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文物是考证历史的原始史料。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以当时人们日常书写材料为载体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的秦汉时期,人们的主要书写材料仍然是竹简,B项中的文物恰好就是以竹简制成,符合题意;铜钱、画砖、石头均不是当时人们日常的书写材料,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020·广东中考真题)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据“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3.图为北京邮票厂刊印的《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中的一枚。图中展示的中国古代工艺流程最早出现于
    A.商朝B.春秋C.东汉D.北宋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造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东汉的造纸工艺流程图。西汉前期,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等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C正确;商朝、春秋时期还没有发明造纸术,排除AB;图中展示的是东汉的造纸工艺流程图,不是北宋,排除D。故选C。
    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材料中所描述的史实是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B.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纸的质量
    C.张衡发明地动仪,领先欧洲1700年D.华佗编练“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为原料造纸,提高了纸的质量。故B符合题意;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与题干的“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不符,排除A;张衡发明地动仪与题干的“纸”不符,排除C;华佗编练“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属于医学成就,排除D。故选B。
    5.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文字的演进历程B.书写材料的变化
    C.造纸技术的进步D.手工业技术高超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甲骨、青铜器、纸本地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转变为青铜器,再转变为纸。所以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书写材料的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概括不全面。故选B。
    6.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这充分表明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 ③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所造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可以判断反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的发明便利了世界文明的传播,由东汉便宜的纸原料取代西汉昂贵的纸原料,反映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选项①②符合题意;而选项③④不符合史实,因为纸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宦官蔡伦造纸是历史记载的;因此只有选项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7.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选项中属于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是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造纸术,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符合题意;②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③排除。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8.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①表述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②表述错误;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东汉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③④表述正确,故此题选C。
    9.下面列举的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属于下图人物贡献的一项是
    A.编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B.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撰写科技著作《天工开物》
    【答案】A
    【解析】分析人物图片可知,图片人物是张仲景。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后人尊称他为“医圣”,A符合题意;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的是祖冲之,B排除;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排除;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D排除。故选择A。
    10.(2020年青岛)如下图为五禽戏动作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五禽戏起到了康复医疗、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编创五禽戏的名医是
    张仲景B.华佗C.贾思勰D.祖冲之
    【答案】B
    【解析】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B符合题意;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与“五禽戏”无关,A排除;贾思勰著《齐民要术》,C排除;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D排除。故选择B。
    11.《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司马迁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而撰写的。虽然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可见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12.(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A.扁鹊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排除;C项是唐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故选B。
    13.(2021年青海中考真题)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A.武王伐纣B.秦灭六国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是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的是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秦灭六国发生在战国后期,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故B符合题意;武王伐纣在《资治通鉴》中没有记载,排除A;安史之乱和陈桥兵变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CD。故选B。
    14.(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受到统治阶级提倡和欢迎,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用佛教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巩固封建统治基础。他们希望利用了佛学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掌控人民,麻痹人民的斗志。以维护自己的统治。D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15.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佛教、道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道教在东汉后期兴起于民间
    ③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④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故①错误;道教是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当时的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故②正确;③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提出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故③正确;④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故④正确;故②③④正确,B符合题意,ACD错误。所以本题选B。
    材料题
    16.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球。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魏健《改变人类社会的二十种瘟疫》等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二 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专家王学谦认为,病毒侵犯人体产生的病理变化虽然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中医辨证十纲所谓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结合历代医家的足够丰富的、宝贵的方药、方法和方略,辨证施治,帮助患者恢复自身正气。
    ——摘编自2020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2)中医重视辨证施治,汉代的哪本医学著作中体现了这一施治原则?
    材料三 下面两幅图是截止到7月4日中国与世界上重点疫情国家疫情趋势图
    ——摘自2020年7月5日凤凰网相关专题报道
    (3)仔细观察以上图片,概括世界上重占疫情国家疫情发展的趋势。分析中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的原因。
    材料四 面对流行性传染病,古人怎样防这?成书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提出要“避其毒气”,即避免与惠者接触.唐代1工会要方》有“常习不唾地”(不随地吐痰)等良好习.中国人到元朝时便有使使用口罩的习惯。
    ——编自赵柒斤《古人防疫也“隔离”“戴口罩”》
    (4)结合材料四,假如疫情二次爆发,你会怎么做?
    【答案】(1)全球性传染病给全世界人民都带来了大灾难。
    (2)《伤寒杂病论》。
    (3)趋势:中国不断下降,基本得到控制;世界主要疫情国家:不断上升,形势严峻。
    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的原因:中国积极有效地科学应对;财政上大力支持,对患者全免费治疗;最快的速度增建医院;全国停工停产,全民宅家;全国调配医疗卫生资源。
    (4)做法:宅在家;戴口罩;勤洗手;提高免疫力;多通风;及时汇报;不恐慌。
    【解析】
    全球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解题思路】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美国流感”可知,黑死病蔓延整个欧洲,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西班牙大流感和美国流感蔓延全世界,这些全球性传染病给全世界人民都带来了大灾难。
    第(2)题,依据材料二“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发挥了重大作用”“历代医家的足够丰富的、宝贵的方药、方法和方略,辨证施治,帮助患者恢复自身正气”等信息可知,说明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重大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广泛收集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预防疾病。
    第(3)题,第一小问,仔细观察以上图片概括可知,世界上主要疫情国家疫情发展的趋势:趋势:中国不断下降,基本得到控制;世界主要疫情国家:不断上升,形势严峻。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在疫情中的做法可知,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中国。在这场抗击疫情的特殊战役中,中国疫情之所以迅速得到控制,原因是中国积极有效地科学应对,迅速缓解了疫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借鉴和榜样,彰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为了打赢这场防疫战,中国政府不惜花费巨资,从下令封闭武汉全城,以最快的速度增建医院,到要求全国停工停产,全民宅家,全国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对患者全免费治疗,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了疫情,稳定了社会秩序。这一切,都展现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
    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如宅在家;这是重中之重,没事千万别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进入家门前也要洗手。提高免疫力;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多通风;勤开窗换气,让空气流通。及时汇报;出现发烧不隐瞒,及时上报。不恐慌;不造谣,不传谣,也不要过度恐慌。
    17.(2021·安徽安庆市·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写革命)
    材料一:秦始皇批奏折,每天竟“以街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是很沉的要论斤称的,按当时的单位讲,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折。一石重的奏折大约是现在的30公斤。
    (1)使材料一中这种情形得以改变,谁做的贡献卓著?
    (史学泰斗)
    材料二:“人团有一元。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名言出自何人?他写的更学巨署在我国史学领城的地位如何?
    (中医辉煌)
    材料三:识图学史
    (3)材料三中两位名医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文化自信)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两汉的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谈该两汉时期,文化始她,星光曜眼的主要原因。
    【答案】(1)蔡伦
    (2)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研制成麻沸散等
    (4)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相对稳定;重视对外开放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一“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是很沉的要论斤称的,按当时的单位讲……”反映了秦朝时期,书写用的材料是竹简,多了比较重,不方面携带。结合课本所学,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医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了竹简、布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依据材料二“人团有一元。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结合课本所学,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
    (3)依据材料三图片上名字张仲景、华佗。结合课本所学,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是东汉末年另一位名医,不仅擅长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五种动物,创造了“五禽戏”等。
    (4)依据课本所学,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相对稳定;重视对外开放等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精品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