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2.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B.王祯C.华佗D.蔡伦
3.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D.制造地动仪
4.通过如下史实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 )
A.名医名著B.宗教传播C.数学成就D.农学成就
5.“清肺排毒汤”是由《伤寒杂病论》中多个治疗由寒湿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的中药方剂。组方合理,性味平和。其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
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
6.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B.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7.2020年中国在抗疫期间,治疗新冠肺炎采取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汉代中医学就有“治未病”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张仲景B.扁鹊C.华佗D.李时珍
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此相符的著作是( )
A.《史记》B.《毛诗笺》C.《三礼注》D.《齐民要术》
10.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 )
A.武王伐纣B.蔡伦改进造纸术
C.西晋统一全国D.江南地区的开发
11.在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在山腰深处建有古云泉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我国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始于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
A.西周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
二、非选择题
1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回答有关问题
(1)据材料一,说说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传播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蔡伦的重大贡献,D符合题意;张仲景是东汉名医,A排除;元朝的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B排除;华佗是东汉名医,C排除。故选择D。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所以答案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华佗的“五禽戏”,A符合题意;BCD项图片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项B符合题意;华佗牵制了麻沸散,孙思邈是唐代名医,李时珍是明代名医,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B
【解析】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对《伤寒杂病论》地位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故选B;ACD是叙述了都江堰修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和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史实,没有对其进行相关的评价,属于历史史实而非历史结论,排除ACD。故选B。
7.【答案】A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据题干关键信息“治未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张仲景,A符合题意;扁鹊是我国古代名医,但与“治未病”无关,B排除;华佗是东汉名医,与“治未病”无关,C排除;李时珍著药学巨著《本草纲目》,D排除。故选择A。
8.【答案】C
【解析】《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而选项①②③都在这段时间之内,只有④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在这段时间之内。故C正确;A、B和D排除。故选C。
9.【答案】A
【解析】根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信息可知,作者想通过这部探究历代风云人物与重大事件的内在关系,通晓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变革的原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兼具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因此A正确;《毛诗笺》是《诗经》研究著作,与题不符,B错误;《三礼注》是指东汉郑玄对《周礼》、《仪礼》和《礼记》的研究著作,与题不符,C错误;《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不是史书,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武王伐纣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可以查阅,故A正确;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没有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故排除B项;西晋也没有在这一时期,故排除C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是在西晋时期,故排除D项。故选A。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道教是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而佛教源于古印度,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此我国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始于汉朝,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2.【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任意一项)
(2)作用:造纸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任一项)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任意二项)
(4)科技进步促进文明的发展,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等。
【解析】(1)由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可知,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有面积较大,写字较多;根据“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可反面体现简牍制作工艺简单;根据“缣帛(绢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可归纳出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由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可归纳出可知,造纸术促进汉字的传播;根据“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可归纳出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
(3)根据“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可归纳出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根据“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可归纳出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4)开放题,研制有了,如:科技进步促进文明的发展,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精品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