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B. 胆矾研碎C. 面包发霉D. 木炭燃烧
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海水B. 井水C. 臭氧D. 空气
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核外电子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
A. 镁B. 硫C. 木炭D. 铁丝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B. 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D.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的暗香( )
A. 分子的体积很小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之间有间隔
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连接仪器
C. 读液体体积D. 闻气体气味
科学家找到了最接近常温的超导材料“超氢化镧”。下列有关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子数是57B. 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g
C. 镧是金属元素D. 元素符号是La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A. B. C. D.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 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C. 炒菜的油锅着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
D. 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
C. 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 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丙烯酸(C3H4O2)可用于制取高吸水性材料,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丙烯酸属于氧化物
B. 丙烯酸由3种元素组成
C. 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 1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C.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减少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单质,B和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均为气态,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一定是碳
B. B是二氧化碳
C. B和C分别是H2O2和H2O
D. C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中,a中加入催化剂,b中不加
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②张青莲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③取用药品时,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
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⑤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氟原子 ______ ;
(2)1个氨分子 ______ ;
(3)钙离子 ______ ;
(4)3个碳酸根离子 ______ ;
(5)标出氧化铝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6)写出符号“SO3”中数字“3”的含义 ______ 。
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干冰 B.石墨 C.氮气 D.酒精 E.一氧化碳
①可用作电极的是 ______ ;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
③驾驶员驾车前不能饮用含 ______ 的饮料;
④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______ ;
⑤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的是 ______ 。
(2)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 ______ ,它们都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氮,还会释放出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二氧化碳、④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会导致酸雨的除二氧化氮还有 ______ (填序号)。
水是“生命之源”,根据你对水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了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2)饮用硬度过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常用 ______ 来区分硬水与软水。
(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_____ 。
A.用洗菜水浇花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水中的病菌过多时,要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杀菌。ClO2是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其生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O2+X=2ClO2+2NaCl,据此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5)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经过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三种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______ 。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通过甲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原因是 ______ 。
(2)若用乙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在玻璃管上端 ______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利用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______ 。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 。
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 ______ 。
(2)Fe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3)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用装置C来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
(4)用F装置收集氢气,该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②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生成CO,完全燃烧生成CO2。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O、H2O;
猜想二:CO2、H2O;
猜想三: ______ 。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由此可推断甲烷燃烧后的生成物中一定有 ______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澄清石灰水 ______ ,说明甲烷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D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且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 ______ 成立。
【拓展延伸】
(4)E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试计算燃烧10g氢气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提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面包发霉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但水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
3.【答案】C
【解析】解:A、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井水中含有水、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答案】D
【解析】解: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
C、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电子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D错误.
故选D.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解答.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粒子之一.
5.【答案】A
【解析】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答案】D
【解析】解:A.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做法合理,不合题意;
B.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也节约了资源,做法合理,不合题意;
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污染物污染物的排放,做法合理,不合题意;
D.要合理使用农药,若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目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要求学生熟记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7.【答案】C
【解析】解:“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各标志表示的意义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常见标志的意义。
9.【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镧,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a,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最外层电子数是1,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是5,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6,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8,为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应该用灯帽盖灭,选项说法错误;
B.不能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以防发生触电,选项说法错误;
C.炒菜的油锅着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通过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气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而不能用干粉灭火器,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酒精灯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扑灭火灾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油锅着火的灭火方法来分析;
D.根据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范围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金刚石、一氧化碳、铜、活性炭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A
【解析】解:A.丙烯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2)=9:8,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1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
15.【答案】D
【解析】解: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而物理性质不同,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据此解答.
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6.【答案】C
【解析】解: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物是一种物质,反应后是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反应物是一种物质,反应后是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B
【解析】解: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单质,B和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均为气态,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所以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气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A可以是氧气或碳,故A错误;
B、B是二氧化碳,故B正确;
C、B和C分别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故C错误;
D、B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单质,B和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均为气态,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所以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气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答案】A
【解析】解:A、红磷和白磷颜色不同,该选项设计合理;
B、氢气和一氧化碳都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C、高温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选:A。
A、红磷和白磷颜色不同;
B、氢气和一氧化碳都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
C、高温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B
【解析】解: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物质总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固体质量大于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氯元素质量不变,因此氯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氯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利用催化剂是反应速率快一些,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A、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利用催化剂是反应速率快一些,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答案】B
【解析】解: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故①错;
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的化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故②错;
③取用药品时,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故③正确;
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④正确;
⑤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不一定发生爆炸,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体,空间承受不住压力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故⑤错。
故选:B。
①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考虑;
②根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的化学家考虑;
③取用药品时,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
④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本题;
⑤根据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史、知道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药品取用方法,分子的性质,爆炸的条件。
21.【答案】2FNH3 Ca2+ 3CO32− Al2O−23 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氟原子表示为:2F。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氨分子可表示为:NH3.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CO32−。
(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可表示为:Al2O−23。
(6)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3”中数字“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
(1)2F;
(2)NH3;
(3)Ca2+;
(4)3CO32−;
(5)Al2O−23;
(6)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B A D E C 天然气 不可再生 ②
【解析】解:(1)①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填:B;
②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A;
③酒精能麻醉人的中枢神经,所以驾驶员驾车前不能饮用含酒精的饮料;故填:D;
④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一氧化碳;故填:E;
⑤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故填:C;
(2)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都经过亿万年才缓慢形成的,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氮,还会释放出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二氧化碳、④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会导致酸雨的除二氧化氮,还有二氧化硫;故填:天然气;不可再生;②。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3.【答案】煮沸 肥皂水 ACl2 蒸馏
【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填:。
(2)饮用硬度过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与软水。
故填:煮沸;肥皂水。
(3)A.用洗菜水浇花,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污染水资源;
C.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水资源;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浪费水资源。
故填:A。
(4)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4个,反应后氯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为Cl2。
故填:Cl2。
(5)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是因为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故填:蒸馏。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3)A.用洗菜水浇花,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污染水资源;
C.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水资源;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浪费水资源。
(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5)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4.【答案】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 拴上一个气球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
【解析】解:(1)实验中,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
(2)若用乙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在玻璃管上端拴上一个气球,一是保证装置不漏气,二是调节装置内的压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拴上一个气球;;
(3)①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温度几乎相同,但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故填: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
(1)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以及燃烧条件的探究,解题时根据测定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即可。
25.【答案】过滤 +6Fe+CuSO4=FeSO4+Cu
【解析】解:(1)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故填:过滤。
(2)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故填:+6.
(3)步骤①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集气瓶 AE2KMnO4−△K2MnO4+MnO2+O2↑CaCO3+2HCl=CaCl2+H2O+CO2↑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b
【解析】解:(1)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用装置C来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4)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装置F收集时,气体要短进长出,即从b端通入。
故答案为:
(1)集气瓶;
(2)A;E;2KMnO4−△K2MnO4+MnO2+O2↑;
(3)CaCO3+2HCl=CaCl2+H2O+CO2↑;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4)b。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CO、CO2、H2O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三 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解:猜想一:CO、H2O;
猜想二:CO2、H2O;
猜想三:CO、CO2、H2O。
故填:CO、CO2、H2O。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由此可推断甲烷燃烧后的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故填:水。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D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且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三成立。
故填:三。
(4)E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故填: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解:气体可能含有CO、H2O;也可能含有CO2、H2O;也可能含有CO、CO2、H2O。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由此可推断甲烷燃烧后的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E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是x
2 71
10g x
271=10gx x=355g
答:需要氯气的质量是355g。
【解析】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红磷与白磷
观察颜色
B
鉴别CO与H2
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除去N2中含有少量的O2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D
除去碳粉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滴入H2O2溶液,过滤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湖南师大附中数学附中3次pdf、湖南师大附中数学答案附中3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g,7m2,高10,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CO2,浓硫酸具有一定的干燥作用,【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1gD,【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