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综合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桂陵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
3.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研究确定为曹操高陵。下列与曹操有关的是( )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建立魏国D.派卫温到达夷洲
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D.士兵疲惫
6.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历史兴趣小组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指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的是( )
A.《三国》
B.《三国志》
C.《三国演义》
D.《三国英杰传》
7.国家大剧院十周年戏曲邀请展的舞台上,迎来大剧院首部原创京剧《赤壁》,再次以磅礴的气势重现赤壁之战的历史风云。在这一戏剧舞台中可以看到的场景是( )
A.袁绍大战曹操B.周瑜大败诸葛亮C.火烧曹营D.曹丕称帝
8.文学明星苏东坡词风豪放雄浑,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发不少同学千古幽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开篇中的“周郎”指
A.曹操参谋B.吴国名将( )
C.刘备弟兄D.诸葛亮同僚
9.下图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役( )
A.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B.形成了东晋与前秦的对峙局面
C.促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状态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
A.商朝、秦朝、三国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D.秦朝、唐朝、十六国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3)除了材料二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两个。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发生官渡之战,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故D符合题意;桂陵之战、长平之战,均是战国时期战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解析】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材料中提到曹操207年写诗明志,正好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夕,由此可知,曹操的“志”在统一天下,A符合题意;曹操消灭袁绍是在200年官渡之战之后,曹操一生始终没有废汉称帝、建立国家,故BCD均排除。故选A。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淝水之战作战双方是东晋和前秦,曹丕建立魏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题干“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赤壁之战的过程、意义来解答此题。根据所学知识,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借东风”、“草船借箭”这两个经典故事也可判断这次战役是赤壁之战,C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信息不符,A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打下了基础,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信息不符,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信息不符,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词“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由于袁绍轻敌,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由于曹操骄傲轻敌,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占据河北的袁绍,由于袁绍轻敌,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208年赤壁之战中,由于曹操骄傲轻敌,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属于最接近史实的文献,B项符合题意;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和小说《三国演义》以及电视剧《三国》的影碟都是文学作品,是后人根据历史创作出来的,不是最接近史实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体的关键是熟悉赤壁之战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选项符合题意;袁绍大战曹操发生于官渡之战时期。A选项不符合题意;周瑜大败诸葛亮不符合史实。B选项不符合题意;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发生于220年。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之战相关。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词中的“三国周郎赤壁'中的“周郎"指的是周瑜,他是吴国名将,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B。
9.【答案】A
【解析】根据地图,可知与官渡之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383年淝水之战后,形成了东晋与前秦的对峙局面,B排除;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排除;北宋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状态,D排除。故选A。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建立西周。故①处是商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秦朝。故②处是秦朝。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魏蜀吴三国时期,西晋结束了三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全国。故③处是三国。故A符合题意;①处是商朝,故BD不符合题意;②处是秦朝,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夏朝到南北朝的更替顺序,识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顺序。
11.【答案】(1)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比如喜欢诸葛亮,理由:诸葛亮足智多谋,致力于治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之有理即可)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和曹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任意两个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三国演义》”“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如曹操、诸葛亮等。最喜欢的是曹操,因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统一北方,结束局部割据,对促进全国统一作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知与赤壁之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赤壁之战;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孙刘联军和曹操;对当时的局势的影响,是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除了赤壁之战外,还有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以少胜多;383年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精品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练习: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