. A B. B C. C D. D
-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固体与X的溶液反应可制得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关于该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是12
B. X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定含有氯元素
C. 该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 该实验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 有关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B. 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质量的和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如图表示该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有关量y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开始反应时计时。纵坐标y表示的是
A. 生成的质量 B. 反应消耗的质量
C. 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数 D. 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
- 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测得滤渣的质量还是mg。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C. 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 反应后的滤液中可能含的金属离子有、、
- 用化学用语填空:
个氮原子 ______ ;
个三氧化硫分子 ______ ;
个亚铁离子 ______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 - 用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______ ;
“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四溢”等现象说明 ______ ;
我国推荐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指的是 ______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寒冷的冬天,“暖宝宝”因其能持久稳定发热受到人们的欢迎。“暖宝宝”中的发热原料是铁粉等物质。打开“暖宝宝”密封包装,原料与空气接触,“暖宝宝”就开始发热。“暖宝宝”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 ______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 用化学知识填空:
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______ ;
实验室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为 ______ ;
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______ 。 - 图1是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锶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图2表示五种不同元素的粒子,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 填序号;
①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②中子数不同
③核电荷数不同
④电子数不同
图2中某两种粒子能够结合成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图2中粒子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和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填代号。 - A、B、C、D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为无色气体,C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A为黑色固体,则C的化学式为 ______ ,D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若A为无色气体,且实验室可用相同的装置制取和收集A和B。则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收集B的方法是 ______ 。
-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 ;b ______ ;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一般选用A而不选用B的原因是 ______ ;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实验室中,通常用铜片和稀硝酸一种液体常温下反应来制备一氧化氮,则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______ 填代号。 -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实验。
已知:
过氧化氢溶液足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开关和均处于关闭状态;热水温度约为;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实验步骤如下:
打开、,观察现象;
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现象;
关闭,打开,观察现象;
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 ;
打开分液漏斗后,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在发生的反应中起 ______ 作用,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 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
步骤Ⅲ观察到试管①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管中冒出且 ______ ;
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洗涤、干燥;
实验步骤Ⅱ、Ⅲ中试管①②形成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实验中需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准备了足量块状大理石、稀盐酸以及相关的仪器、药品。请回答: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 ______ 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______ ;
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求该实验中所需大理石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鸡蛋变臭,已经变质,不能再吃,有菌类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不锈钢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石油中含有煤油、汽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冰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答案】C
【解析】解:实施雨污分流,污水净化后排放减少水资源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B.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防治病虫害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要合理使用,选项说法正确;
C.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选项说法错误;
D.废弃口罩可能带有病菌,所以要投入专用垃圾箱回收处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已有的化学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用水灭火,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量的、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会形成酸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区别硬水和软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灭火的原理、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故A错;
B、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核离子,故C正确;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D错。
故选:C。
A、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考虑;
B、根据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考虑;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考虑;
D、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单质的定义。
6.【答案】A
【解析】解:A、大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铜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是因为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锡制成锡箔是利用锡的延展性良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A、大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好;
B、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
C、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D、锡制成锡箔是利用锡的延展性良好。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B
【解析】解: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可以移出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通过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吸入有害气体和烟尘,故正确;
故选:B。
根据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B
【解析】解: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A解释不合理;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由于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B解释不理;
C、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但不能说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都不活泼,故C解释不合理;
D、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留少量水,原因是防止生成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不是吸收铁燃烧生成的有害气体,故D解释不合理。
故选:B。
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电解水时微粒的变化分析;
C、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关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碳的性质、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的综合题,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A、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8个,反应后氯原子是16个,氢原子是16个,反应前氯原子和氢原子应该都是16个,因此X是HCl,化学氯化氢计量数是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X是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锰元素化合价是,反应后是,反应前氯元素化合价是,反应后是和0,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实验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反应,因此发生装置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D
【解析】解:A、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探究了分子的性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丙实验通过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证明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只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使用前一定要验纯进行解答;
B、根据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进行解答;
D、根据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该验证是否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本考点通过实验设计考查了氢气的验纯、分子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微观粒子的性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等气体的性质等都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题综合性比较强,要整体分析,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1.【答案】D
【解析】解: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没有氧气,刚开始反应时,氧气应该从0开始,故A错误;
B.反应前,氯酸钾没有消耗,刚开始反应时,氯酸钾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故B错误;
C.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没有氯化钾,刚开始反应时,氯化钾的质量分数应该从0开始,故C错误;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则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也不再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生成的氧气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会改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难度不大,需要结合图象认真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测得滤渣的质量还是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部分或全部反应;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例如硝酸铜部分反应时,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即银和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例如锌过量时,过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银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答案】
【解析】解: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8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所以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
。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答案】煮沸 分子在不断运动 元素 氧气
【解析】解: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故填:煮沸。
“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四溢”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我国推荐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指的是元素。
故填:元素。
“暖宝宝”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故填:氧气。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我国推荐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指的是元素。
“暖宝宝”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零 合理即可
【解析】解: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故填:;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填: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用化学反应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证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故填:合理即可。
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化合价的规定、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金属的活动性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6.【答案】金属 ③ ; E
【解析】解: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锶元素带金字旁,所以Sr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③;
图2中A、B、E表示的均为原子,C表示氧离子,D表示钠离子,可以组成氧化钠,故填:;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或等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根据锶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可知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在化学反应中易失2个电子;故填:E。
根据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分析;
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写化学式;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 燃料或冶炼金属合理即可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解析】解:、B、C、D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为无色气体,C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或氧气,D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若A为黑色固体,则C的化学式为;D的一种用途是燃料或冶炼金属合理即可;
若A为无色气体,且实验室可用相同的装置制取和收集A和B。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气体A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收集B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故答案为:;燃料或冶炼金属合理即可;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根据A、B、C、D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为无色气体,C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或氧气,D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答案】试管 长颈漏斗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CG
【解析】解: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a试管;b长颈漏斗;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一般选用A而不选用B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合理即可;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铜片和稀硝酸一种液体常温下反应来制备一氧化氮,因此不需要加热;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CG。
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注意事项;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铜片和稀硝酸一种液体常温下反应来制备一氧化氮,因此不需要加热;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答案】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催化 分解 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 过滤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故填: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打开分液漏斗后,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在发生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分解反应。
故填:催化;分解。
步骤Ⅲ观察到试管①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管中冒出且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
故填: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
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洗涤、干燥。
故填:过滤。
实验步骤Ⅱ、Ⅲ中试管①②对照可知,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0.【答案】不属于 反应生成微溶物,阻碍反应进行
【解析】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碳酸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填:不属于;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故填:反应生成微溶物,阻碍反应进行;
设生成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 44
则所需大理石的质量为
答:需要大理石的质量为10g。
依据氧化物的元素组成分析;
依据硫酸钙的性质分析;
依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花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