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上册1.4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
展开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例1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
教学辅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引例 (将作业题第3题作为引例)
给你长8m的铝合金条,设问:
①你能用它制成一矩形窗框吗?
②怎样设计,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
③如何验证?
二、观察分析,研究问题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当矩形的一边变化时,另一边和面积也随之改变。深入探究如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长为(4-x)米,再设面积为ym2,则它们的函数关系式为
并当x =2时(属于范围)即当设计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4(m2)
引导学生总结,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些涉及到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中,可以考虑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方面的性质去解决。
步骤:
第一步设自变量;
第二步建立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四步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
在上面的矩形中加上一条与宽平行的线段,出示图形
设问:用长为8m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形状的矩形窗框,
问窗框的宽和高各是多少米时,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板书解题过程。[来源:学.科.网]
变式(即课本例1):现在用长为8米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所示的窗框(把矩形的窗框改为上部分是由4个全等扇形组成的半圆,下部分是矩形),那么如何设计使窗框的透光面
积最大?(结果精确到0.01米)[来源:学*科*网]
练习:课本作业题第4题
四、知识整理,形成系统
这节课学习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类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例1
解: 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对函数值的最值求法掌握很好。学生对表达格式表述不规范,有待于今后教学多强调。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二次函数1.4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二次函数1.4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4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4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切身体会数学的美,亲身经历生活中的数学,巩固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4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1.4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