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 练习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2页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1年海南中考真题)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成争连的不断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朝,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使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所以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没有涉及分封制度趋于完善,所以A不符合题意;兼并战争不断只是片面信息,主要是反映从分裂到统一,所以C不符合题意;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没有涉及统一国家不断巩固,所以D不符合题意。
    2.(2021·山东济南市·七年级期末)“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这始于
    A.秦始皇赢政B.汉高祖刘邦C.隋文帝杨坚D.宋太祖赵匡胤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始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称为皇帝,嬴政就是秦始皇。从此开始,“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A正确;BCD是秦始皇之后,排除;故选A。
    3.(2021·重庆梁平区·七年级期末)图片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春秋争霸B.秦国崛起C.战国争雄D.秦的统一
    【答案】D
    【解析】通过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七种不同写法的“马”后变成唯一的一种,七种不同的货币变成一种,就可得出正确答案“秦的统一”,即D选项;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因此选择D项。
    4.(2021年江西中考历史)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制”的创立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封建政治制度萌芽于战国,确立和巩固在秦汉,是由三项基本制度构成:皇帝制度、等级官僚制度和地方郡县制度。其中皇帝制度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影响并制约这其他两项制度的发展,所以说秦开创的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选A;儒学主导在汉武帝时期,B错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C错误;材料体现的封建政治制度的格局,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不会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D错误。
    5.(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他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统治B.为长期统一莫定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D.百姓得到了安定环境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老百姓避免了战争的苦难,说明秦朝统一有利于民众从事安定的生产,故D项正确;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统治,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为长期统一奠定基础,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2021·山东滨州市·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三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可知当时秦朝有皇帝、丞相、御史大夫。结合课本所学,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作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行政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根据图片上玺印上的文字相同,可知秦朝统一了文字。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废除西周推行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③错误,ACD排除;故选B。
    7.(2021·河南安阳市·七年级期末)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上,有“十六两、八两、四两”等衡器重量的记载。这表明
    A.两是中国最早的重量单位B.秦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重量标准不统一
    C.秦朝时文化交流频繁D.秦朝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B
    【解析】根据“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上,有‘十六两、八两、四两’等衡器重量的记载。”可知,材料反映秦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重量标准不统一,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8.(2021·重庆梁平区·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封建朝代实行的一种制度的示意图。首先创立这种制度的朝代是
    A.商朝B.西周C.秦朝D.西汉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下有丞相、太尉、御使大夫此为“三公”,地方有“郡县”,据此可知此制度为秦朝首创,秦始皇统一后,在实行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因此本题选择C项,排除ABD三项。
    9.(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一生有英姿勃勃的战斗,有欲治太平的理想,有置民倒悬的暴行,有贪图享乐的追求。下列属于秦始皇“治太平”在政治上推行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统一车轨C.开凿灵渠D.行郡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废除西周的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D符合题意;焚书坑儒属于秦始皇在思想上的措施,排除A;统一车轨和开凿灵渠不属于秦始皇政治上的措施,排除BC。故选D。
    10.(2021·桐城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末)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郡”“始皇因之”“始皇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2021·重庆江北区·七年级期末)睡虎地秦竹简(下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A.秦国统一战争B.秦朝北击匈奴C.秦末农民战争D.秦朝南征百越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攻韩、攻赵……”,可知与秦国统一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秦国统一战争。选项A符合题意;秦朝北击匈奴发生在秦朝时期,是巩固统一的措施,B排除;秦末农民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与秦始皇不符,C排除;秦朝南征百越,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A。
    12.(2021·江苏苏州市·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它的开通,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它是
    A.灵渠B.邗沟C.郑国渠D.都江堰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排除;C项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陕西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排除;D项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故选A。
    13.(2021·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我们从下图《秦朝形势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①疆域四至②统一货币③推行郡县制④修筑了长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秦朝的疆域四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朝的都城咸阳;秦设置的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重要机构,如辽东郡、陇西郡、南海郡等;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修筑了长城;边疆主要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等;秦的陆上交通有四通八达的“驿道”;著名的水利工程有灵渠;黄河在当时称“河水”、长江称“江水”等等,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统一货币属于经济措施,在图示中未涉及,故②不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长城起边疆。”这是李白《怀古》中的诗句,其中没有涉及到秦始皇的哪一方面?
    A.完成国家统一B.击退匈奴威胁
    C.修筑万里城城D.统一货币文字
    【答案】D
    【解析】“一朝灭六国”反映了完成国家统一,A排除;根据“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长城起边疆”可归纳出击退匈奴威胁,修筑万里长城,B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一货币文字,D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2021·河南郑州市·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缓慢进行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社会变革缓慢进行时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指夏商周时期,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材料题
    16.(2021·辽宁朝阳市·七年级期中)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一统)
    材料一 “秦诏版”记载:“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馆,法度量则不查歉疑者,皆明查之。”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尽并兼天下诸侯”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指出秦朝疆城南端到达什么地方
    (3)“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秦始皇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哪一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其中,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实施的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制度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说说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经济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伟大工程)
    材料四 及至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5)为巩固北部边疆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亡之论)
    材料五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毁坏,动摇),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6)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皇帝:(秦始皇)嬴政;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南海。
    (3)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官职:御史大夫地方制度:郡县制。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5)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长城。
    (6)原因:秦朝的暴政;启示: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长期混乱割据局面,建立皇帝制度,是始皇帝,因此材料中“皇帝”是指秦始皇。根据材料“尽并兼天下诸侯”可知,指的是秦始皇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3)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即秦始皇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机构,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统领,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御史大夫。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郡县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第一幅图片是统一文字。第二幅图片是统一货币。
    (5)根据材料“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为巩固边疆,在北部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促进了全国的统一和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根据材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暴政,百姓赋税负担严重,生活困苦,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17.(2021年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二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
    【答案】(1)不同之处:贾谊认为秦始皇统治残暴;柳宗元则认可秦始皇废分封行县制。“主要因素”:个人立场、时代背景不同等。
    (2)评价:秦始皇灭六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但是,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残酷的剥削和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特别是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解析】(1)“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信息“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概括得出:贾谊认为秦始皇统治残暴;由材料二信息“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得出:柳宗元则认可秦始皇废分封行县制。“主要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个人立场、时代背景不同等角度分析。
    (2)“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秦始皇灭六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但是,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残酷的剥削和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特别是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秦始皇一生功过分明,但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精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美国史学家认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