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 过程与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课讲授
(一)战国七雄
1.讲述战国七雄形成背景。
提示: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知道“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3.展示《战国形势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记住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
提示(口诀):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
4.讲述战国时期的三次经典战役。
5.展示材料,指导阅读材料并思考: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6.指导学生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提示:(1)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2)正面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商鞅变法
1.展示图片:商鞅,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提示: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2.探究商鞅变法的原因。
提示: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3.提问: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和支持者?
提示: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
4.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5.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提示: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6.合作探究: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或者奴隶主贵族,你是怎样看待这场商鞅变法的?
提示:
7.讲述: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显著成效,除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还有两大主观因素。一是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二是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展示都江堰示意图,分析都江堰的结构及功能。
提示: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2.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有效控制了灌溉水量,使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优势,统一全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都是本册重要的知识点。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商鞅”的舌战群臣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在设计“战国七雄”的内容时,采用了战国形势图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通过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控时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课堂互动,传授新知,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堂小结,课后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