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检测(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4389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检测(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4389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检测(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4389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卷 全套(含答案)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综合与测试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编辑教师:J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里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时期,被称为( )
A.合纵连横 B.远交近攻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2.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3.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黄帝B.禹C.汤D.纣
4.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B.灵渠C.都江堰D.郑国渠
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字母文字的起源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商代的文学
6.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 )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7.我国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8.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严格的贵族等级界限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王室的奢侈和昏庸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9.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B.
C.
D.
10.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11.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12.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出现是相一致的。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现。商朝青铜器的制作工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说明的是( )
A.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B.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C.商朝能制作青铜器D.商朝将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13.《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14.以下是大家想象的北京人的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一群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用磨制石器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动手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一起睡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15.“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原因是 ( )
A.战乱、环境变化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外族入侵D.思念家乡
1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火的使用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
17.司马迁写《史记》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18.改变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
20.表现:(1)农业: 春秋时期,出现了____________ ,促进了农业上的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变革性的发展。为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21.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商王___________迁都到___________。
22.填写下列表格
23.青铜器的发展
(1)时间:___
(2)特点: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3)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________等方面,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_____
(4)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①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②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_________”。
③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还有造型奇特的_________。
24.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此人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_____
(2)由他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_____
(3)此人出生于卫国,入秦后,主持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国家。_____
(4)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_____
(5)他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位国君。他是_____。
三、综合题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晨,一缕阳光洒在北京人住的山洞中,新的一天开始了……一个北京人回头看了看身后燃烧着的火堆,又加上一把干柴,便去涧外清澈的河水里洗了脸。随后,他和一些北京人去采集野果。一个北京人发现了三只正在觅食的野兽……拿着木棍和尖状器的壮士们冲向野兽,惨叫声顿时覆盖了整个森林。最后,有几个北京人被咬死了,三只凶猛的野兽全部倒在地上,他们把猎物拖回了洞中,等待很久的同伴高声地吼了起来,把野兽扔进火堆。
(1)北京人住“洞外清澈的河水里”看到自己的模样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判断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归纳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2)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3)最能证明画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什么?
(4)材料二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正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中所体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国君或诸侯享受哪些权利和义务?
(4)出现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写出春秋三位霸主。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C
6.B
7.A
8.A
9.A
10.C
11.C
12.C
13.B
14.D
15.A
16.B
17.B
18.A
19.B
20.铁制农具和牛耕 深耕细作 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青铜 业、冶铁业、纺织 业、煮盐 业以及 漆器 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品交换市场 金属 货币
21.战乱 环境 盘庚 殷
22.
23.商周时期 饮食、祭祀及军事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铜、锡、铅 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24.(1)孔子。 (2)李冰。 (3)商鞅。 (4)齐桓公。 (5)禹。
25.(1)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2)火堆。火可以用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因此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过着采集和狩猎结合的生活。使用打制石器。
26.(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
(2) 在政治上: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在经济上: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⑦统一度量衡;军事上:⑧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 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4)强国先富民。
(5)成功。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死后,变法的措施仍在秦国施行。商鞅的死值得。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孝公、商君佐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变法;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商君”指的是商鞅。
(2)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在经济上: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⑥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⑦统一度量衡;军事上:⑧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依据所学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4)材料二诗中强国先富民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是成功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死后,变法的措施仍在秦国施行,所以说变法是成功的;第三问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商鞅的死值得。
27.(1)分封制。
(2)宗室;功臣和前代贵族的后裔;为了巩固统治。
(3)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
(4)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此内容体现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分封制主要分封的宗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除此之外还有功臣和前代贵族的后裔;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可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专题训练 2023-2024 初中历史复习,文件包含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专题训练教师版2023-2024初中历史复习docx、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专题训练学生版2023-2024初中历史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卷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不含答案),共2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