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
B.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拜尔实验的单一变量是胚芽鞘尖端放置的位置,所以实验是在光照下进行的
D. 温特实验的对照组的设计,应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答案】 D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A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错误;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C错误;温特实验的对照组的设计,应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D正确。
【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B. “螟岭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C.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初生演替的过程
D.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植物生长与温度、阳光关系
【答案】 A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群落的演替,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A、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光作出反应,即向光性,A符合题意
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C不符合题意
D、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描述的是阳光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而不只是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植物的向光性是指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
(2)种间关系一般有: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
3.新生儿在出生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A. 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 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 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答案】 D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由于新生儿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抗体能够消灭多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所以新生儿在出生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超过六个月,抗体完全消耗掉,所以进行接种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4.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 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 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 A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分析】拜耳使用是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符合;实验过程拜耳并未设置对照组,故C错误;
5.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A. 蛋白质和脂肪 B. 脂质和蛋白质 C. 蛋白质和固醇 D. 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 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分析】动物激素根据其化学本质分有四类:蛋白质类(生长激素、胰岛素、胸腺激素、促激素)、多肽类(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胰高血糖素)、氨基酸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类(性激素、孕激素),而固醇属于脂质,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激素化学本质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属于简单题。
6.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
①组织发生水肿 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 A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解:①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组织发生水肿,①正确.
②组织不会发生脱水,②错误.
③由于渗出的小分子蛋白质等不能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故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③正确.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多,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淋巴与血浆、组织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途径,其意义是: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可以将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和由小肠绒毛吸收的大部分脂肪成分运回血液;淋巴流经淋巴结,还具有防御保护功能。因此,当毛细淋巴管阻塞后,毛细淋巴管被阻塞,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所以血浆中的水分会渗透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同时淋巴循环可以将由血浆中渗透出来的蛋白质等物质经过淋巴循环运回到血浆中去,所以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会增多。据此答题。
7.在人体体液中占总量百分比最大的和在物质交换过程中最活跃的组成成分分别是( )
A. 血浆、淋巴 B. 组织液、血浆 C. 细胞内液、组织液 D. 细胞内液、血浆
【答案】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细胞不停进行新城代谢,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浆起到运输的作用,既提供营养物质又排出代谢废物,所以在物质交换过程中最活跃的成分是血浆.故选:D.
【分析】本题是对体液的概念,组成和含量的考查.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
8.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 过敏性鼻炎 B. 血友病 C. 艾滋病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 B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血友病属于遗传病,不属于免疫失调疾病。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9.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 激素都是信息分子
C. 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器官和细胞
【答案】B
【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解: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并不是所有激素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A错误; B、激素都是信息分子,B正确;
C、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生命活动,只是起调节作用,C错误;
D、激素可运输到身体各部位,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D错误.
故选:B.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的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对动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 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 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杀伤力以及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初次免疫产生了记忆细胞,所以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而且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消灭;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 当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既有体液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的因素有血糖、神经递质等
【答案】 A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解答】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和甲状腺细胞特异结合,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以增加产热,保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
C.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东西过咸,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生成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过程既有体液调节,也受神经调节,C正确;
D.据分析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的因素有血糖、神经递质等,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2.下列科学家在其相关的著名生物学研究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①达尔文 ②卡尔文 ③摩尔根 ④孟德尔 ⑤恩格尔曼
⑥格里菲思 ⑦萨克斯 ⑧鲁宾和卡门 ⑨赫尔希和蔡斯 ⑩沃森和克里克.
A. ①④⑦⑩ B. ②⑥⑨⑩ C. ③⑤⑧ D. ②⑧⑨
【答案】 D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解析】【解答】解:①、达尔文提出来自然选择学说,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①不符合;
②、卡尔文利用14C发现了卡尔文循环,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②符合;
③、摩尔根利用果蝇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③不符合;
④、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④不符合;
⑤、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从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⑤不符合;
⑥、格里菲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内存在转化因子,⑥不符合;
⑦、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⑦不符合;
⑧、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⑧符合;
⑨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⑨符合;
⑩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⑩不符合.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如:原来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标记后就是(H218O)和(C18O2)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同位素不影响化学反应,只是便于与正常的物质进行区分,更容易进行观察.
13.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X的细胞能分泌激素,不能传导兴奋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对a、b激素的释放起反馈调节作用
【答案】 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分析】分析图,图中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活动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对下丘脑和垂体起着负反馈调节的作用。
【点评】本题结合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考查考生对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的掌握情况,意在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①纤维蛋白原 ②唾液淀粉酶 ③过氧化氢酶 ④呼吸酶 ⑤载体 ⑥抗体 ⑦受体.
A. ①⑥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⑦
【答案】 A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①纤维蛋白原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
②唾液淀粉酶分泌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与外界相通,其内的消化液不是体液,唾液淀粉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
③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
④呼吸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⑤载体是细胞膜的结构,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⑥抗体由浆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是内环境的成分,⑥正确;
⑦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⑦错误.
故选:A.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15.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为神经细胞
B. 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细胞
C. 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D. 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答案】A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A、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也可能是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 B、抗原可作用于记忆细胞,促进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
D、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D正确.
故选:A.
【分析】图示过程是信号物质传递信息作用于靶细胞过程.
16.图中甲为一株接受均匀光照射的幼苗,若Ⅱ处生长素浓度对应乙中的B点,则Ⅰ处生长素浓度X( )
A. 等于A B. A<X<B C. 等于B D. B<X<C
【答案】 C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在均匀受光的条件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若Ⅱ处生长素浓度对应乙中的B点,则Ⅰ处生长素浓度也为B点对应的浓度,即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素主要是在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的,然后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单方向的,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在有单一方向的刺激(单侧光照)时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ATP)。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17.下列四种反应依次属于( )
Ⅰ某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Ⅱ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Ⅲ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泄
Ⅳ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
A. ②①④③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答案】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1)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2)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①正常免疫;(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属于海鲜过敏,即④过敏反应;(4)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这属于③免疫缺陷病.
故选:A.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18.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豌豆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B. 激素A可能是乙烯,与生长素属于协同关系
C. 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D. 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答案】 D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解:A、植物是自养生物,不能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有机物,A错误;
B、激素A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二者不可能是协同关系,B错误;
C、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同,它和生长素是协同关系,故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抑制作用,C错误;
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D正确.
故选:D.
【分析】据图可以推断赤霉素(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可以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的氧化分解,生长素b浓度时促进细胞伸长,a浓度时通过促进多种组织合成激素A,而激素A抑制细胞伸长,可见激素A是乙烯,b浓度为低浓度,a浓度为高浓度,据此答题.
1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C.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 正常情况下,①~③在成分及含量上完全相同
【答案】 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A、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A错误;
B、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增多,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
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血浆中,C正确;
D、正常情况下,③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都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知,①表示组织液、②表示淋巴、③表示血浆。
20.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 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 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C错误;
D、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C.
【分析】知识点1、体液免疫过程为:①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②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③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知识点2、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因此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1.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 、b、 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A. 载体、抗体、酶 B. 抗体、载体、酶 C. 激素、抗体、载体 D. 载体、酶、抗体
【答案】 A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X与Y结合,X被运进细胞,是蛋白质的运输功能,Y是载体蛋白;X与Y结合,X被消除,是蛋白质的免疫功能,Y是抗体;X与Y结合变成其他物质,是蛋白质的催化功能,Y是酶。
故答案为:A
【分析】用代入法解题:将选项中的物质依次代入题干提供的信息中,再分析是否符合题意。
22.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 图甲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 图乙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 图甲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答案】 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图甲茎向光生长与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图乙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A错误;图甲中植物根向地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B错误;图乙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生长越明显,没有抑制作用,C错误;图甲中受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茎的向光性与背地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
B. 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
C. 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 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答案】 A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解:据a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转运分子运回细胞,因为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只在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因此突触间的兴奋的传递还是单向的,A符合题意。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与多巴胺转运分子结合,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B不符合题意。c图与a、b图相比较可以看出因为多巴胺不能回收,则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不符合题意。从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转运分子会发挥作用,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属于神经递质,这种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多巴胺(DA)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于黑质、中脑腹侧被盖区、下丘脑等部位的DA能神经元内。其前体为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tyrsine hydrxylase,TH)的作用下转化为多巴,后者再经多巴脱羧酶的作用生成DA。在突触前膜释放后,DA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其余的DA被主动摄取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单胺氧化酶(MAO)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COMT)参与DA的代谢失活。据此答题。
24.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Gly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使阴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B. 图中没体现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血浆和组织液,左图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膜外是正电位
C.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载体蛋白
【答案】 B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分析】据右图可知,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Gly到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乙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离子内流,因为该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即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也就是说该离子内流的结果是维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应该是阴离子内流;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三部分组成,突触间隙是组织液,因此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血浆和淋巴,坐标图中a段表示静息状态时膜内电位,b点时膜受刺激,膜电位转化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即b点时膜外是负电位;图中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结构①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结构①表示载体蛋白,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作用。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膜功能、内环境和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难题。
25.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成分和含量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 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 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答案】 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①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③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组成体液的各成分的组成成分和含量。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引起的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依靠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人体黏膜后进入人体内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VID–19可识别人体部分细胞表面的特异性________并与之结合而进入细胞,通过病毒RNA的复制和翻译进行繁殖。
(2)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大量繁殖时,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进而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体液中相应的________可与该病原体中的抗原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________细胞消化。
(3)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隔离患者属于其中的________环节。
【答案】(1)受体
(2)效应T;抗体;吞噬
(3)控制传染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病毒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COVID–19可识别人体部分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并与之结合而进入细胞进行繁殖。(2)免疫系统中的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体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体液中相应的抗体与该病原体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3)患者为传染源,隔离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环节。
【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7.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激素甲为________激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全身,作用到靶器官。
(2)激素乙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 ________(选填“会”、“不会”)抑制激素乙的产生,这样的调节方式称之为________。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体液
(2)促进;会;反馈调节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解:(1)激素甲为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2)由图可知激素乙TSH(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加反过来会抑制垂体分泌激素乙的产生,这样的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2、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
28.为研究高山姬鼠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研究.选取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驯化组,28天后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测定.
(1)冷驯化组体脂含量________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________.
(2)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合成分泌一种激素﹣﹣瘦素,图2表明低温条件下瘦素含量与体脂呈________关系,推测图1冷驯化组体内瘦素处于________水平.
(3)瘦素作为信号分子,与下丘脑细胞的________结合,进而影响下丘脑合成神经肽.实验进一步测定低温条件下的四种神经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3.NPY和AgRP是促食类神经肽;POMC和CART是抑食类神经肽.
据图3分析,低温条件下________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推测可能原因是________.
(4)综上所述,高山姬鼠适应低温环境的机制是________.
【答案】(1)低(少);高山姬鼠在低温条件下利用脂肪氧化分解供能
(2)正相关;较低
(3)特异性受体NPY和AgRP;促进;食物摄取,增加产热
(4)体脂含量降低,导致瘦素分泌量下降,进而增加NPY和AgRP的表达量,提高摄食量,从而使体脂含量增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解:(1)由图1可知:冷驯化组体脂含量低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高山姬鼠在低温条件下利用脂肪氧化分解供能.(2)图2表明低温条件下瘦素含量与体脂呈正相关,推测图1冷驯化组体内脂含量低于于对照组,瘦素处于较低水平.(3)瘦素作为信号分子,与下丘脑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NPY和AgRP是促食类神经肽;POMC和CART是抑食类神经肽.据图3分析,低温条件下NPY和AgRP 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推测可能原因是促进食物摄取,增加产热.(4)综上所述,高山姬鼠适应低温环境的机制是体脂含量降低,导致瘦素分泌量下降,进而增加NPY和AgRP的表达量,提高摄食量,从而使体脂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低(少) 高山姬鼠在低温条件下利用脂肪氧化分解供能(2)正相关 较低(3)特异性受体NPY和AgRP 促进 食物摄取,增加产热(4)体脂含量降低,导致瘦素分泌量下降,进而增加NPY和AgRP的表达量,提高摄食量,从而使体脂含量增加
【分析】分析题图:图1冷驯化组体脂含量低(少)于对照组;原因是高山姬鼠在低温条件下利用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图2表明瘦素含量与体脂呈正相关,图3:NPY和AgRP是促食类神经肽;POMC和CART是抑食类神经肽.据图3分析,低温条件下瘦素作为信号分子,与下丘脑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NPY和AgRP 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促进食物摄取,增加产热.
29.进食可剌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1~4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
(1)K细胞合成GIP的原料是________。
(2)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的________,其化学成分是________。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血糖浓度过低时,________分泌増加,与胰岛素相互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让二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4)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2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表面的结构2),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患者的抗体是由________细胞产生的,这两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病,两个患者中,通过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浓度的是________。
【答案】(1)氨基酸
(2)受体;糖蛋白;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胰高血糖素;拮抗
(3)高;口服葡萄糖剌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4)效应B;自身免疫;乙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 1~4 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据此答题。
(1)根据提供信息可知GIP的本质是多肽,则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据图可知:图中结构 1~4 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其化学成分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増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而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两者具有拮抗关系。
(3)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2的抗体,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 的抗体,患者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这两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两个患者中,乙体内有结构 3 的抗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乙体内无结构 2 的抗体,注射的胰岛素能与受体结合,有效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浓度;甲体内有结构 2 的抗体,注射的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不能降低血糖浓度。
【分析】1、分析题图:图中结构 1~4 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进食后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小肠K细胞受到进食的刺激合成分泌多肽GIP,GIP可与胰岛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该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都可以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注意是对自身的组织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病是敌我不分,把自己的组织结构当成抗原攻击。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注意是免疫系统缺陷,无法执行正常的免疫机能。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注意其对象是外界的“异物”,免疫系统产生的过激反应.。分析(4)为自身免疫病。
发现者
试验方法
实验结论
1880年达尔文
单侧光照射金丝雀虉草胚芽鞘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切取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
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下段,给予单侧光照射
1910年詹森
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1914年拜尔
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1928年温特
将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1931年
郭葛
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3),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3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