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3.1 平均数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1.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能结合实例说明“权”的含义;
2.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教学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权”的意义,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境创设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文化”知识竞赛中,我班派了15位同学参加比赛,共有三种得分:85分,80分,90分,你能求出这15位同学的平均分吗?
探究新知
1.请学生自己分配每种得分的具体人数,并列式求出平均分.
学生列式: EQ \F(85w1+ 80w2+ 90w3, w1+ w2+ w3).
根据数据出现的次数不同,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我们把w1、w2、w3分别叫做85、80、90在这组数据中的“权”,把用这种方法求得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板书:3.1 加权平均数.
2.再请两位同学重新给每个数据分配权,并求出结果,发现:权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
3.如果三个小组的人数相同,发现:算术平均数就是权相等时的加权平均数.
4.本学期李明的数学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是92分、94分和87分,请你计算李明本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
(学校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照30%、30%、40%计算总评成绩.)
归纳总结
在实际生活中,各个数据在一组数据中的“重要程度”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他的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weight).
一般地,设x1,x2,…,xn为n个数据,w1 、w2,…,wn依次为这n个数据的权数,则称 EQ \F(x1w1+ x2w2+…+ xnwn, w1+ w2+…+ wn)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权” 的古代含义为秤砣,就是秤上可以滑动以观察质量的那个铁疙瘩.《孟子·梁惠王上》曰:“权”,然后知轻重,就是这意思.
知识运用
1.学校广播站要招聘一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
采访写作
计算机
创意设计
小明
70分
60分
86分
小亮
90分
75分
51分
小丽
60分
84分
78分
(1)如果分别计算3个人的各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那么谁会胜出?你觉得在这个问题中,用算术平均分作为选拔的标准,合理吗?
(2)如果把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成绩按5∶2∶3的比例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3)如果学校广播站需要一个对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的人员,请你设计一个比例方案,使之有利于学校的招聘.
2.为了解某市九年级学生参与“综合与实践” 活动的开展情况,抽样调查了该市200名九年级学生上学期参加“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天数,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下:
求这200名学生平均参加“综合与实践” 活动的天数.
拓展延伸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招工启事:因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若干名员工.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3400元.有意者到我处面试.
总经理
工程师
技工
普工
杂工
6000元
5500元
4000元
1000元
500元
(6000+5500+4000+1000+500)÷5=3400.
应聘者范先生有点心动,假如你是范先生你怎么办?
经过了解,实际情况如下:
职务
总经理
工程师
技工
普工
杂工
月工资/元
6000
5500
4000
1000
500
员工人数
1
1
2
14
2
平均工资:1725元,远低于3400元.
2.感受生活中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如公务员考试等单位的招聘,学校的卫生、纪律等检查,先进集体、个人的评比,国民幸福指数等等)
总结提高
1.说说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2.说说你还有哪些收获和困惑?
课后作业
习题3.1 第4,5,6,7题.
教后记
浙教版3.1 投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3.1 投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学习反思,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3.1 投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1 投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3.1 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3.1 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例题解析,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