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初中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100分 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图7-1
2.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
A.氢气 B. 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3.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从化学的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B.扩大公共绿地,推进绿色繁荣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 D.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工业废气
4.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C.过量施用化肥 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
6.根据如图7-2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图7-2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7.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8.如图7-3,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 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
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图7-3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9.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10.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
表7-1
选项 | 着火情况 | 灭火措施 | 理由 |
A | 不慎将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 用湿抹布扑盖 |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B | 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 | 迅速打开门窗并泼水 | 通风透气,降低可燃物温度 |
C | 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 首先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然后断开电源 | 降低可燃物温度并隔绝空气 |
D | 林区发生火灾 | 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 | 移走可燃物 |
二、填空题(50分)
11.(10分)某日凌晨,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迅速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隧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
图7-4
(2)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满足 和 。
(3)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
(4)调查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12.(10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 ,它们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开发新能源显得尤为重要。请列举两种你认为可开发的新能源 、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做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 + H2O 高温 + 。
(3)据报道,2013年以来“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请你就如何减少PM2.5的排放,提出三点建议。
图7-5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③ 。
13.(10分)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图7-6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图7-6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收集方法是 ;也可用于制取气体 ,化学方程式是 。
14.(10分)据统计,目前我国私家车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汽车排放的尾气(CO、NO与烟尘等物质)将会加重空气污染。为了控制汽车尾气给空气造成的污染,我国在燃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图7-7
(1)图1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其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N2
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2改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压缩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燃该气体前,应先 。
(3)图3是宝马氢动力汽车,氢气是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环保角度看它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15.(10分)夏季,池塘常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小华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此气体的组成。
图7-8
(1)图甲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 由于瓶口偏小不便于收集,你改进的方法是
;
(2)图乙,若用水将瓶中的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 (填“A”或“B”)导管;
(3)将气体经除杂、干燥后,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经实验分析该气体是一种含碳、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气体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表7-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
|
② |
|
|
三、计算题(10分)
16.秸秆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百分之一(1%)。某地燃烧秸秆的发电厂一年燃烧秸秆约2.0×105 t,可节约煤1.0×105 t。假设燃料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SO2多少吨?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点拨
一、1.A 点拨:图B是禁止烟火标志,图C是禁止带火种标志,图D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都与燃烧或爆炸有关。图A是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
2.B
3.D 点拨: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扩大公共绿地,推进绿色繁荣,能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增加烟囱高度,虽然可以使周围地表SO2等空气污染物的含量减少,但是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变,且污染范围扩大了,故D选项说法错误。
4.A 点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生成的二氧化硫等溶于水,能够和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
5.D 点拨: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电能、核能等也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也可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同样会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有些会吸收热量;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伴随的必然现象之一,故D选项正确。
6.C 点拨: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①中白磷符合燃烧的条件,②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在水下没有氧气,所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由热水的温度为80 ℃,①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已经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烧杯中的热水有两个作用:一是提高可燃物的温度,二是隔绝氧气;①和③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而①能燃烧,③不能燃烧说明二者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
7.A 点拨: “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8.D 点拨:从纸盒小洞中喷出的气流使蜡烛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9.B 点拨: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得,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属于化学变化;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10.D 点拨:酒精灯内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酒精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在寝室吸烟引起被褥燃烧,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歌厅因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为防止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林区发生火灾,砍倒附近树木开辟隔离带,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
二、11.(1)C(2)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水能降低环境温度,使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凡叙述合理均可)(4)A
点拨:因为190号溶剂油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油罐车起火爆炸为避免危险应迅速远离,不要脱下衣物去救火。
12.(1)石油 ;天然气;不可再生 ;风能 ;太阳能(合理即可)
(2)CO ; H2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不要露天焚烧垃圾等
点拨:(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3)一般而言,直径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减少PM2.5排放的措施有: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大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等。
13.(1)2H2O2 MnO2 2H2O + O2↑;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写出一条即可);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3)二氧化碳;向上排空气法;氢气 ;Zn+H2SO4═ZnSO4+H2↑
[或 氢气;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
点拨:装置的A部分是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制备氢气、二氧化碳都可以用该装置。
14. (1) 2CO+2NO 催化剂 N2 + 2CO2 (2) CH4 + 2O2点燃 2H2O + CO2 ; 验纯
(3)2H2 + O2点燃2H2O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氢气在贮存、运输等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合理即可)
15.(1)排水集气法;将倒置的漏斗插入瓶口 (2)A (3) ①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证明气体中含氢元素; ②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气体中含碳元素
点拨:(1)池塘中的气体将瓶中水排出,这种排出水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排水集气法;瓶口偏小,可以插入漏斗以扩大收集气体的面积;(2)注入的水将聚集于瓶底,把气体压至瓶上部,气体应从瓶上部导管排出;(3)可把气体点燃,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是否有水珠出现;再把烧杯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三、16.解:每年减少排放的总硫量为1.0×105 t×1%-2.0×105 t×3.8‰=240 t
设240 t硫燃烧可转化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240 t x
32/240 t=64/x
x=480 t
答: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480 t S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题(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