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参考答案 陈独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胡适④鲁迅⑤孙中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其树干,
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
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C.《青年杂志》和清华大学D.《新青年》和清华大学
曾发表《狂人日记》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
C.胡适D.鲁迅
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 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图 2
图 1 人物是谁?
图 2 杂志与图 1 人物有何关系?
请说出图 1 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 洗刷干净不可。”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 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 1 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据此写出与图 2、图 3 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请任选其中的一个历史事件作出评价。
上述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怎样的追求?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 2.B
3.D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进步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向尊孔复古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4.B 1917 年,《新青年》杂志社从上海迁往北京,《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人陈独秀和主要撰稿人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5.D
6.D由题干“思想大解放运动”“追求民主和科学”,可以做出判断。1915 年,陈独秀等人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7.参考答案 (1)陈独秀。
(2)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发起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培优促能
1.A从题干中的材料分析,“共和”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之相对的是封建专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背景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2.A①与洋务运动有关,②与戊戌变法有关,③与辛亥革命有关,④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据此可知应选A 项。
3.参考答案 (1)图 2——戊戌变法;图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评价其他事件, 言之有理也可)
追求国家富强,追求先进的制度,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等。(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参考答案 1919 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巩固练习,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