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作文讲评课《我的同桌》教学实录(1)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419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管建刚作文讲评课《我的同桌》教学实录(1)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419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管建刚作文讲评课《我的同桌》教学实录(1)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419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
展开作后讲评课:
好作文是这样练成的——管建刚执教作文讲评课《我的同桌》教学实录
赏析:这样的句子叫美
师:平时看看课外书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看课外书,看到好句子,愿意画一画的同学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如果是自己的书,一定要画。看课外书是什么感觉?两个字。
生:享受。
师:不,是“寻找”!(生齐说:寻找)阅读是一种寻找。一本书,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感兴趣,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打动你。你要找到那一页,那几行,它们像说到自己心底里了,你要把它画出来。
师:我看大家的作文,也在寻找。寻找到值得我画下的句子,我就很兴奋,很享受。这些同学的作文,让我在阅读中兴奋,享受。
1. “勇”感
(幻灯片出示学生作文的精彩语段,下同。)
她先分给她的“兄弟”,才分给我们。我们总觉得:身为一个女生,怎么还把好吃的分给男生。还有没有女生的尊严?--谭茵岚
(生齐读)
师: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到了五六年级,很多男生和女生“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尊严问题。真好,把自己心底的话掏出来了。
我快生日了,爸爸带了许多零食和一箱汉堡给我的同学,一起庆祝。这“魔鬼”再一次锁定了我的东西,整天对我十分得好!东西吃完了,他又像没吃过这些零食一样,整天对我不理不睬!——梁梓豪
师:梁梓豪,这话在你心里憋了很久了吧?下面还有,你念。
他总是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给我们吃过东西,下次别人有,就要别人还。也没见他记住梆人给他东西吃,他要报答。
师:我喜欢这段话,他把内心的话、心底的话写出来了。如果知道今天老师要让所有的同学看到这话,梁梓豪,你还敢写吗?
生:不敢。
师:我真希望你说:“即使今天所有的人都看到这句话,我还是要写下来。”因为,写作文,首先是勇敢。当年的鲁迅,人家要暗杀他,他照样写。梁梓豪,要勇敢地写作!在座的各位都要记住,写作首先是勇敢。不勇敢,你就写不出这样精彩的话。
2. 节奏感
幼稚到令人可笑的样子,灵活到令人惊叹的脑子,我永远都喜欢他--霍建华。——黄艺林
(三四组齐读。一二大组再读画横线部分。)
师:“样子”“脑子”,很有节奏,一起念。(生读)这句话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汉语富有节奏感,比如说:
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般,夺命三分。——罗距俊
师:有节奏吧?再看——
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
师:有一个词要改,发现没有?
生:猫头鹰。
生:一样。
师:哪个“一样”?
生:“飞龙一般”后面的“一般”改成“一样”。
师:(指“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没有这句,只有“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般,夺命三分”,要不要改?
生:不要。
师:对。“一样”“一般”,一个意思,避免重复。由于有第三句,两个“一样”,把“一般”换成“一样”,更有节奏感。改成:
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样,夺命三分;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
师:前面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后面还有一句,大家一起念:猎豹一样,有万影的速度。
师:最后一句,你能否改成四个字?
生:猎豹一样,万影速度。
师:那,这里要不要改成四个字的?
(有学生认为要改,有学生认为不要改。)
师:都是四个字,很整齐。为什么不要改?
生:我觉得前面都是四个字,后面有一些不同,可以表达出一种效果,更加具体。
师:前面都是四个字,后面也是四个字,当然可以。但我认为,“大番薯”(小作者外号)的感觉更好。(众人笑)“有万影的速度”,六个字,那叫--长短结合。长短结合的句子,读起来节奏感更棒。(生读)
师:长短句结合,你这样去考虑,那叫写作文。单把意思写出来,那叫写作业。
3. 趣味感
作为经历了三代女妖同桌的我,这次又遇上了个女同桌,我已经被前几任魔鬼同桌炼成了钢铁,对现在的女同桌无所畏惧。--陈星宇
(小作者读)
师:尤其欣赏你的“女妖同桌”和“魔鬼同桌”。她真的是女妖吗?她真的是魔鬼吗?不是。这叫表达的情趣,趣味。要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嘛!没情趣的人,谁愿意跟你玩?
“伍大一,你完蛋了!看看你,作文就写这么一点!”邓老师庞大的身躯还没挤进我们的视野,声音就已经环绕着每个人。完了,真完了,我们无不悲壮地盯着伍大一。——邓莹
(小作者读,众大笑。)
师:大家笑,笑一个词:无不悲壮。(生齐念)有的时候,你用好了一个词,一句死气沉沉的话,活了。这种表达,叫有趣,叫好玩。真正会写作文的人,他会觉得写作文很好玩。一起读——
生:无不悲壮、女妖同桌、魔鬼同桌。小黄常对我们讲“打是亲,骂是爱”。他也常常“亲”我,“爱”我。每一次被表扬,他便兴奋地“亲”我;每一次被批评,他便悲伤地“爱”我。--霍建华(生读,众笑。)
师:霍建华,写出这句话,你有没有轻微的得意感?(生答“有”)同学们,写作文的幸福,写作文的奖赏,不是在你写完后,老师给你一个好的分数,而像霍建华那样,一句话写完,自己心里发出了轻微的得意感。哎呀,我怎么这么有才,写出了这么好玩的句子。(众笑)
挑刺:指出两种语言病
1. “空话”病
师:刚才,欣赏了我寻找到的精彩句子。我是老师,读大家的作文,不仅要寻找我认为精彩的,还寻找我所讨厌的东西。我讨厌什么呢?
所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生活中不爱索取,只会奉献。
这就是郑思漫,她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郑思漫,你是我的榜样!我会认真努力向你学习的……
师:这次作文是写一个同学。同学身上有不少优点值得你学习,值得你肯定,值得你表扬。请你记住,写作文不是写文件。这些叫什么话呢?(板书:空话)
师:如果你觉得他是你的榜样,如果你觉得他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不要用“空话”去说,用他的故事去说,用他的行动去说。
(即兴情境表演:老师正在批改作业,一生倒一杯水给老师喝。)
师:要用故事、行动、细节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光喊“啊!老师,我爱你”那叫“空话”。我们班上写这样的话,“空话”,要扣20分。(学生惊讶)这犯了一个病,叫“空话”病。要用故事来说话。空话,能说出什么来呢?
2. “外貌”病
师:这次作文,很多同学都写到外貌。
“小燕子”戴着橙色的箍,浓密而粗黑的眉毛,大而圆的眼睛,长长的眼睫毛,随着眼皮眨呀眨,哟,活生生的“还珠格格”!——陆雅琪/《“小燕子”》
师:这段外貌描写,写她长得像“小燕子”,和题目发生了关联。一起念作者的名字——陆雅琪。(生齐念)
她长着一双可以杀死人的眼睛,一对可以说话的眉毛,一双可以偷听别人秘密的耳朵和一张可以吞下一头牛的嘴巴。——李玲跃/《暴力倾向超高的女生》
师:这段外貌描写,不错。为什么?你看题目:暴力倾向超高的女生。李玲跃写了她的眼睛、眉毛、耳朵和嘴巴,哪一个可以去掉?
生:眉毛。这里都写她五官坏的方面,而眉毛是说好的方面。
师:其他的都能干坏事,就是她的眉毛还好好的。(众大笑)她的眉毛没有暴力倾向,不要了,删除。
师:人的外貌,不要什么都写。和“某人”的特点有关的,写;无关的,不要写。写外貌不在于多,有的时候,一个就够了。如:
无辜的眼神,无辜的眼神,她总是带着一双无辜的眼神,看着别人,打量着别人。我看着她的眼睛,心里总不时地颤抖着……
陈加仪用了个比平时还无辜三倍的眼神望着我,似乎里面有扇门,挡住了泪水,才使它没流出来。我看着她,实在受不了……——施泳霖/《无辜的眼神》
师:施泳霖只写了一个眼神。至于她的眼睛是大还是小,头发是长是短,皮肤是白是黑,都不写。只要眼神,因为她的题目是——
生:无辜的眼神。
师:写人的作文,外貌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可以多写,也可以少写。要看“外貌”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比如:
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三角形的脑袋上有一丛“稻穗”,正立在头壳顶,眼睛炯炯有神,但不时呈现出几分犹豫,眼睛大得好比骆驼,长长的睫毛上有层厚厚的双眼皮。很多女生都非常羡慕他那睫毛和眼皮。
师:往下写,那你认为该写什么?
生:睫毛和眼皮。
师:睫毛和眼皮怎么漂亮,女生怎么追求他的睫毛和眼皮。(众笑)我也这么想的,可他下面写的,与此完全不搭界:
打篮球是他的强项。(生笑,师再出示。)他长着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双眼炯炯有神,尖尖的鼻子,一双不大显眼的耳朵,红中带白的嘴唇,黝黑的脸颊,长得十分斯文。
师:往下写,你认为应该写他的什么?
生:写他怎么斯文。
师:写作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后歇为胜”,最后一句话,往往连接下一个内容。接下来应该写“斯文”。小作者写什么呢?
(1) 不按时完成作业。(2)唱歌全跑调。
师:外貌描写,和你下面所要写的故事、所写的人的特点,没有任何关联,那么,外貌你描写得再多、再美,也没用。(师再举例,并板书:“外貌”病。)
指导:写好小标题
师:这次作文,我惊喜地发现,很多同学用了小标题。哪些同学用了?(许多学生举手)——你为什么用小标题?
生:这样可以写很多方面。
生:用小标题可以写几件事,具体来表现写的内容和特点等。
师:起小标题,有两个方便:一、方便读的人。一读小标题,就知道你写了几件事、什么事,读的人觉得方便;二、方便你自己的写。小标题列好了,等于把作文提纲列好了。
师:你的小标题,写之前列的,还是写的过程中列的?
生:写之前列好的。
师:有没有一边写一边列出来的?(有学生举手)有没有同学,一开始列好提纲,写的时候,又把小标题改一下的?没有,都一锤定音?一起看咱们的小标题。(板书:小标题)
《”蒲公英“到处飘》:(1)飘得绘声绘色;(2)飘得无影无踪;(3)飘得风驰电掣。
师:好!第一,好在用了”三“个小标题。“三”,是个很神奇的数字,好学生叫什么学生?生:三好学生。(众笑)
师:几国才能鼎立?
生:三国鼎立。
师:第二,小标题的字数相当。第三,三个标题之间有联系。你们看,小标题、题目都有个“飘”字。写小标题,一般要注意这三点——
(老师指板书:“联系”“字数”“三个”。学生齐读。)
师:看下面几篇作文的小标题。
《温暖的天使》:(1)生活中的他;(2)学习中的他。
《双面胶同学》:(1)文质彬彬;(2)莫名其妙。
生:小标题只有两个。
《不服输的“巧克力”》:(1)球场上的他;(2)教室里的他;(3)挨批评的他。
师:读题目,告诉我,关键词是什么?
生:巧克力。
师:是“巧克力”吗?
生:(猛然醒悟)是“不服输”!
师:找准关键词很重要。关键词和小标题要有一定的联系,小标题怎么改?
学生七嘴八舌,老师投影,学生读:(1)球场上的“不服输”;(2)教室里的“不服输”;(3)挨批评的“不服输”。
师:这一改,就跟题目建立了联系。列小瓣题一定要动脑筋,不动脑筋会闹笑话。再看:
《我有一个好朋友》:(1)上课时的李成康;(2)下课时的李成康;(3)吃晚饭时的李成康。
师:初看,挺好的。细读,我发现问题了。
幻灯出示:
上课时的李成康——聚精会神听讲
下课时的李成康——安静看课外书
吃晚饭的李成康——讲放屁的笑话
师:看上去,小标题挺整齐,也和题目有联系,但,故事间有内在联系吗?
生:没有。
师:小标题要看表面的联系,更要看内在的联系。(板书:内在)读——
生:内在联系。
《小康”轶事“》:(1)上午;(2)课堂;(3)下课;(4)晚上。
师:四个小标题,对应的故事是什么呢?
幻灯出示:
上午——老师觉得他烦
课堂——上课开小差
下课——喜欢看课外书
晚上——睡觉喜欢磨牙
生:上午,老师觉得他烦;课堂,上课开小差;晚上,睡觉喜欢磨牙。这三个都写他的缺点,可以放在一起。
师:这三个是同类,有内在的联系。--你妈妈去买菜,买了鸡、鸭、鱼、白菜、西红柿,是不是买回来放在一起煮着吃?
生:不是。她要分开来煮。
师:写作文也是。有了四五件事,不能放在一起写。(师指板书——)
生:内在联系。
师:写小标题,要注意“三个”“字数相当”,最重要的是“内在联系”。这样拟小标题,会让读者觉得与众不同,能一下子抓住读者。
师:请班长把作文发回去。拿到作文,看有没有“'空话'病”,有没有“'外貌'病”。用小标题的同学,注意了“三个”“字数相当”没有?更重要的是,小标题之间有“内在联系”吗?下课。
(执教者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整理:谢京华。)
让作文教学的魅力显现(反思)
辩题一: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之辩
陈金铭:张老师,能谈谈为什么选择“朋友”这个话题来进行作文指导吗?
张浩:这是课本要求的一个话题作文,如何让话题作文有真正的话题,鲜活的话题,是本节课我最想解决的。今天我请了一位搞装修的朋友来到课堂,通过猜想、采访,力图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表延伸到人物的内心去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们也看到,装修工人老钟的出现让现场焕发了活力。主角是学生和他们笔下的人物,是作者和人物之间的直接对话。他们确实被老钟感动了、震撼了。由此可见,写作的激情来自鲜活的写作素材,本节课我重在培养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
陈金铭:张老师的课是作前指导课,管老师的课则是作后讲评课,我知道管老师近年来一直在上作后讲评课,为什么呢?
管建刚(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学校):我认为作文课应该以写定教,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的学生作文中的难点、困惑点,很可能是我们自己想当然的,不一定是学生真正的难点、困惑点。以写定教就是学生写到哪里,我就教到哪里。通过研究学生作文,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然后把他们的水平向前推进一步。我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个老师,只有认认真真研读学生作文三至五年,他才懂得什么叫“儿童的作文”,他才知道存在的问题,如果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那就是丢了学生。一个老师认真上好三到五年的作后点评课,他就可以更好地上作前指导课。
陈金铭:现场诸位老师,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您认为哪个对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帮助更大?
何宝华(广东中山三乡镇光后小学):张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了“写什么”,如何让学生找素材。管老师则解决了“怎么写”。张浩老师的课给我们一种很新鲜、很充实、很有滋味的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是张老师本身是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看来,要打造有魅力的课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
晏利红(广东中山东区朗晴小学):我觉得张浩老师的作前指导,达到了从“无米之炊”到“材源滚滚”的效果。本来学生可能感觉没啥可写,现在有了前面对张老师朋友的猜想,有了老钟的走进课堂,有了对老钟的现场采访,学生感到可写的东西就多了。
瞿学武:张浩老师的课是精心设计的。先让学生猜想自己的朋友,再看照片,最后把人请到课堂上来采访。不足在于他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指导不太明显。
何湘涛:对张老师的课我有两点疑惑,首先,请人进入课堂,从学生当场反应来看,点名发言的三个学生写到的都是老钟身上最为闪亮的父爱,这种方式会不会导致写作内容的雷同?第二,话题是“朋友”,张老师请的是自己的朋友,可学生的朋友和我们成人的朋友可能不一样。让学生从熟悉的人入手,从学生身边的人开始写起,是不是会更容易些?
马焰(广东中山古镇曹一小学):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对作文那么害怕,就是因为没有事情可写。老师将老钟请进课堂,只是提供一个载体,给一个话题,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写作的源泉,事实证明是可行的。
周忠敏:张浩老师选择上作前指导,并不是就认为作前指导比作后点评重要。我的观点是,作前指导和作后点评都重要,没必要割裂开来。管老师的作后点评,就是下一次作文的作前指导。
郑桂华(华东师范大学):我欣赏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要知道,罗马在哪里?罗马什么样子?如果不清楚这个,那么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都会在收效上大打折扣。因此,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关键是有效的指导。
辩题二:教作文和教做人之辩
陈金铭:张老师这堂课,大家有不少争议,比如话题是“朋友”,不是“我的朋友”,但学生最后写的其实是“我的朋友老钟”,在指导时老师有没有必要点出来?再如,这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成功,甚至掩盖了作文指导的光芒,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艳(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一小):张老师用一节课,诠释了“朋友”这个词,我认为很好。学生到了高年级,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需要引领的,这堂课让学生认识到,一个默默无闻的装修工,却是一个“不独亲其亲,不独善其善”的父亲,引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搭建。
曹晓燕(广东中山三乡镇光后小学):今天这个话题是“朋友”,学生缺少朋友吗?不缺少。我也不认为在一节作文课上需要进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朋友提炼一些感受,比让他感受老师的朋友是怎样一个人要自然得多,所以,刻意的引领是没有必要的。事实证明,后来,学生并没有写老师和他朋友之间的故事,而是写了老钟这样一个人物,这跟“朋友”这个话题关系不大。
王建国(广东中山三乡镇载德小学):曹老师的问题,我回应一下。首先是有没有必要上这节课的问题,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我们身边虽然有很多资源,但学生不一定知道这些东西能成为作文中的材料,因为平时和这些材料太接近,以至于熟视无睹了。而这节课,张老师给了学生一个启示,不仅要观察生活,还要学会发现。
第二点,今天写的内容,我认为跟“朋友”没有偏离。话题是“朋友”,但作文题不是“朋友”,它只是以“朋友”作为话题。从学生现场作文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内容虽然集中在老钟身上,但各有侧重,所以并不会造成千篇一律。
梁雪菊(广东中山教育局教研室):关于道德的价值引领,在今天这节课上,是不是主要的目的?如果是,那么今天以“朋友”为话题,最终使学生知道交友看人品,写作重心灵,我们达到了这个目的。如果说这不是我们最主要、最核心的目的,那我的目的又是什么?今天的话题“朋友”,最后是否要回到朋友之上?这些确实需要我们思考。
我最欣赏的,是张老师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利用是我们老师应该建立的一种意识。利用这种资源,我们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打通学生走向彼岸的道路。
辩题三:怎样关注学生的写作动机
李晓辉(广东珠海容闳学校):张浩老师这节课,如果只是价值观的引领这一个目标的话,我觉得不需要上这节课。作文课,最后还是要落到作文上来。我们学生为什么在这节课写作文?很简单,为张老师而写,是张老师要求的。张老师解决了写作素材,但没有解决好写作动机。请问,没有解决好写作动机,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喜欢上写作文?
邱运来(广东中山三乡白石环小学):他这节课是有写作动机的,他的写作动机在哪里?在学生大跌眼镜的情感体验中!
郑桂华:刚才李老师谈到的写作动机,其实牵涉到给学生什么样的写作任务。给真实的写作任务,有真实的交流对象,这是一些写作研究者非常强调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可能每次的写作任务都是真实的,所以一定要给出符合儿童心理的任务,激发起孩子写作的兴趣,这主要看题目的设置。所以设置一个好的题目,非常重要。
另外,发表也是激励孩子产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方式,能让孩子写作有一种热情,让孩子的自信得到呵护。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里用到一个“和”,自我表达的写作重点是跟自己交流,是心灵的反思;而与人交流,特别需要读者意识、对象意识,别人愿意接受孩子写的内容,孩子才会越来越喜欢写作。
陈金铭:请问管老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解决写作动机问题?
管建刚:我认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最根本的区别,是阅读教学只有一个文本,就是教材;而作文教学是双文本教学,一个文本是教材,还有一个文本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如果分主次,我认为学生的文本是主要的,因为以教材为本的教学叫“以本为本”,而以学生作文为本的教学叫“以生为本”。
不要把作文教学的所有疑点、难点和诉求,放到一堂课上,一堂课是承载不起的。作文教学不等于作文课,语文教学也不等于语文课,我着眼的是一个整体的作文系列。按照我的设想,第一,指导课,五分钟解决指导。如果五分钟还没讲好,证明这个话题不适合学生。第二,给学生一堂课时间让学生改自己的作文。写作文,重要的不是多写,而是修改,要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途径。第三,一堂课只教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节课的三个环节中,为什么首先是欣赏句子?因为写好一句话,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目标。欣赏句子,能让全班学生都被点评到,人人都能被大家欣赏。我想这也是学生下次写作文很重要的动机。
(整理:李文婷)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接导入,复习旧知,精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小组的小朋友们起立,上这辆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7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7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法与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