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A 项,“譬”应读“pì”,CC 项,“熟”应为“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8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譬.(b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 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yíng)”,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C.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biàn)别是非。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jīn)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俗墨守成规不拘一格B.锻炼不求甚解不攻自破C.熟师入木三分停滞不前D.懒惰耳闻目睹不打折扣 下列关于课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做学问必须抱怀疑态度。B.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学者要会疑。D.学则须疑。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8 题。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 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
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 上。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第⑨句中的冒号能改为逗号吗?为什么? 第⑩句中三个“新的”的作用是: 。 第 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和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9~11 题。 读书的“体”与“用” 郑 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 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根本、本 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 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 本意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言论,主要 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成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 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读书的根本意义是 “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 “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 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 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归根结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 前者却常常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 所在吗?(有删改) 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利诉求。
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观察漫画《前赴后继》,回答问题。
前赴后继 (1) 描述画面内容。 (2) 写出漫画寓意。
参考答案1.A A 项,“譬”应读“pì”。 2.C C 项,“熟”应为“塾”。 3.A A 项,“怀疑态度”表述不科学,不能作为论点。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不能。句中的冒号表示后一个分句是冒号前几个分句意思的总括,所以不能用逗号代替。 突出了怀疑精神在文化史上的作用 不能。因为“文化”这个概念比“学术”大,它们是包含关系。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9.B B 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由文章第 5 段中的“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可知。10.D 文章倒数第二段说“‘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所以D 项错误。11.C C 项,“‘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曲解了文意,观点过于片面。12.解析 (1)描述漫画内容要认真观察画面,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抓住特征。不宜进行想象虚构,把画面内容客观描述出来即可。(2)“有人掉下了悬崖”的现象给人以警示,即“要拒绝诱惑, 谨防上当受骗”或者“贪便宜者往往吃大亏,甚至失去生命”。后面的人还前赴后继,争着投入钱财, 说明有更多的人受骗,所以要严厉打击不法传销分子。参考答案 (1)在一个写着“传销”字样的悬崖边上,一个男子手执一枚刻有“入股分钱”字样的钱币高声呼喊着,一些人手握积蓄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却不知道从钱币的孔里钻过去就会掉下悬崖。(2)①警示人们要拒绝诱惑,谨防上当受骗;②要严厉打击不法传销分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喻、对偶拟人对偶比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4 乡愁(余光中)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离家求学的少年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典雅,富有生活气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9* 论教养同步训练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