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A. 纸张燃烧B. 矿石粉碎C. 铁锅生锈D. 面包发霉
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B. 牛奶C. 蒸馏水D. 加碘食盐
下列关于空气中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 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作燃料
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没有任何用途
D. 空气中的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中Ga显+3价,则N的化合价为( )
A. −1B. −3C. +1D.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量筒读数
C. 倾倒液体D. 过滤
下列符号中的“2”与O2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 )
A. 2ZnB. H2SC. 2COD. SO42−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 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下列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
A.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 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爆炸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需验纯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燃着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为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C. 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D.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FeS2+11O2=2X+8SO2,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 Fe2O3B. FeOC. Fe3O4D. Fe
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成为热门话题。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C. 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和水混合前总体积与混合后的总体积一定相等
B.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一定相等
C.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
B.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D. 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CO2无毒,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较多时,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C.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D. 冬天用煤炉火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的质量为100g
B. 乙可能是化合物
C. 在该反应中丙一定是催化剂
D. 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7:8
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有可能是混合物
②将白磷浸没在80℃的热水中不燃烧,再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③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的用量多少对实验结论无影响
A. 一种B. 两种C. 三种D. 四种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第3周期族的元素名称是 ______ 。
(2)钠元素和镁元素是不同种元素,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 ______ 不同;钠和镁排在同一周期,主要原因是原子的 ______ 相同。
(3)利用上表中给出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 ;
②质子数为7的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 ______ ;
③质子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 ______ ;
④由质子数为13和17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 。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A.氧气;B.活性炭:C.干冰:D.金刚石四种物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可用来切制玻璃的是 ______ ;
②可用于消除冰箱内异味的是 ______ ;
③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______ ;
④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
(2)近年来,有些城市部分汽车的燃料改为压缩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______ 。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玻璃管a端连接电源的 ______ 极。
②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
③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 ______ ,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______ 。
(1)复学防疫,化学助力。
①上学时,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②用于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五种常见的物质,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常温下A、B均为黑色固体,则E的化学式是 ______ ,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若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写出A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
(2)若选用装置A、E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 ,装置A中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 ,实验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装置D而不用装置E收集CO2气体的原因是 ______ 。检验集气瓶中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______ 。
(4)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液体)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 ______ 端(填“a”或“b”)通入。
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
某实验小组用塑料矿泉水瓶和集气瓶收集了若干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准备了一些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小花,进行如下实验:
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小心加入13的蒸馏水,拧紧瓶盖充分振荡,塑料瓶变扁;
取Ⅰ中瓶内液体喷到紫色的干燥的小花上,小花立即变红;
变红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方小心烘烤片刻,红色小花又变成紫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同学们一致认为塑料瓶变扁的原因是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在进一步思考气体变少的原因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可能是:
______或______;
(2)针对实验Ⅱ小花变红的事实,同学们提出三种猜测:①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②水使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
于是设计实验,最后证明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是它们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的物质,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操作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电解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生产12吨金属镁,理论上需电解多少吨氯化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铁锅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面包发霉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纸张燃烧、铁锅生锈、面包发霉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牛奶中含有油脂、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答案】A
【解析】解:A、植物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空气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A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用作燃料,故B错误;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保护气,多种电光源等,故C错误;
D、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空气成分、用途以及含量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明确空气中的成分、用途以及含量是解答本题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在氮化镓中Ga的化合价为+3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氮化镓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答案】B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滤纸超过漏斗的边缘、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轻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A、2Zn中的2表示2个锌原子,说法错误;
B、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说法正确;
C、2C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说法错误;
D、SO42−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7.【答案】A
【解析】解:A、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构成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才能闻到味,故A正确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没有条件限制时,原子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错;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故D错。
故选:A。
A、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
B、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考虑;
C、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考虑;
D、根据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8.【答案】C
【解析】解: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故正确;
C.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错误;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不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0.【答案】A
【解析】解: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气球涨破等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不正确;
B、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需验纯,故B说法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C说法正确;
D、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所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燃着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考虑;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考虑;
D、根据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组成不同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爆炸的种类,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催化剂的特点,熟悉呼出气体与空气的不同点。
11.【答案】D
【解析】解: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减少环境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会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就是要要减少环境污染,据此分析解答。
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真正做到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12.【答案】A
【解析】解:在反应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别为:Fe→4个,O→22个,S→8个,反应后不包括物质X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别为:S→8个,O→16个,所以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得:2X中含有个4个Fe和6个O,所以X中含有2个Fe和3个O,化学式为Fe2O3。
故选:A。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微观解释是原子的三不变,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其微观解释原子的三不变来做题.此题属于比较简单的题,但关键是要数清各原子的个数,另外要注意X前面有计量数2,很多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导致结果错误.
13.【答案】B
【解析】解:A.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酒精和水混合前总体积与混合后的总体积不相等,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不显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原则、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17.【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故选项说法错误。
C、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H2、CH4和CO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能鉴别出一氧化碳,无法鉴别氢气、甲烷,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9.【答案】D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加的质量减少了40g−12g=2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8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0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8g+32g=60g,故待测的数值为40+60=100。
A、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的质量为6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8g:32g=7: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0.【答案】C
【解析】解:①化合物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有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②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选项说法正确;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和铁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选项说法正确;
④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必须足量,这样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否则测定结果偏小,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①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②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④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混合物与化合物的概念、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1.【答案】硅 质子数 核外电子层数 H2ON2 S2− AlCl3
【解析】解:(1)第3周期族的元素是硅元素,故填:硅;
(2)钠元素和镁元素是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钠和镁排在同一周期,主要原因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填:质子数;核外电子层数;
(3)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填:H2O;
②质子数为7的元素是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氮气,故填:N2;
③质子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是硫原子,形成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S2−;
④由质子数为13和17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其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以及化学符号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答案】移走可燃物
【解析】解:(1)①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金刚石可用来切制玻璃;故填:D;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可用于消除冰箱内异味;故填:B;
③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急救病人;故填:A;
④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C;
(2)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2)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煮沸 过滤 负 氢元素与氧元素 防止水污染 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解析】解:(1)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填:煮沸;过滤;
(2)①玻璃管a中的气体体积较大,该气体是氢气,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玻璃管a端连接电源的负极;故填:负;
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与氧元素;
③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污染,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有洗菜水浇花、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故填:防止水污染;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1)根据硬水软化、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来分析;
(3)根据爱护水资源的做法以及节约用水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爱护水资源的做法、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6: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
【解析】(1)①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n):(1×6n)=6:1。
②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
故答案为:
(1)①6:1;②;
(2)2KClO3−MnO2△2KCl+3O2↑;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
(1)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O2
【解析】解: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故D是铜,铜和E能反应生成B,B能与A反应生成铜,故B是氧化铜,E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A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能与B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A是黑色固体,则A是碳,如A、C组成元素相同,则A是一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E是氧气,A是黑色固体,则A是碳,A和B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O2;;
(2)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则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A与E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填: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故D是铜,铜和E能反应生成B,B能与A反应生成铜,故B是氧化铜,E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A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能与B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A是黑色固体,则A是碳,如A、C组成元素相同,则A是一氧化碳,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推断,难度不大。
26.【答案】试管 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B a
【解析】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若选用装置A、E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属于分解反应;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堵塞导管;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装置D而不用装置E收集CO2气体的原因是: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合理即可)
(4)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液体)反应制取SO2,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长管进入,因为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B;a。
(1)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液体)反应制取SO2,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长管进入,因为SO2的密度比空气大。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CO2能溶于水导致瓶内气体减少 CO2与水反应而导致瓶内气体减少 向一朵紫色的干燥小花喷少量的水 紫色小花不变色(或不变红)将一朵紫色的干燥小花放在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紫色小花不变色(或不变红)H2CO3=CO2↑+H2O
【解析】解:(1)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也能够溶于水,所以气体变少可能是上述两种原因中的一种;
(2)将水喷在紫色的小花观察是否变色即可判断是否是水使小花变色的,将干燥的小花放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即可判断是否是二氧化碳使干燥的小花变红的.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故答案为:(1)CO2能溶于水导致瓶内气体减少;CO2与水反应而导致瓶内气体减少;
(2)
(3)H2CO3=CO2↑+H2O.
(1)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也能够溶于水,所以气体变少可能是上述两种原因中的一种,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将水喷在紫色的小花观察是否变色即可判断是否是水使小花变色的,将干燥的小花放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即可判断是否是二氧化碳使干燥的小花变红的,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8.【答案】解:设电解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95 24
x 12吨
x=47.5吨
答:理论上需电解47.5吨氯化镁。
【解析】根据镁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化镁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B
鉴别H2、CH4和CO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
C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在纯净的氧气中点燃混合气体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待测
10
0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______
______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水
② ______
______
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一朵紫色的干燥小花喷少量的水
紫色小花不变色(或不变红)
将一朵紫色的干燥小花放在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紫色小花不变色(或不变红)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g,【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96%,二氧化碳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