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2gB,6gC2H2与7,【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 B. 剪纸做窗花
C.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干馏) D. 分离液态空气
2. 今年各县区的燃煤散烧工作大力整治,重点检查散煤销售点排查取缔情况、洁净型煤质量监管情况和洁净型煤生产,为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而据2013年1月9日某日报报道某市有近10万户居民用燃煤取暖。燃煤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 )
A. CO和CO2 B. CO和SO2
C. CO和H2O D. CO、SO2和CO2
3. 下列各组生活中常见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海水、干冰 B. 冰水、水银 C. 食醋、黄铜 D. 石油、金刚石
4.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B.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5. 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观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分类观:干冰和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B. 元素观:氧气和臭氧(O3)都由氧元素组成
C. 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氖原子和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6.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说法错误的是( )
A. 室内发生火灾,立即打开门窗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C.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7.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灭火方法
B.化学与健康
①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②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
①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长期饮用可乐等碳酸型饮料--有利于健康
C.化学之最
D.生活知识
①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②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①汽油去油污--溶解现象
②活性炭净水--吸附作用
A. 灭火方法 B. 化学与健康 C. 化学之最 D. 生活知识
8. 科学家屠哟哟因提取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 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水分子构成
D. 青蒿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5:22:5
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B.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C.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所有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反应速率都会加快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0.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 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 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11.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稀盐酸可以区分真、假黄金(Cu、Zn合金)
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
D. 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12.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31
2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40
6
16
A.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 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13.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B. 等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 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
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4.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①固体硝酸铵和水
②铜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氯化钠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③ B. ③⑤ C. ①④ D. ②⑤
15. 镁、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2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
A. 1.2g B. 9.2g C. 2.7g D. 6.5g
16. (用化学用语表示)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 ______ 。
17.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 ______ 性;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熄灭火焰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 ,清洗盛放过油的餐具可用洗洁精,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______ 作用。
(2)“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天然气,写出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除去硬水中过多的 ______ (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以得到软水,分别向装有硬水和软水的试管中滴加肥皂水,通过观察 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18. 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______ 。
(2)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______ 。
19. 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过程。
请回答:
(1)用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______ 。
(2)如图所示实验中,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 ______ g,需水的体积为 ______ mL。
(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C.氯化钠固体不纯
D.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沾有水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4)取上述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10g,加水稀释到 ______ 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20.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1)发射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有偏二甲肼(C2H8N2),发射时与助燃剂四氧化二氮(N2O4)剧烈反应,C2H8N2+2N2O4=3X↑+2CO2+4H2O,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嫦娥五号降落相机镜筒由钛合金制作。甲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钛元素周期表的一格,部分信息略去,则y=______ ,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 周期。
(3)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化合价为 ______ 。
21. 在点燃条件下,2.6gC2H2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xgCO.则x=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B、D、E均为氧化物且D、E组成元素完全相同;F是黑色单质。
(1)写出D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2)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A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写出A转化为B的反应现象 ______ 。
23. 金属和化石燃料等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珍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防止金属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______ (写1条即可)。
(2)燃料充分燃烧可节约化石燃料。请指出哪些因素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______ (写1条即可)。
(3)最清洁的燃料是 ______ ,写出1条它作为燃料的优点 ______ 。
(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燃烧现象发生在 ______ (填“a”、“b”或“c”)处,现象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对比a、b两处,得出结论是 ______ 。
③小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 。
24. 在人口密集的场所需要佩戴口罩阻挡病毒的原理类似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______ ;使用酒精消毒时一定要远离火源,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喷洒消毒液消毒时很快就能闻到消毒液气味的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 。
25.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中共有 ______ 种氧化物。
(3)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6.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为 ______ 。
(4)将装置B、D、E相连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E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5)若用F装置(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H2
B.CO2
C.O2
27.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可防锈的原理是 ______ ;金属制成合金后其抗腐蚀性增强,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 ______ (填“大”或“小”)。
(2)如图1是实验室炼铁的示意图,某学校采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从而解决问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①A处的现象是 ______ ;C处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是 ______ 。
②请从微观角度分析,CO、CO2性质不同原因 ______ 。
③小明同学认为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2是他设计的贮气瓶,a、b两管应如何伸入,请将图补充完整(尾气从a管通入)。
(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______ 。
②依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具体确定X物质为 ______ ,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若将一定质量的Al放入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 ______ (填“大”或“小”)。
(5)如图3是工业炼铁示意图,请写出符合以下要求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 ______ ,有铁生成的反应 ______ 。
(6)65g锌与500g某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剪纸做窗花,只是将纸剪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煤焦油、焦炉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
B、燃煤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CO和SO2;故选项正确;
C、水不是污染物,因为水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海水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故A错;
B、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水银属于单质,故B错;
C、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黄铜中含有铜和锌,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石油属于混合物,金刚石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C
【解析】解:A、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乒乓球碎片、滤纸片先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C、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纯铜片划痕比黄铜片更明显,说明黄铜片硬度比纯铜片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B、乒乓球碎片、滤纸片先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纯铜片划痕比黄铜片更明显,说明黄铜片硬度比纯铜片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A
【解析】解:A、干冰属于氧化物,可燃冰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氧气和臭氧(O3)都由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确;
D、原子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氖原子和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干冰和可燃冰的组成分析;
B、根据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6.【答案】A
【解析】解:A、室内发生火灾,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易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B、从资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C、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油锅着火应用锅盖盖灭,而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危险,做法错误,不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长期饮用可乐等碳酸型饮料对于人体胃肠、骨骼是有危害的,说法均错误,不合题意;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D.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所以汽油去油污是溶解现象;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于净化水,说法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碳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分析;
C.根据汞的物理性质以及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D.根据除油污的原理以及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较为全面,难度不大,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故说法正确;
C.一个青篙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不含有水分子,故说法不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A.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元素可以制成氧气、臭氧等单质,故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
C.有些催化剂可以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错误;
D.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
A、t1℃时,甲和 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对;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故对;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对;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g75g+100g×100%=14.3%,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意义分析;
B、根据t1℃时,乙的溶解度解答;
C、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判断是否析出晶体;
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分析。
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1.【答案】B
【解析】解:A、假黄金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真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2.【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31+21+10=m+40+6+16,m=4,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甲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甲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
B、由以上知,丙→乙+丁,为分解反应,错误;
C、由以上知,丙→乙+丁,丙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40−31):(16−10)=3:2,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反应后反应物的质量是减少的,生成物的质量是增加的,再由表格的信息就可以判断出甲,乙,丙,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及反应类型和质量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这是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得到的液体是水,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得到水的质量一直在增加,则得到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也一直在增加,而不会出现平行横坐标的一条直线,错误;
B、等质量的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正确;
C、每54份质量的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192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质量先减小,然后不变,故错误;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导致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会减小,错误;
故选:B。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镁的活动性比锌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锌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
根据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进行分析;
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本题是化学反应、及化学实验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要结合反应和实验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B
【解析】解:①固体硝酸铵和水混合,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气球缩小;
②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气球体积几乎不变;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混合,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气球膨胀;
④氯化钠和水混合,温度无明显变化,气球体积几乎不变;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气球膨胀。
故选:B。
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②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④氯化钠和水混合,温度无明显变化;
⑤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解析】解:如果全用镁,设镁的质量为X则:X×224=0.2g,解得X=2.4g,如果全为锌,设锌的质量为Y则:Y×265=0.2g,解得Y=6.5g。
由此可见,产生氢气0.2g,若全部为镁,则混合物质量最少为2.4g,若全为锌则混合物质量最大为6.5g,由于是混合物,因此混合物质量应介于2.4与6.5之间;
故选:C。
此题用极值法。这两种金属与盐酸反应,计算要产生0.2gH2,如果全用镁,则需要质量,如果全为锌,需要质量,所以混合金属质量取值范围为在二者之间。
使用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金属质量,可简化计算。
16.【答案】N2 CaOCu2+、SO42−
【解析】解: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是钙元素和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氧化钙,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aO。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分别是Cu2+、SO42−。
故答案为:
N2;CaO;Cu2+、SO42−。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是钙元素和氧元素,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导热 盖上锅盖儿等 乳化 Ca2+ 泡沫多少情况
【解析】解:(1)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熄灭火焰最简单的方法是盖上锅盖儿等,清洗盛放过油的餐具可用洗洁精,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答案为:导热;盖上锅盖儿等,乳化;
(2)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3)除去硬水中过多的Ca2+和Mg2+就可以得到软水,分别向装有硬水和软水的试管中滴加肥皂水,通过观察泡沫多少情况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Ca2+,泡沫多少情况。
(1)物质的性质、灭火的方法、乳化现象;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灭火的方法、乳化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硬水的软化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18.【答案】4Al+3O2=2Al2O3
【解析】解:(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
(1)4Al+3O2=2Al2O3;
;
(3)Fe+CuSO4=FeSO4+Cu。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9.【答案】②①④③⑤ 7.542.5ACDE30
【解析】解:(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⑤。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
(3)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4)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g×15%=(10g+x)×5%x=20g。
则加水稀释到10g+20g=30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故答案为:
(1)②①④③⑤;
(2)7.5;42.5;
(3)ACDE;
(4)30。
(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2)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N2 247.87四 +4
【解析】解:(1)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碳原子、8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所以X是N2;
(2)甲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钛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2,则y=22−2−8−10=2,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钛元素核外有四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3)在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钛元素化合价为+4。
故答案为:(1)N2;
(2)2;47.87;四;
(3)+4。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
(3)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中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21.【答案】1.4;4C2H2+9O26CO2+4H2O+2CO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2.6+7.2−6.6−1.8=1.4;设反应方程式为aC2H2+bO2cCO2+dH2O+eCO。
a:b:c:d:e=2.6g26:7.2g32:6.6g44:1.8g18:1.4g28(分母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是该物质的质量)=0.1:0.225:0.15:0.1:0.05=4:9:6:4:2,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1.4;。
22.【答案】灭火 或有无色气体产生
【解析】解: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推出A为碳酸钙,D、E均为氧化物,碳酸钙与D能相互转化,推出D为二氧化碳,D、E组成元素完全相同,D与E能相互转化,推出E为一氧化碳,F是黑色单质,F能分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推出F为碳,碳酸钙能生成B,B为氧化物,推出B为氧化钙或水,氧化钙能生成C,C能生成碳酸钙,推出C为氢氧化钙,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1)推出D为二氧化碳,则D的一种用途是灭火(合理即可),故填:灭火;
(2)推出D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则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推出A为碳酸钙,D为二氧化碳,则A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或;
(4)推出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或水,若B为氧化钙,A转化为B的反应为,实验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若B为水,A转化为B的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则A转化为B的反应现象为有无色气体产生;故填:有无色气体产生。
依据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推出A,D、E均为氧化物,A与D能相互转化,推出D,D、E组成元素完全相同,D与E能相互转化,推出E,F是黑色单质,F能分别转化为D和E,推出F,A能生成B,B为氧化物,推出B,B能生成C,C能生成A,推出C,将推出故填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依据推出D分析;
(2)依据推出D和E分析;
(3)依据推出的A和D分析;
(4)依据推出A和B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转化图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3.【答案】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合理即可)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氢气(或H2)生成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a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调节压强、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解:(1)防止金属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故填: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合理即可);
(2)能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故填: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因为其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就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故填:氢气(或H2);生成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4)①a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发生燃烧,而b处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c处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由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气球先变大,燃烧熄灭后,由于消耗了氧气,所以气球又变小;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故填:a;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②a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发生燃烧,而b处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对比a、b两处,得出结论是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小气球的作用是调节压强、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等;故填:调节压强、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1)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来分析;
(2)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氢能的优点来分析;
(4)根据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过滤 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解: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喷洒消毒液消毒时很快就能闻到消毒液气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答案为:过滤;;分子在不断运动。
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酒精燃烧的原理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是化学与生活、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答案】:9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是:。
(1)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氮元素由−3价变为+2价,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元素符号是N。
(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一氧化氮和水两种氧化物。
(3)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0×4):(18×6)=10:9。
故答案为:(1)N。
;2。
(3)10:9。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化合价原则、物质的组成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26.【答案】锥形瓶 2KMnO4−△K2MnO4+MnO2+O2↑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试管中紫色石的蕊试液变红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2O+CO2=H2CO3 Ca(OH)2+CO2=CaCO3↓+H2OA
【解析】解:(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为: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的蕊试液变红色,则E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紫色石的蕊试液变红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5)在F装置中,收集气体时,气体是短进长出,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则该气体可能是氢气。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
(3)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4)试管中紫色石的蕊试液变红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O+CO2=H2CO3;Ca(OH)2+CO2=CaCO3↓+H2O;
(5)A。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的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隔绝氧气和水蒸气 大 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意思对即可)分子的构成不同 Y、X、Ag、Z Cu或铜 Cu+2AgNO3=2Ag+Cu(NO3)2 Al(NO3)3、Mg(NO3)2 2Al+3Cu(NO3)2=3Cu+Al(NO3)3 小
【解析】(1)根据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使铁失去生锈的条件.因此铁制品的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水;合金的特点是熔点低,硬度大;故填;隔绝氧气和水蒸气;大;
(2)①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红棕色的氧化铁被还原为单质铁,物质从红色变成黑色,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从实验环保的角度,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要进行尾气处理;故填: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意思对即可);
②结构决定性质,CO、CO2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填:分子的构成不同;
③图2是他设计的贮气瓶,a、b两管应短进长出才可将水排除达到贮气的目的;故如图:;
(3)①Y能与稀H2SO4反应而X不能,推知Y的活动性大于X的活动性;由“X和Z浸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Ag析出而Z无变化”推知:X的活动性大于Ag,而Z的活动性小于Ag,综上所述则有Y>X>Ag>Z;故填:Y、X、Ag、Z;
②选用的X,其活动性要排在H与Ag之间即可,如Cu、Hg等;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故填:Cu或铜,Cu+2AgNO3=2Ag+Cu(NO3)2;
(4)将一定质量的Al放入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铝不能和硝酸镁反应,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Al(NO3)2和没有反应的Mg(NO3)2;铝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NO3)2=3Cu+Al(NO3)3;溶液质量变小的原因是铝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铝的质量,溶液中进去的少出来的多,因此质量变小;故填:Al(NO3)3 、Mg(NO3)2 ;2Al+3Cu(NO3)2=3Cu+Al(NO3)3;小;
(5)图3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做还原剂;石灰石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6)根据题意应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H2SO4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6598=65gx
x=98g
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8g500g×100%=19.6%
答: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1)根据金属的锈蚀和合金的性质分析;
(2)①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从实验的环保方面分析;
②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分析;
③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
(3)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根据性质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题目信息分析解答并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图中信息写化学方程式;
(6)根据题意分析计算。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阅读量大,考查了金属的锈蚀,炼铁的原理和进行尾气处理,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问题是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难度较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推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 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是,09gD,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甲状腺肿大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