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玻璃破碎 D. 水的蒸发
2. 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4. 模拟考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 木炭 B. 焦炭 C. 石墨 D. 铅
5.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干冰 B. 水 C. 液氧 D. 空气
6.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一氧化碳 C. 铜 D. 氮气
7. 同学们在家用酒精消毒时,可闻到一股特殊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的体积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小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措施或行为合理的是( )
A. 废旧电池丢入下水道
B. 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C. 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读取液体体积
C. 滴加液体 D. 连接仪器
10.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 )
A. 硫磺 B. 红磷 C. 铁丝 D. 蜡烛
11. 钯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材料。如图是钯在无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钯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钯的元素符号是PD
C. 钯原子核内有46个中子 D. 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6.4
12. 氮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在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13.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A. B. C. D.
14. 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D.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15. 戊二醛(C5H8O2)是新一代消毒剂,在防控新冠肺炎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下列关于戊二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戊二醛由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共有15个原子
C. 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
D. 戊二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1
16.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0
A. x=2 B. 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中a、c的质量比为3:8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7. 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C. 图中的甲、丙、丁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证明碳能和氧化铜反应
D.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9. 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观察气体颜色
B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C
鉴别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
①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镁条
③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钠元素: ______ ;
②5个硅原子: ______ ;
③3个二氧化碳分子: ______ ;
④硝酸根离子: ______ 。
(2)符号“5Mg2+”中的“5”表示 ______ ,“2+”表示 ______ 。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①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使其变软的是 ______ ;
②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 ______ ;
③用于供给呼吸的是 ______ ;
④会导致酸雨的是 ______ 。
(2)我国推广使用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是指 ______ (选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3)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最理想、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是 ______ 。
23.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______ ;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 ______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
(2)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 。生活中可用 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自来水是干净、卫生的纯净物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4)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4.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______ (填名称)。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书画虽年久仍不褪色,是因为 ______ 。
(3)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 ______ 。
(4)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______ 的排放。
(5)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6)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25. 已知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常温下,A、B为黑色固体,C、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气体。“→”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C→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26. 在实验室里,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连接装置A和装置E,可制取一种我们熟悉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______ 。
(3)某气体只能用装置F收集,则该气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填字母)。
A.能与空气反应
B.密度与空气接近
C.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4)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末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 ______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 ______ 。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5)①图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______ 。
②图3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27. 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影响石灰石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可能与温度有关;猜想2:可能与石灰石颗粒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不同温度时,选用20mL浓度为10%的稀盐酸分别与1g块状或粉末状石灰石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并比较收集50mL二氧化碳的时间。
实验编号
温度(℃)
石灰石颗粒大小
稀盐酸浓度
收集50mL二氧化碳的时间(s)
①
20
块状
10%
85
②
20
粉末状
10%
42
③
30
块状
10%
67
④
30
粉末状
10%
31
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得出结论】
(1)通过实验①③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2)若比较石灰石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 ______ (填实验编号)对比,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反思交流】除了上述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外,还可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是 ______ 。
28.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20g大理石样品,进行高温煅烧(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在高温下不分解),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3g。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______ g。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温馨提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水的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
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
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
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故选:D。
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图标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石墨质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常用作铅笔芯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不含木炭,故A项错误;
B.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不含焦炭,故B项错误;
C.由于石墨质软,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可用来制作铅笔芯,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故C项正确;
D.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不含金属铅,故D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单质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同学们在家用酒精消毒时,可闻到一股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同学们闻到特殊气味。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废旧电池丢入下水道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B.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C.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因化石能源使用而排放的污染物,对改善环境质量有利,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选项说法不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答案】D
【解析】解:A、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A错;
B、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
C、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C错;
D、橡皮管与导管的连接方法: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润湿,再旋转着插入,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D、根据仪器的连接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以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故选项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钯,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钯的元素符号为Pd;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6,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6,质子数是46,而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3.【答案】B
【解析】解: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A错误;
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B正确;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C错误;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灭火,做法正确;
B、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做法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做法错误;
D、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会造成爆炸,做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防范燃气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15.【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戊二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B.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有15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C.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12×5+1×8+16×2=100,选项说法正确;
D.戊二醛中氢、氧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2)=1:4,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解:A、x=6.4+3.2+4.0+2.0−2.0−7.2−5.2=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有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中a、c的质量比为(6.4−5.2):(7.2−4.0)=3:8,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后a、b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答案】B
【解析】解:由反应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的化学式为O2,是一种单质而不是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O2)、乙(NH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5:4,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方程式,据其意义、物质的变化、反应的特点分析有关的问题。
此题是对微观示意图认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依靠信息正确的书写相关的方程式,并对选项进行细致的分析。
18.【答案】B
【解析】解:A、实验过程中,冷碟子下面出现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B、加热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C、酒精有特殊的芳香醇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通过闻气味可以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D、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C。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
B、加热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C、酒精有特殊的芳香醇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
D、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A
【解析】解:①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镁条,容器中的总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③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因此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④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最终温度降低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容器中的压强减小,低于原来的压强,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A。
①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镁条,容器中的总质量不变;
③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因此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
④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最终温度降低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容器中的压强减小,低于原来的压强。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Na5Si3CO2 NO3− 5个镁离子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解:(1)①元素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所以钠元素表示为:Na;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5个硅原子表示为:5Si;
③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2;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硝酸根离子表示为:NO3−。
(2)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具有微观含义,表示微粒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所以符号“5Mg2+”中的“5”表示5个镁离子,“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①Na;
②5Si;
③3CO2;
④NO3−。
(2)5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①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的一大二小原则进行分析;
②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③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④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具有微观含义,表示微粒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b c d a 元素 氢气
【解析】解:(1)①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使其变软的是水蒸气,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
③氧气能供给呼吸,是用于供给呼吸的气体。
④二氧化硫排放过多,会形成酸雨。
(2)我国推广使用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是指不是以单质、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故最理想、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是氢气。
故答案为:
(1)①b;②c;③d;④a;
(2)元素;
;
(4)氢气。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最理想、最清洁的气体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氢气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氢、氧元素 吸附性 肥皂水 CCaO+H2O=Ca(OH)2
【解析】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生成的氢气;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3)A.自来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物质,不是纯净物,故A说法不正确;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B说法不正确;
C.煮沸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C说法正确;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可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故D说法不正确。
(4)水与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故答案为:(1)氢气;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氧元素。
(2)吸附性;肥皂水。
(3)C。
(4)CaO+H2O=Ca(OH)2 。
(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注意事项和结论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回答;
(3)A.根据自来水的组成分析;
B.根据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
C.根据煮沸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分析;
D.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4)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净化、分布、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知识,较为简单,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4.【答案】金刚石 通常情况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二氧化碳 CO2+H2O=H2CO3 H2O
【解析】解:(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故填:金刚石。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书画虽年久仍不褪色,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填:通常情况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3)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填:二氧化碳。
(5)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故填:CO2+H2O=H2CO3。
(6)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则X的化学式是H2O。
故填:H2O。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通常情况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3)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5)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6)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CO2 化合反应
【解析】解:(1)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常温下,A、B为黑色固体,C、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气体,所以C、D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B都会转化成C、A会转化成D,所以D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A是碳,B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C的化学式为CO2;
(2)A−B的反应可以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D的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CO2;
;
(3)化合反应。
根据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常温下,A、B为黑色固体,C、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气体,所以C、D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B都会转化成C、A会转化成D,所以D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A是碳,B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铁架台 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C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故填:铁架台。
(2)连接装置A和装置E,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3)某气体只能用装置F收集,则该气体不具有的性质是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故选:C。
(4)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末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5)①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至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②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性质;
(4)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①②或③④ 其它条件相同时,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比较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解析】解:【进行实验】
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得出结论】
(1)通过实验①③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若比较石灰石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①②或③④对比,是因为除去石灰石颗粒大小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①②或③④;其它条件相同时,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反思交流】
除了上述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外,还可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是比较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故填:比较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进行实验】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
(1)通过实验①③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若比较石灰石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①②或③④对比,是因为除去石灰石颗粒大小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反思交流】
除了上述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外,还可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是比较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答案】7.7
【解析】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0g−12.3g=7.7g,故填:7.7;
(2)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 44
x7.7g
10044=x7.7g
x=17.5g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17.5g。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中数据分析;
(2)依据,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3页。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g,【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96%,二氧化碳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测得实验数据如表,1%),【答案】C,【答案】A,【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