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二章 气体、液体和固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
展开理想气体的综合问题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图像对气体状态、状态变化及规律进行分析,并应用于解决气体状态变化问题.2.会找到两部分气体的关系,能解决关联气体问题.3.会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综合问题.
一、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
名称
图像
特点
其他图像
等
温
线
p-V
pV=cT(c为常量),即pV之积越大的等温线对应的温度越高,离原点越远
p-
p=,斜率k=cT,即斜率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
等
容
线
p-T
p=T,斜率k=,即斜率越大,对应的体积越小
等
压
线
V-T
V=T,斜率k=,即斜率越大,对应的压强越小
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按图1甲中箭头所示的顺序变化,图中BC段是以纵轴和横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部分.
图1
(1)已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TA=300 K,求气体在状态B、C和D的温度各是多少?
(2)将上述状态变化过程在图乙中画成用体积V和热力学温度T表示的图线(图中要标明A、B、C、D四点,并且要画箭头表示变化的方向),说明每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过程.
答案 (1)600 K 600 K 300 K (2)见解析
解析 从p-V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气体在A、B、C、D各状态下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A=4 atm,pB=4 atm,pC=2 atm,pD=2 atm,VA=10 L,VC=40 L,VD=20 L.
(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可得TC=·TA=×300 K=600 K,
TD=·TA=×300 K=300 K,
由题意知B到C是等温变化,所以TB=TC=600 K.
(2)因由状态B到状态C为等温变化,
由玻意耳定律有pBVB=pCVC,得
VB== L=20 L.
在V-T图上状态变化过程的图线由A、B、C、D各状态依次连接(如图),AB是等压膨胀过程,BC是等温膨胀过程,CD是等压压缩过程.
(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像如图2所示,其中A是初状态,B、C是中间状态,A→B是等温变化,如将上述变化过程改用p-T图像和V-T图像表示,则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图2
答案 BD
解析 A到B是等温变化,气体体积变大,根据玻意耳定律知压强p变小,B到C是等容变化,在p-T图像上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C到A是等压变化,气体体积减小,根据盖-吕萨克定律知温度降低,故A错误,B正确;A到B是等温变化,气体体积变大,B到C是等容变化,压强变大,根据查理定律知温度升高;C到A是等压变化,气体体积变小,在V-T图像中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D正确.
二、关联气体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两部分气体,它们之间虽然没有气体交换,但其压强或体积这些量间有一定的关系,分析清楚这些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1)分别选取每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确定初、末状态参量,根据状态方程列式求解.
(2)认真分析两部分气体的压强、体积之间的关系,并列出方程.
(3)多个方程联立求解.
(2020·章丘四中高二月考)如图3所示,一开口向上的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均为m、横截面积均为S的活塞A、B将缸内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在活塞A的上方放置一质量为2m的物块,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均为l0.已知大气压强与活塞质量的关系为p0=,活塞移动过程中无气体泄漏,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且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计一切摩擦,气缸足够高.当把活塞A上面的物块取走时,活塞A将向上移动,求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时,活塞A上升的高度.
图3
答案 0.9l0
解析 对Ⅰ气体,其初态压强p1=p0+=2p0
末态压强为p1′=p0+=p0
设末态时Ⅰ气体的长度为l1,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1l0S=p1′l1S
代入数据解得l1=l0
对Ⅱ气体,其初态压强为p2=p0+
末态压强为p2′=p0+
设末态时Ⅱ气体的长度为l2,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2l0S=p2′l2S
代入数据解得l2=l0.
故活塞A上升的高度为Δh=l1+l2-2l0
得Δh=0.9l0.
(2020·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期中)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水银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4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水银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 cmHg,管内气体温度不变.(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4
答案 144 cmHg 9.42 cm
解析 设初始时,右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1,长度为l1;左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2=p0,长度为l2.活塞被向下推h,此时管内两边水银高度相等,右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1′,长度为l1′;左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2′,长度为l2′.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以cmHg为压强单位.由题给条件得:右管中空气柱:
p1=p0+(20.0-5.00) cmHg=90 cmHg,l1=20.0 cm
l1′=(20.0-) cm=12.5 cm
由玻意耳定律得
p1l1S=p1′l1′S
代入数据解得
p1′=144 cmHg
左管中空气柱:
p2=p0=75.0 cmHg,l2=4.00 cm
p2′=p1′,
l2′=4.00 cm+ cm-h=11.5 cm-h
由玻意耳定律得
p2l2S=p2′l2′S
代入数据解得
h≈9.42 cm.
1.如图1所示,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重力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气缸不漏气,活塞移动过程无摩擦.初始时,外界大气压强为p0,活塞紧压小挡板.现缓慢升高缸内气体温度,气缸内气体压强p随热力学温度T的变化规律是( )
图1
答案 B
解析 当缓慢升高缸内气体温度时,气体先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缸内气体的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图线的延长线过原点;当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p0时,气体发生等压膨胀,图线平行于T轴,故选B.
2.图2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它由状态A经等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等压过程到状态C.设A、B、C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A、TB、TC,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图2
A.TA
C.TA>TB,TB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为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A>pB,故TA>TB;由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B
图3
A.ab过程中不断增加
B.bc过程中保持不变
C.cd过程中不断增加
D.da过程中保持不变
答案 AB
解析 因为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过程中保持不变,B正确;ab是等温线,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A正确;cd是等压线,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C错误;如图所示,连接aO交cd于e,则ae是等容线,即Va=Ve,因为Vd
4.如图4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图线A→B→C→A的状态变化过程,AB的延长线过O点,CA与纵轴平行.由图线可知( )
图4
A.A→B过程,气体压强不变,密度减小
B.B→C过程,气体压强增大,密度增大
C.B→C过程,气体温度升高,密度减小
D.C→A过程,气体温度不变,密度增大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A→B过程,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则气体发生等压变化,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B→C过程,气体体积减小,温度升高,故压强增大,密度增大,B正确,C错误;由题图可知,C→A过程,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不变,故压强减小,密度减小,故D错误.
5.如图5,A、B是完全相同的气缸,B内有一导热的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且体积不计的活塞C,D为不导热的阀门.起初阀门关闭,A内装有压强p1=2.0×105 Pa,温度T1=300 K的氮气;B内装有压强p2=1.0×105 Pa,温度T2=600 K的氧气.打开阀门D,活塞C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以V1和V2分别表示平衡后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假定氮气和氧气均为理想气体,并与外界无热交换,连接气缸的管道体积可忽略),则V1与V2之比为( )
图5
A.1∶2 B.1∶4
C.1∶1 D.4∶1
答案 D
解析 设活塞C向右移动x,最后共同的温度为T,压强为p,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对A部分气体有:=
对B部分气体有:=
将两式相除:=·=,
故选D.
6.(2020·山东省高二期中)如图6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输液的示意图,在输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A瓶和B瓶中的药液一起用完
B.B瓶中的药液先用完
C.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
D.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答案 C
解析 药液从B瓶中流下时,封闭气体体积增大,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知气体压强减小,A瓶中空气将A瓶中药液压入B瓶,补充B瓶流失的药液,即B瓶药液液面保持不变,直到A瓶中药液全部流入B瓶,即A瓶药液先用完,A、B错误;A瓶瓶口处压强和大气压强相等,但A瓶中药液液面下降,液体产生的压强减小,因此A瓶内C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C正确,D错误.
7.如图7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C到状态D的p-T图像,已知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是8 L,求VA、VC和VD,并画出此过程的V-T图像.
图7
答案 4 L 8 L L 见解析图
解析 A→B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pAVA=pBVB
所以VA=VB=×8 L=4 L
B→C为等容过程,所以VC=VB=8 L
C→D为等压过程,有=
则VD=VC=×8 L= L
此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
8.(2018·全国卷Ⅲ)如图8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1=18.0 cm和l2=12.0 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图8
答案 22.5 cm 7.5 cm
解析 设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U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此时原左、右两边气柱长度分别变为l1′和l2′.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p1=p2+ρg(l1-l2)①
式中ρ为水银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
由玻意耳定律知
p1l1=pl1′②
p2l2=pl2′③
两边气柱长度的变化量大小相等
l1′-l1=l2-l2′④
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
l1′=22.5 cm
l2′=7.5 cm.
9.一圆柱形气缸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内有一具有质量而无摩擦的绝热活塞,把气缸分成容积相同的A、B两部分,如图9所示,两部分气体温度相同,都是27 ℃,A部分气体压强pA0=1.0×105 Pa,B部分气体压强pB0=2.0×105 Pa.现对B部分气体加热,使活塞上升,保持A部分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为原来的.求此时:
图9
(1)A部分气体的压强pA;
(2)B部分气体的温度TB.
答案 (1)1.5×105 Pa (2)500 K
解析 (1)A部分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
pA0V=pA·V,
所以pA=pA0,
把pA0=1.0×105 Pa代入,得pA=1.5×105 Pa.
(2)B部分气体:
初状态:pB0=2.0×105 Pa,VB0=V,TB0=300 K,
末状态:pB=pA+(pB0-pA0)=2.5×105 Pa.
VB=V+V=V,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得TB== K=500 K.
10. (2020·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如图10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中,封闭了两段水银柱和两部分空气柱,水银柱A的长度h1=25 cm,位于左侧封闭端的顶部.水银柱B与A之间的空气柱长度L1=12.5 cm,右侧被活塞C封闭的空气柱长度L2=12.5 cm,已知U形管周围环境温度t=27 ℃时,右侧封闭空气柱的压强恰为p0=75 cmHg,水银柱B左右两部分液面的高度差h2=45 cm.保持环境温度t=27 ℃不变,缓慢拉动活塞C,则:
图10
(1)当水银柱A恰好对U形管的顶部没有压力时,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为多少?
(2)当U形管内B部分的水银面左右相平时,活塞C共向上移动多少?(U形管右侧足够长)
答案 (1)65 cmHg (2)47.5 cm
解析 (1)设U形管横截面积为S,左侧气体等温变化:p1SL1=p1′SL1′,p1=p0-ph2=30 cmHg,p1′=25 cmHg
解得L1′=15 cm
故左右两部分液面的高度差变为:h2′=h2-2(L1′-L1)=40 cm,
右侧气体压强:p2′=p1′+ph2′=65 cmHg
(2)B部分的水银面左右相平时,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左右侧气体压强相等:p″=25 cmHg
右侧气体等温变化:p0SL2=p″SL2″
解得:L2″=37.5 cm
则活塞上升:h=L2″-L2+=47.5 cm.
11.(2019·全国卷Ⅱ)如图11,一容器由横截面积分别为2S和S的两个汽缸连通而成,容器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汽缸内壁光滑.整个容器被通过刚性杆连接的两活塞分隔成三部分,分别充有氢气、空气和氮气.平衡时,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0和V0,氢气的体积为2V0,空气的压强为p.现缓慢地将中部的空气全部抽出,抽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活塞没有到达两汽缸的连接处,求:
图11
(1)抽气前氢气的压强;
(2)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
答案 (1)(p0+p) (2)p0+p
解析 (1)设抽气前氢气的压强为p10,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p10-p)·2S=(p0-p)·S①
得p10=(p0+p);②
(2)设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1和V1,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2和V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p2·S=p1·2S③
抽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则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10·2V0④
p2V2=p0V0⑤
由于两活塞用刚性杆连接,故
V1-2V0=2(V0-V2)⑥
联立②③④⑤⑥式解得
p1=p0+p
V1=.
物理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物理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共13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共12页。
高中粤教版 (2019)第五章 原子与原子核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粤教版 (2019)第五章 原子与原子核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