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展开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复习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
有平行公理的推论)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D=100°,则∠C=_____, ∠A=______,∠CBE=________.
二、进行新课
1.实践与探究
(1)下列各图中,已知AB∥EF,点C任意选取(在AB、EF之间,又在BF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C、∠F的度数并填入表格.
∠B | ∠F | ∠C | ∠B与∠F度数之和 |
图(1) |
|
|
|
图(2) |
|
|
|
通过上述实践,试猜想∠B、∠F、∠C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试加以说明.
(1) (2)
教师投影题目:
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1)、图(2)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
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
①虽然AB∥EF,但是∠B与∠F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
②∠B与∠C是直线AB、CF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与CF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作CD∥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
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与EF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
三、巩固练习
填空题.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度数的比为2:7, 则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度.
选择题.
1.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互补的角但非邻补角的对数有( )
A.6对 B.8对 C.10对 D.12对
2.如图,已知AB∥DE,∠A=135°,∠C=105°,则∠D的度数为( )
A.60° B.80° C.100° D.120°
解答题.
1.已知,如图1,∠AOB纸片沿CD折叠,若O′C∥BD,那么O′D与A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B、E分别是AC、DF上的点,∠1=∠2,∠C=∠D.
(1)∠ABD与∠C相等吗?为什么.
(2)∠A与∠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四、作业
1.课本P95 B组题
2.补充作业:
(1).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4),DE∥AB,DF∥AC,∠EDF=85°,∠BDF=63°.
(1)∠A的度数; (2)∠A+∠B+∠C的度数.毛
教学后记:
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因式分解3.3 公式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因式分解3.3 公式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下册4.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4.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2.1.4多项式的乘法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2.1.4多项式的乘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