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燃放礼花 B. 红磷转化为白磷
C. 工业制氧气 D. 葡萄酿酒
2. 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 He可表示氮气
B. N2表示2个氮原子
C. 2Al3+表示2个铝离子,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D. SO2只表示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
3. 下列各组含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
A. Cl2 HCl B. ClO2 NaClO2
C. NaCl HClO D. KClO3 Ca(ClO3)2
4. 规范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块状固体 B. 点燃酒精灯
C. 闻药品气味 D. 读取液体体积
5. 下列活动中,没有运用氧气的相关性质的是( )
A. 做高能燃料 B. 富氧炼钢 C. 急救输氧 D. 动植物呼吸
6. 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
A. Cu B. Zn C. Al D. Mg
7. 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质子和中子
8. 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 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 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 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9.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水 B. 汞 C. 氢气 D. 氯化钠
10.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C.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1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
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③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蒸馏水
④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⑤使用铁锅可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原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⑤
1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铝比铁活泼,所以铝制品更易腐蚀
C.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
D.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是离子
13. 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 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 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14. 要使乳浊液由容易分层变得不易分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必要时加热至沸腾 B. 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C. 多加一些溶剂 D. 再加入另外的溶剂
15.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液态氧 B. 石油、煤、天然气
C. 冰水共存物、食盐水、氮气 D. 氧化镁、酒精、水银
16.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7. 今有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它们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 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18. 下面是利用化学知识对有关事实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与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有关
B.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与它们的组成中含碳量不同有关
C. 当喝了冰镇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D.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热量变化,如硝酸铵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
B.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0.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
B. 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可燃物不论其形状、所处状态如何,都有固定的着火点
D. 水能灭火是由于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21.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2. 现将20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g C和9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 4:1 B. 20:11 C. 5:4 D. 16:11
23. 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C. 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24. 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 一定是单质 B.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 一定是化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5.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含丁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丁丙甲 C. 丙乙丁甲 D. 丙丁乙甲
26. 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1)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 ______ 。生活上常用 ______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烧碱(NaOH)的目的是 ______ ,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27.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氯化钠
B.植物油
C.面粉
D.白糖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海水是溶解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______ 。
②t1℃时甲物质溶解度 ______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③t1℃时的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 ______ 或 ______ ,可使其转变为饱和溶液。
④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比)。
2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将 ______ 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比较氧气含量多少。
(2)图B实验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的碘和高锰酸钾,再各加入5mL水振荡,现象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 ______ 。
(3)图C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图D对比实验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29.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组装A装置时,应遵循 ______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操作。向气体发生装置内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3)上面装置中既能制O2又能制CO2的是 ______ (填序号)。请写出实验室用你所选装置制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制O2______ ;
制CO2______ 。
(4)若用D装置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若用C装置收集时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5)F装置中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 ______ 时,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写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6)若用G装置来检验制得的气体是CO2,G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______ ,气体应从 ______ (填“b”或“c”)端进入,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检验的原理: ______ 。
(7)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H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 ______ 。
(8)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 ______ (填“能”或“不能”)利用Ⅰ装置制备和收集满氢气。
30. 某常见氮的氧化物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1.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计算:
(1)硝酸铵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比);
(3)若硝酸铵中含有14g氮元素,则该硝酸铵的质量为 ______ g。
32. 工业上,把铁矿石和石灰石等物质一起加入高炉,通入热空气,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可得到生铁。
(1)炼铁的原料除了铁矿石和石灰石外,还需要的一种物质是 ______ 。
(2)工业上计划生产含杂质4%的生铁350t,则需储备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原料至少不低于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燃放礼花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红磷转化为白磷,白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工业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燃放礼花、红磷转化为白磷、葡萄酿酒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He是氦气的化学式,可表示氦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N2表示1个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Al3+表示2个铝离子,1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D、SO2不是只表示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还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常见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合价的相关知识,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解答即可。
【解答】
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设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A错误;
B.氧元素显−2价,设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2=0,则y=+3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B错误;
C.钠元素显+1价,设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y=+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C错误;
D.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Ca(ClO3)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y+(−2)×3×2=0,则y=+5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而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高能燃料,不属氧气的用途。
B、富氧炼钢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氧气的用途。
C、急救病人是运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属氧气的用途。
D、动植物呼吸是运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属氧气的用途。
故选:A。
根据氧气的用途是由氧气性质决定的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等内容,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答案】A
【解析】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答案】B
【解析】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
故选:B。
根据已有的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据此解答。
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A、B、C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为水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生成物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合.
故选:D.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所以我们可用其来解释一些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B、铅笔芯主要是用石墨粉制成的,说法错误;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此题。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及酸雨形成的原因方面的知识。
11.【答案】B
【解析】解: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单纯作为燃料使用是一种浪费,选项说法正确;
②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③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以及细菌和微生物,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所以不能变成蒸馏水,选项说法错误;
④树木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⑤使用铁锅可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组成,而不是铁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①根据资源的分类及其利用来分析;
②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③根据净水的方法来分析;
④根据维持碳循环和氧循环平衡的做法来分析;
⑤根据使用铁锅可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灵活运用。
12.【答案】C
【解析】解:A、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虽然铝比铁活泼,但是铝制品更耐腐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该选项说法正确;
D、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不是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B、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C、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
D、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ABD
【解析】解:A、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红磷改为碳时,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空间,容器中的液面几乎不上升,会导致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该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为了把容器中的氧气耗尽,含量越高足量;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气体减少时,压强减小;
D、观察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的最佳时机是温度降低至室温时.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答案】B
【解析】解:乳浊液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会分层。加乳化剂可使乳浊液由易分层变得不易分层。
故选:B。
根据乳浊液的特点以及乳化现象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石油、煤、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水共存物属于化合物,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氮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镁、酒精都属于化合物,水银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无味,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B、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都是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无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②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对应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③④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8,均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②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B、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与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有关,选项说法正确;
B.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与它们的组成中含碳量不同有关,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选项说法正确;
C.当喝了冰镇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热量变化,如硝酸铵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溶液温度降低,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碳单质的性质与结构来分析;
B.根据生铁与钢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D.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污染物含量越多,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变化错误,不是性质,是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污染物含量越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元素的特征、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说法正确;
B、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免因为空气流通而造成火势蔓延,故说法错误;
C、可燃物当其形状、所处状态变化,其着火点也会变化,说法错误;
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由于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隙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22.【答案】A
【解析】解:反应的B质量:16g+9g−20g=5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20g:5g=4:1。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3.【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4.【答案】D
【解析】解:A、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A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绝对不是化合物,故B选项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绝对不是化合物,故C选项错误;
D、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分析问题.
25.【答案】B
【解析】解: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是最稳定的金属;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丁强,即乙>丁,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丁弱,即丁>丙;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乙>丁>丙>甲。
故选: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答案】软水 煮沸 2: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析】解:(1)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
生活上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软水;煮沸。
(2)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2:1;。
(3)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烧碱(NaOH)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烧碱(NaOH)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7.【答案】AD BD 甲 =恒温蒸发溶剂 加入乙 2:5
【解析】解:(1)A.氯化钠易溶于水,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D.白糖易溶于水,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故填:AD。
(2)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碘酒溶液中溶剂是酒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海水是溶解有多种溶质的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D。
(3)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
故填:甲。
②t1℃时甲物质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故填:=。
③t1℃时的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恒温蒸发溶剂或加入乙,可使其转变为饱和溶液。
故填:恒温蒸发溶剂;加入乙。
④t2℃时甲溶解度是4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
故填:2:5。
(1)氯化钠易溶于水,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白糖易溶于水,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
(2)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溶解度可以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8.【答案】燃着的小木条 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产生气泡 Zn+CuCl2=ZnCl2+Cu与氧气(空气)接触
【解析】解:(1)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A实验中,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根据燃着的小木条燃烧的情况,可以比较氧气含量多少。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的碘和高锰酸钾,再各加入5mL水振荡,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3)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Cl2=ZnCl2+Cu。
(4)第一支试管接触了水,第二支试管接触水和氧气(空气),得出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空气)接触。
故答案为:
(1)燃着的小木条;
(2)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3)产生气泡;Zn+CuCl2=ZnCl2+Cu;
(4)与氧气(空气)接触。
(1)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情况,分析解答。
(3)根据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金属的性质、氧气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铁架台 从下到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2H2O2−Mn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 未等气泡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 火柴快燃尽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石灰水 cCO2+Ca(OH)2=CaCO3↓+H2O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不
【解析】解:(1)仪器a用来固定和支持仪器,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实验室组装一起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向气体发生装置内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从下到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固液常温性制气装置;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②;2H2O2−Mn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
(4)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C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是装置漏气、集气瓶未灌满水,未等气泡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等;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未等气泡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
(5)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为了操作安全,集气瓶中留下少量水以防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中;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火柴快燃尽;防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6)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是能产生白色沉淀,检验时气体应长进短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石灰水;c;CO2+Ca(OH)2=CaCO3↓+H2O;
(7)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8)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小试管口不能堵塞,以免造成试管破裂;故填:不。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回答;
(2)根据装置的组装步骤和实验步骤回答;
(3)根据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和反应原理回答;
(4)根据制取氧气验满的方法和造成气体不纯的原因解答;
(5)根据氧气与铁反应的实验回答;
(6)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回答;
(7)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性质;
(8)根据实验的安全性方面解答。
本题考查的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包括气体的制取的装置、收集、检验、验满以及性质实验等,需细心解答。
30.【答案】NO2
【解析】解: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分子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14:1616=1: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O2。
故填:NO2。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答案】3 7:1 40
【解析】解:(1)由化学式可知,硝酸铵(NH4NO3)是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
(2)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故填:7:1;
(3)若硝酸铵中含有14g氮元素,则该硝酸铵的质量为:14g÷14×214×2+1×4+16×3×100%=40g;故填:40。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答案】焦炭
【解析】解:(1)炼铁的原料除了铁矿石和石灰石外,还需要的一种物质是焦炭,工业炼铁中利用了焦炭的可燃性,提供热量;又利用其还原性,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气体;
(2)设至少需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x。
160 112
x×80%350t(1−4%)
160112=x×80%350t(1−4%)
解得:x=600t。
答:需储备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原料至少不低于600t。
故答案为:(1)焦炭;
(2)600t。
(1)根据炼铁的原料进行分析解答。
(2)由铁的质量和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赤铁矿的质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四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四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