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检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4510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检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4510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检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4510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检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模拟检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在载玻片上滴甲、乙两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连通两滴培养液,在甲的左侧放少许食盐(如右图),
发现草履虫从甲转移到乙中。这一实验说明生物能()
A.繁殖后代B.进行呼吸
C.由小长大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A.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桃花凋谢后不久,结出了桃子。发育成桃子的是桃花的() A.花瓣B.花药C.花柱D.子房
右图为花的雌蕊结构模式图,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细胞核,恰当的做法是() A.用碘液染色B.换用高倍镜
C.换用大光圈D.移动玻片标本
能够完成生物体最复杂多样的生命活动的细胞是()
A.变形虫B.人的成熟红细胞C.根毛细胞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鼠妇、蝴蝶 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都能生长繁殖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近几年,由于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 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右图是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毛细胞图,则该细胞在载玻片上的放置状况是 ()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由伸长区的根毛吸收B.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C.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铁、磷、钾的无机盐 D.植物的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A.甲B. 乙 C. 丙 D. 丁
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也和一 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下列关于多肉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它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进行光合作用
右图是花生果实的部分结构,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右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表示氧气B.Y 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下列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释放氧气
C.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具有的生态意义,错误的是() A.制造有机物养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释放氧气
D.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下列关于种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炒菜用的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中的子叶
将大米播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被破坏 C.菜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D.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右面的式子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 a、b 两项生理活动,其中的 A 和 B 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对该式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理活动 a、b 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活的植物体内的细胞都能进行生理活动 b
生理活动 a 所需的 A 物质和水由生理活动 b 提供
生理活动 b 所释放的能量是 B 物质中储存的能量
下列实验或活动中,目的与步骤或方法不相符的是()
右图所示的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 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熄灭,其原因是
()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种子进行蒸腾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气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
选项
实验或活动
步骤或方法
目的
A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对光时转动反光镜
使物像成在视野中央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
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C
观察和解剖花
用刀片将子房纵切
观察子房内的胚珠
D
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量筒内的水面上加一层油
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
右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 和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曲线甲中 A→B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曲线乙中 A→C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曲线乙中 C 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设计如下探究方案:将两份等量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 个培养皿中,均置于 30 ℃和水分适量、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一个给予光照,另一个放在黑暗中。10 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子无生命B.环境温度太高C.光照不适宜D.实验时间太短
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 是()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表中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选项
细胞结构
主要功能
A
细胞膜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B
细胞核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
叶绿体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6.(8 分)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 1 中的 (填标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 。
如果观察时使用 5×目镜和 1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请在图 1 的显微镜上标注该结构的名称。
图 2 是孙悟同学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27.(12 分)右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 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①代表的气体为 ,② 代表的气体为 。
(2)[A]代表的细胞器为 ,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 作用。该生理活动能 (填“合成”或“分解”)有机物, (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白天,植物的叶片进行蒸腾作用,即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叶片上气体散失 的“窗口”是 ,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表皮。
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 已经溶解在酒精中。
培养皿(组别)
甲
乙
丙
丁
28.(12 分)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纸巾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上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 组对照实验。
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 构成对照实验。(3)培养皿放入一定数量种子而不是 1 粒种子,其目的是 。
甲与丙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
若加入适量的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最好的是 组,幼苗是由种子的
发育而来的。
29.(10 分)材料一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的量是不同的。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 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
小麦各发育期的时间和需水量
材料二距今约 5 000 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该古国曾经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后来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大量砍伐,耕地扩大,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洪水成灾,最终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温度/℃
23
23
23
5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率
90%
0
90%
0
发育期
时间/天
需水总量/(米 3·公顷-1)
返青期
29
645
拔节期
23
886
抽穗期
20
966
灌浆期
31
1 202
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说明相关问题。
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 。
计算表中各个发育时期每天(日)的需水量,并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上图所示。请将灌浆期 的柱形图绘出来。
古巴比伦王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4)材料二中的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30.(8 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的结构及其生理活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盛有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重 500 克,将其置于太阳光
下 6 小时,再次测其重量为 450 克。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克。
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蚕豆叶下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 中,并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结构,结构[c]是 ,其开闭是由[b] 控制的。通常情况下, 在白天通过结构[c]进出植物体的气体有 。
在实验过程中,为保证蚕豆根的正常呼吸,应注意及时给培养液 。
单色光
光吸收的百分率/%
红光
55
绿光
1
蓝光
85
该小组同学把蚕豆植株放在三种不同的单色光下照射,测得蚕豆植株对各单色光的吸收值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单色光中最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是 。若只用绿光照射蚕豆植株,一段时间后发现植株死亡,死亡的原因是 。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2.B食物链由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螳螂、蝉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还缺少制造有机物的生产者。
3.D桃子是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4.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柱头、花柱、子房和胚珠,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5.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所以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细胞核需要用碘液染色。
6.A
7.A各种树木花草属于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麻雀、鼠妇、蝴蝶属于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8.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水质污染造成赤潮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9.A树木增多,为鸟的生活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鸟又重返家园,这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0.C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所以该细胞在载玻片上的放置状况为 C 图所示。
11.D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成熟区的根毛吸收;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2.A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在该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甲→乙→丁;②甲→丙→丁。所以, 表示生产者的是甲。
13.A14.D
15.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X 是二氧化碳,进入叶片,Y 是氧气,释放出叶片。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照。
16.A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叶绿体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出氧气。
17.D 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18.C 菜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19.D 生理活动a、b 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活的植物体内的细胞并不是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如,活的植物体内组成导管的细胞是死细胞,不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20.A
21.A实验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瓶中没有氧气,而氧气是被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该实验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22.D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刚开始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而曲线乙则表示干重变化。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 A 点到 C 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大豆幼苗长出叶,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
23.A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需要的自身条件是胚必须是完整的、活的,且已度过休眠期。实验中外界条件都具备,种子不能萌发,可能是种子已死亡。
24.D题中图乙中物像位于图甲视野中的右上方,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图乙中换用了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视野变暗。 25.C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③消毒牙签、凉开水、稀碘液、吸水纸、纱布和生理盐水(除“纱布、凉开水”外, 其他项目不能缺少)(2)50(3)反光镜见下图:
(4)多画了液泡;细胞核应该用细点描绘而不是涂抹(合理即可)。
解析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A]代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该生理活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气孔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4)酒精可以将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
答案 (1)光合氧气二氧化碳(2)线粒体呼吸分解释放(3)气孔下(4) 叶 绿 素 28.解析 根据题表中设置条件的不同,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 3 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和乙(是否有水分)、甲和丁(温度不同)、甲和丙(是否有光照)。实验中如果设置 1 粒种子,具有偶然性,容易产生误差。甲和丙都具备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一般外界条件,如果仍然不能萌发,则可能是种子
萌发的自身条件不具备。幼苗已经长出了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甲组光照条件是比较适合的。幼苗是由胚发育来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答案 (1)3(2)甲和丙(3)减少误差(4)种子死亡或胚已被破坏或种子正处于休眠期(5)甲胚
答案 (1)日均需水量从返青期到抽穗期逐渐增加,由抽穗期到灌浆期又逐渐减少(2)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过度砍伐森林和开垦土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最终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 (1)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减少的
50 克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因此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大于 10 克。(2)结构c 是气孔,其开闭是由[b]保卫细胞控制的。通常情况下,白天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因此在白天通过结构[c]进出植物体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3)在实验过程中,为保证蚕豆根的正常呼吸,应注意及时给培养液通入空气。(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三种单色光中蓝光的光吸收的百分率最高,因此三种单色光中最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是蓝光。 “若只用绿光照射蚕豆植株,一段时间后发现植株死亡”,死亡的原因是绿光的光吸收的百分率只有 1%,绿光下植物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答案 (1)大于 (2)清水 气孔 保卫细胞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 (3)通入空气 (4)蓝光绿光的光吸收的百分率只有 1%,绿光下植物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综合检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综合检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