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展开
| 4.1 几何图形(第1课时) | |||
教 材 分 析 | “4.1几何图形”是沪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第一节内容,教材首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几何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实例,介绍点线面体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体的关系.本节内容重在直观感受,不追求概念的形式化表述,目的是避免几何起始章节要求的无意拔高与复杂化. | |||
学 情 分 析 | 学生已在小学阶段学习了简单的几何图形,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因为所学的知识相对零散,不系统,所以在做好与小学阶段的衔接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 |||
教 学 目 标 | 1.能够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立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物体实例. 2.通过实例,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3.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色彩,激发学习几何与图形的兴趣. | |||
重 点 | 识别简单的几何体与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 |||
难 点 |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以及点、线、面、体等概念的理解. | |||
教学 方法 |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去观察发现问题,总结解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 |||
教学 流程 | 本节课教学流程共分为四个环节,依次是: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环节二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环节三 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环节四 课堂小结,分层作业 | |||
学习过程 | ||||
教 学 环 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
情境
引入
新课 | 活动1 演示课件或投影出示图片
| 教师:我们发现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风格迥异的建筑,建筑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图形,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数学领域----几何(板书:4.1几何图形) 让学生观察所展示的不同图片说出,其中包含哪些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 教师:说到图形,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周围有无数物体,它们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构成丰富多彩的图形.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已经辨别一些图形,大家还能回忆起小学已认识的图形吗?(板书:1.几何图形) |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认识到这些简单或复杂的图形,构成了我们身边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示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步入丰富的几何图形世界.
| |
教 学 环 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合作
探究
学习
新知
|
活动2 出示一组实物与对应的几何体模型: ①文具盒与形状相同的一个立方体 ②魔方与形状相同的一个立方体 ③笔筒与一个形状相同的圆柱体 ④足球与一个形状相同的球体 ⑤漏斗与一个形状相同的圆锥体 | 教师出示实物与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讨论,寻找实物与几何模型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 在同学相互交流基础上请代表发表意见,分别说明每一组实物与相对应的几何体之间,形状、颜色、质量等方面的异同点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显示从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动态过程,给学生以更直观的、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感受 师生共同明晰: 只注意物体的形状(如方的、长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位置(如在内或在外、相交或不想交等),而不考虑它们其他性质(如颜色、质量、材料等),就得到各种几何图形
|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几何图形是只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性质,而不考虑颜色、质量等属性的物体抽象后得到的 | |
教师提出问题: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哪些常见的几何体?你们能举出一些实例吗? |
学生活动: 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几何体实例,抽象出它们对应的几何体,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
活学活用,及时巩固所学概念,加深对几何图形概念的理解,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常见几何体 | ||
教 学 环 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合作 探究 学习 新知 | 活动3 观察:教科书第131页操作中的实物图形和几何图形 | 教师用投影出示观察中的图片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教师明晰:从一座城墙垛抽象得到的图形是长方体;从火箭的前半部分抽象得到的图形是圆柱;将截流用的水泥块抽象得到的图形是四面体;篮球抽象得到的图形是球体等 | 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认识常见几何体,巩固前面提到的几何图形的概念 | |
|
教师提出问题: 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于上面这些图形的物体吗? |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 |
合作
探究
学习
新知
| 活动4 (1)出示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球体模型
(2)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中探究几何体的面是平的面还是曲的面
| 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先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最后教师给予明晰、规范 它们都有表面.包围着体的是面.例如,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平的.圆锥体有2个面,一个是平的.一个是曲的.圆柱体有两个底面,都是平的,一个侧面,是曲的.球有一个面,是曲的.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是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 对一些几何名词,教师的直接给出与结合图形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 对几何名词只要学生能结合图形认识,会判断图形即可 | |
教师提出问题: 教室里的窗户玻璃的表面;黑板的表面都给我们平面的形象;球面、汽车的挡风玻璃的表面都给我们曲面的形象;你能再举出一些平面、曲面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回答(注意平面与光滑的区别)
| 这一段设计的意图是,将学生对新概念,如体、面的认识,结合实例进行,形象直观,避免了几何概念教学的鼓噪乏味. | |||
教 学 环 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合作
探究
学习
新知
| 活动5 多媒体展示手机盒子
|
教师提出问题: 观察手机盒子,从中可以看出哪些熟悉的图形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和相互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师生共同明确;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 学生总结: 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
结合具体实物,给出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等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的过程,加深对体、面、线、点等概念的理解 | |
合作
探究
学习
新知 |
活动6 展示几个动态的图片
|
教师提出问题: 观察三幅运动的图片,分别可以看成什么几何图形在运动? 它们的运动又形成了什么几何图形呢? 学生归纳、总结: 点动成线 ,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几何画板动态展示 |
初步渗透以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思想,同时感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 |
教 学 环 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合作
探究
学习
新知
|
活动7 投影一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将老师准备好的实物进行分类,要求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 教师给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定义. 图形上面各点都在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图形上面各点不都在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身边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利用熟悉的图形激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回忆,能够更好的区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 |
学以
致用
深化
理解
| 说一说:你能说出下列图形中包含哪些基本平面图形吗? 请找出下图中包含的立体图形 |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 |
动身让学生找一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 |
学以
致用
深化
理解 |
做个游戏: 你说我猜规则: 在准备好的画有几何图形的纸片中任意抽取一张,请你根据抽到的几何图形用语言描述出来,其他学生在看不到图形的情况下,再按其描述语言说出几何图形名称. 正方体,三角形,圆锥,圆柱 |
师生共同完成此活动: 第一个正方体先教师描述,学生来猜 后面三个几何图形学生描述老师和学生一起猜 师生互动 |
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的知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进一步掌握本节知识垫定良好的基础 | |
课堂
小结
分层
作业 |
小结:
分层作业: 必做题: 课本P133习题第1、2题. 选做题: 做一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设计制作一幅优美的图画或一栋建筑等.
|
| 让学生自己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先请同学回顾,然后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学生将自我回顾与其融合,完善本节课知识体系. 把学生反思与教师总结相结合,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延伸. | |
板书
设计
|
4.1 几何图形 | |||
教学 反思: |
| |||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4.1 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4.1 几何图形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