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5282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9课:常见的修辞手法,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解读,高考前沿瞭望,核心考点探究,考点透析,修辞分析之比喻,青春是盛开的鲜花,比喻作用,修辞分析之比拟,巩固训练,修辞分析之借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对以上要求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
1.所谓“常见”,就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2.“正确运用”的含义。这就说明考查的这九种修辞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修辞方法的考查,不是考名词术语,而是重点考查判断所使修辞方法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篇章)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等。
修辞方法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有:
1.客观选择题,它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单项选择大都放在第Ⅰ卷,由于这种考查形式比较单一,所以近几年这种题型很少采用;多项选择大都放在第Ⅱ卷,这种题多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考查。
2.主观简答题,其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三种:
①是和语言表达(扩展语句,句式仿用、变换,语言表达简明、连贯、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
②是结合诗歌鉴赏考查修辞效果;
③是和现代文中文学作品或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结合在一起考查所用修辞方法表达的效果或作用。
3.作文要求“有文采”:这是更为开放的考查形式,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答案: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定义:借用于所致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
3、作用:褒贬色彩,反应思想感情。
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①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②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③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 ④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⑤ “石壕村”代穷苦百姓。⑥ “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
赤壁(杜牡)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分析词作上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一声“长啸”而能使“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想象奇诡,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充分表现了“长啸”中所郁积的强烈的情感。
从形式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2)宽对 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 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某学校要开学了,学校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学校拟一开学对联。
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捷报频传狮醒东方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辟;用来 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收到 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答案例举: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1、定义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2、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1、定义: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形式表否定,作者不作答而句意确定
2、作用: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用疑问表感叹,强调。
1、定义: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间隔反复: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报秋》中就考到反复辞格的作用。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l)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答: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解析:本题虽属于“鉴赏”题,但这种鉴赏的基点是狭义修辞的作用,所以答案也应从反复和排比的作用着眼,灵活处理。 “便”字和“领取”的分别连用,从修辞上讲都是反复,但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却有所不同。 “便”字连用,造成一种动感。副词“便”,既可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又可以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文章连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中间连标点符号都省略了,读起来一气贯通,好像一个个节气从眼前飞速掠过,给人以时光飞逝的真切感受。这几个“便”字确实用得巧妙。只要求能回答“紧凑地衔接”和“强调时光快”这两点即可。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领取”一词的连用,从句子的角度来看是属于排比,它造成的是一种气势,层层铺开,逐步扩大,从秋冬到四季,从四季到生活,对点明本文的主旨起到强化作用。只要答出“铺开扩大”和“强化主旨”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l)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分析最后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反复修辞,突出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1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2易混修辞手法辨析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