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1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4.1从问题到方程(1)
教学内容 | 年级学科 | 七年级数学 | |||
教学课时 |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 课 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使学生初步感受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 ||||
教学难点 | 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 | ||||
教 学 过 程 | 二次备课 | ||||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1、怎样描述下图中天平平衡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 (1)左托盘中三个球的质量与右托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 (2)两个球的质量+1g=5g; (3)设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都是xg,,可以用方程2x+1=5来描述。 总结: 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可以用多种不同方法描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 2、我校排球队参加区排球联赛,赛场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该队胜了多少场? 分析: (1) 审清题意,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及所求量; (2) 找等量关系式:胜场得分+负场得分的=20; (3 ) 设该队胜x场,那么该队负(12-x)场; (4) 列方程:2x+(12-x)=20 总结: 由实际问题到方程要经历哪些过程? (1) 审清题意,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及所求量; (2) 找等量关系式:胜场得分+负场得分的=20; (3 ) 设该队胜x场,那么该队负(12-x)场; (4) 列方程:2x+(12-x)=20 二、小试牛刀 1、小军今年5岁,爸爸今年32岁,如果设x年以后小军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 ,x年后小军_____ 岁,爸爸______岁, 这时小军年龄是爸爸年龄的 可以用方程_______________来描述这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把50kg大米分装在3个同样大小的袋子里,装满后还剩余5kg.用方程描述上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解析: 如果设每个袋子可装大米xkg, 由题意可得: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头半岁的蓝鲸体重22t,90天后体重为30.1t,用方程描述上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解析: 如果设蓝鲸体重平均每天增加xt, 由题意可得: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 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实际问题到方程关键是准确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 课堂小结: 相等关系 ┌---→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方程 │ ↓ 抽象 ↑ ↑ ↑ 解释 数学问题 │ │ │ │ ↓ 建构 │ │ │ │ 数学模型 审---→找→设→列 │ (方程) └------- ┘ 三、作业 P98 题1 ,题2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1 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1 从问题到方程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共1页。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 代数式3.5 去括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 代数式3.5 去括号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索活动,学生练习,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