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3.6 角及其分类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角的度量与分类》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这一节内容教材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量角器和学习角的度量方法,第二个部分,让学生学会对角进行分类。 这一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对角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节的学习将会为学生精确的认识角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量角的方法时虽然嘴上说得清楚,可是实际操作时手拿量角器左比右比就是不知如何下手,中心点、0刻度线、另一边等全不如说得那么轻松,根本不知如何对齐更不用说准确读出刻度了,这是因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求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数学情感体验。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根 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愤怒的小鸟”动画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授课的教学环节 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如在教授学生量角时出示量角器图片帮助学生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出示错误量角的几种图片供学生更正,在学习角的 分类时出示不同的角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在复习环节通过出示钟表的图片和几个不同度数角的分类图片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均达到了较好 的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玩过游戏《愤怒的小鸟》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吧! 教师提出问题: 小鸟要想射准目标除了需要适当的力量,还需要什下么条件呢? 教师:对,合适的角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关于角度的知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上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角,并让学生观察这几个角 教师提问:图一中这三个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下面图二中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能比较他们两个角的大小吗? 教师解疑: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谁大谁小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会回答(恰当的角度) 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地比较三个差距较大的角的大小。 由于两角大小差不多,学生难以直接比较大小。 愤怒的小鸟视频 图一:三个差距较大角的图片 图二:两个大小差不多角的图片 讲授环节 教师出示量角器的图片(图三) ,让学生认识量角器. 教师讲解:量角的大小,要使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有时候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量角器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圈刻度. 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图四),并估计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角的度量图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图五)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角的其中一条边没对齐. (图六)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了.(图七) 师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 (图八) 教师讲解: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指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因为这段话不是很容易记忆。因此,我就引导学生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把它总结为:: 点重合,线重合;看0线,分内外,读度数。 教师:把(图九)(角的分类图片以练习纸的形式下发给学生) 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吗? 板书: 锐角:小于90°的角 直角:等于90°的角 钝角:大于90°的角 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找出哪一种角比较特殊吗? (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教师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板书: 平角:等于180°的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 学生自学教材,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并试着说一说 。 学生自学教材第一、二段.并汇报度量角的方法 。 学生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本组交流意见。学生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多媒体上展示的角进行分类。 学生边思考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并帮同位检查一下他画的对不对? 学生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图三:量角器各部分构造图 图四:大小不同的角 图五:错误量角方法一 图六:错误量角方法二 图七:错误量角方法三 图八:正确量角方法 图九:角的分类图片 图十:直角锐角钝角分类图 训练环节 教师:出示多媒体钟面图十一,提出问题 (钟面模型以练习纸的形式下发给学生) 教师:出示多媒体练习图十二 学生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并说明属于那类角? 学生对给出的不同大小的角进行分类? 图十一:钟表图形图片 图十二:不同度数角分类图片 评价环节 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角分类的方法从学生做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研讨环节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根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给学生编了口诀加深记忆:“点重合,线重合;看0线,分内外,读度数。”这种口诀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内外”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为此,本节课以后,我将给学生展示更多的量角过程,出示量角的flash动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角的产生,从而加深对角的度量的理解。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也就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以及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在讲授环节,我准备运用多媒体、图片、flash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在角的大小比较时我会利用不同角的图片使这些角的大小对比更加直观化;在认识量角器的时候,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充分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在展示学生经常出现的几种错误情况时利用出现错误的图片使问题更加直观清晰,利于学生接受;在角的分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出示不同的角让学生来分类,找到分类的依据,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1.8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8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1.7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1.7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2.3 等式与方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2.3 等式与方程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