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4507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4507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4507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一个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也具有热量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2.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0 ℃的冰化成 0 ℃的水,内能增加
下列所述的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划火柴,火柴燃烧
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
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
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熔化了D.
钻木取火
桂林出产的柿饼是有名的地方特产。右图是将柿子晾晒成柿饼的场景。晾晒过程中可以通过
的方式使柿子内能 ,温度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生活中“热”可表示“热量”“温度”“内能”三种含义。天气热的“热”指 ,物体吸热的“热”
指 ,摩擦生热的“热”指 。
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里面放一些乙醚,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绳子,一会儿,看到瓶塞被冲开,管口出现雾状的“气体”,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解释上述 现象。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B.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C.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D.0 ℃的冰没有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下列增大铁丝内能的四个做法中,与另外三个方法不 同的是()
摩擦铁丝,使它变热
把铁丝放在火上烤,使它变热C.
反复敲打铁丝,使它变热
D.反复弯折铁丝,使它变热
3.(2018·辽宁大连中考)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受热
B.锯条锯木头,锯条变热 C.双手互相摩擦,双手变热D.电水壶烧水,水变热
4.90 ℃的水全部变成 125 ℃的水蒸气() A.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小
B.液态水分子间距比气态水分子的大C.
水蒸气只能通过热传递途径变为水
D.水分子在 125 ℃时比 90 ℃时热运动更剧烈
★5.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 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 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6.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
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 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 有一个是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
你猜想 (选填“a”或“b”)是主要原因; (2)你猜想的依据是 。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C热量不是一个状态量,因此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所以选项 A、B 错误;根据热传递的规律,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选项 C 正确;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但对于不同物体而言,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所以热量不一定自发地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选项 D 错误。
2.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 ℃的冰块有内能,故选项 A 错误;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以外,还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所以在不确定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只凭温度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选 项B 错误;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与整个物体的速度无关,选项 C 错误;0 ℃冰化成 0 ℃的水的过程,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选项 D 正确。
3.B选项 A 是热传递现象,内能由饮料转移给冰块,使饮料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同样选项 C、D 也属于热传递现象,只是能量发生了转移;选项 B 是摩擦生热现象,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加剧的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多年的积雪由于吸
热而熔化,这是热传递使雪内能增加的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是摩擦力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解析 晾晒柿子时,柿子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答案 热传递增加
答案 温度热量内能
解析 绳子与管壁反复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使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管通过热传递,使乙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直到乙醚沸腾,产生大量蒸气,蒸气膨胀把瓶塞冲开,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蒸气液
化成小液滴。答案 见解析培优促能
1.B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选项 A 错误;物体吸热时, 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故选项 B 正确;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使物体发生形状、状态的改变或发生机械运动,并不一定使物体的温度升高,故选项 C 错误;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 ℃的冰具有内能,故选项 D 错误。
2.BA 选项中摩擦铁丝,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B 选项把铁丝放在火上烤, 使它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丝的内能;C 选项反复敲打铁丝,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铁丝的内能;D 选项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铁丝的内能。
3.D铁锤锻打工件,对工件做功,使工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 不符合题意。用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故B 不符合题意。双手互相摩擦,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 不符合题意。电水壶烧水时,电热丝的温度较高,水温较低,发生热传递,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 D 符合题意。
4.D 90 ℃的水变成 125 ℃的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这些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 故选项 A 错误;气体分子间距远大于液体,故选项 B 错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要使水蒸气变成水,即内能减小,除对外放热外,还可以采用对外做功的方法,故选项 C 错误;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选项 D 正确。
解析 题图甲中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题图乙试管中的水从火焰上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使水沸腾,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 做功内能热传递
解析 打气筒的上部筒壁主要是靠摩擦生热,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发热既有摩擦生热,又有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再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由于打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打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所以筒壁发热的 主要原因是 a。
答案 (1)a
打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打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同步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总结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总结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