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桑基鱼塘”中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效
D. 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 B
【考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解析】【解答】A、“桑基鱼塘”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C正确;
D、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沼气池和桑基鱼塘,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地球环境容纳量
B. 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
C. 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D. 近现代以来人口的过度增长,源自发达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
【答案】 C
【考点】种群的特征,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 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约在100亿左右,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还未达到地球环境容纳量,A不符合题意;
B. 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B不符合题意;
C. 控制人口数量要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实现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C符合题意;
D. 生产力的提高是人口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人口的出生率较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约在100亿左右,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据此答题。
3.在森林中的鸟类常可见到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关:( )
A. 光照强度 B. 空气湿度 C. 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 D. 温度
【答案】 C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析】【解答】在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取决于光照,A不符合题意。空气湿度主要影响水平结构,B不符合题意。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是决定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原因,C符合题意。温度主要影响水平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 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
C. 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
D.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
【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A、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被分解者分解表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B错误;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C正确;
D、输入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类补充的化学能,此时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不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5.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个部分组成
B.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 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
D. 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与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方向往往相反
【答案】 A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A错误;
B.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B正确;
C.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C正确;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使群落朝着结构更复杂的方向演替,而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使生态系统朝着崩溃的方向演替,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食物链食物网。2、动物激素是由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而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产生的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3、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6.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不包括( )
A. 季节的变化 B. 土壤中的含水量 C. 食虫鸟的数量 D.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B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分析】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异。选项中季节的变化、食虫鸟的数量以及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影响蝗虫密度的直接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比较,前者具有的特点是( )
A. 反复利用 B. 单向流动 C. 逐级递减 D. 不能循环
【答案】 A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性和全球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不循环、逐级递减,故A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B. 该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图中各生物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单向进行的
D. 各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断变化导教生物不断进化
【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图中只能体现物种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才有共同进化,B不符合题意
C、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信息传递为单向,C不符合题意
D、进化的实质为基因频率改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进化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两大特点: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逐级递减。
信息传递是指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眼、耳、皮肤等器官能接受物理信息并进行处理。
9.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
B. 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
C. 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D. 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
【答案】 A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的增加,A符合题意;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B不符合题意;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应对老龄化问题,C不符合题意;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的增加。
10.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永冻土融化 B. 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C. 农业生产力下降 D. 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答案】 D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因此,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温室效应:
(1)主要成因:大量使用化学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
(2)影响:地球气候异常,灾难性气候增加;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沿海国家和地区可能被海水淹没;
(3)解决方法: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的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
所以,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永冻土融化,海平面升高,A正确;
B、温室效应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B正确;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代谢紊乱,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正确;
D、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D错误.
11.由于缺乏显著的外部性状差异,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物种。但研究者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发现,研究数据支持至少 5 个物种的划分。原有基于“ 一个物种” 认识的人工养殖等保护措施可能会使中国大鲵( )
A. 灭绝速率减缓 B. 物种多样性增加 C. 遗传多样性增加 D. 物种多样性降低
【答案】 D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解答】解:基于过去的分类知识和常规做法,在保护区划分、人工养殖、增殖放流等保护过程中,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当作一个物种对待,且没有区分不同地理种群。“若不及时调整,不仅有的物种不能得到保护,还很容易使小种群物种受到其它物种的基因侵蚀,甚至被取代,造成巨大遗传资源损失甚至物种灭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12.在一个阴湿低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低洼草丛及其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阴湿低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B. 阴湿低洼草丛中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C. 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某种蚯蚓是一个种群 D. 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群落
【答案】 D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分析】A.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而阴湿低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正确。
B.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阴湿低洼草丛中的生物是一个群落。正确。
C.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某种蚯蚓是一个种群,正确。
D.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既不是一个群落,也不是种群;错误。
1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 )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不符合题意;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成分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1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 金融危机 B. 土地荒漠化 C. 温室效应 D. 水资源短缺
【答案】 A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解答】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1)全球气候变;(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金融危机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5.科学家曾用人工合成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这是下列哪种信息在生产上的应用()
A. 物理信息 B. 行为信息 C. 化学信息 D. 营养信息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以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是化学信息;以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的信息是行为信息;而营养信息就是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甲基丁香酚是化学物质,以此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化学信息。故答案选C。
【点评】基础题,只要掌握各种信息的概念,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16.在麦田中除了小麦外还有杂草、昆虫和蚯蚓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块麦田中各种杂草的总数称为丰富度
B. 麦田中同种小麦长得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麦田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D. 麦田弃耕后长出杂草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 C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解析】【解答】A、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目的多少,A错误;
B、麦田中同种小麦属于种群,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麦田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C正确;
D、麦田弃耕后长出杂草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C.
【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
17.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有关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
B. 苔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C. 寒冷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D. 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答案】 B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解:苔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A正确;苔原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寒冷使分解者数量减少,有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正确;北极南部森林群落生物种类较多,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
18.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位素标记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B. 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C. 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D. 假说一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
【答案】 A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结构,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
【解析】【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只有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项错误;
B、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利用了有氧和无氧的两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时,利用了一定范围内不同温度梯度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B项正确;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都采用了模型建构法,前者构建的是物理模型,后者构建的是数学模型,C项正确;
D、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摩尔根证明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19.右图表示不同概念之间的类别关系。下列不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A. I生态系统稳定性、Ⅱ抵抗力稳定性、Ⅲ恢复力稳定性 B. I生态系统、Ⅱ生物群落、Ⅲ无机环境
C. I生态系统的信息、Ⅱ行为信息、Ⅲ物理信息 D. I生态系统、Ⅱ种群、Ⅲ群落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分析】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Ⅰ不仅包含并列关系的Ⅱ、Ⅲ,含有其它部分。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A错。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B错。生态系统的信息除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还包括化学信息,C错。多个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D正确。
20.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 A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解:A、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A正确;
B、题干中没有体现豹种群数量较小时和种群数量较大时性别比例的差异,B错误;
C、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十年中,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不能体现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下降,有可能上升,C错误;
D、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致病基因频率应该下降,D错误.
故选: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F区豹种群数量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可见引入8只雌豹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在十年中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致病基因频率应该降低,据此答题.本题借助于豹种群十年间的数量变化,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21.甲、乙两个湖泊生态系统原来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比较甲、乙两湖的光合速率可知受到污染的湖是甲湖
B. 甲湖水深超过10m的区域主要分布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C. 甲、乙两湖中植物的分层分布直接与光照有关
D. 甲湖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能量传递效率都比乙湖高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A、甲湖10米以下、乙湖80米以下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甲湖水污染,A正确;
B、甲湖10米以下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故甲湖10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B正确;
C、甲湖和乙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正确;
D、甲湖10米以下、乙湖80米以下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故乙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这与能量传递效率高低无关,D错误.
故选:D.
【分析】因甲湖10米、乙湖80米对应的光合作用速率为零,故说明甲湖10米以下、乙湖80米以下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22.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 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 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B,1/2来自D,B的能量2/3来自A,1/3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为550kg
D. 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1500900中,生产者只利用了1500900-1485000=15900,占入射总能量的1%,A不符合题意;据图2可知Ⅳ为第四营养级,B符合题意;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B,1/2来自D,B的能量2/3来自A,1/3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能量传递效率按20%)为6×1/2÷20%÷20%÷20%+6×1/2÷20%×2/3÷20%+6×1/2÷20%×1/3÷20%÷20%=550kg,C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能量金字塔的低端为生产者),相当于图3中的A(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在入射的太阳能1500900 kcal/(m2·年) 中,生产者只利用了1500900 kcal/(m2·年)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为分解者;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共有三条食物链。据此答题。
23.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排尿量增加 B. 体温维持恒定 C. 细胞代谢速率变慢 D. 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 B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解答】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破坏下丘脑,会导致排尿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破坏下丘脑,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细胞代谢,破坏下丘脑,会导致细胞代谢速率变慢,但仍存在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
故答案为:B
【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4.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 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C. 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 TS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y越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A正确。X可以表示恢复力稳定性,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故B正确。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生态系统来说,y代表的抵抗力稳定性和x代表的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y值和x值成正相关,故C正确。TS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注: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C.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b或d中的能量
D. 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分析】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包括四项: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题中已知为e,e1,e2);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c1等);被分解者分解(b和d之一);未利用(b和d之一),选项A.题中已经给出; c1表示初级消费者所含能量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B错误;"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应为上一营养级(这里指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因为最终流入分解者,所以应该是包含在b或d中,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生态学者在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中鹿的群时发现除了生殖季节,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________特征。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鹿角效应”假说。他利用宠物狗将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通过测定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来进行研究。材料是适宜大小的红色橡胶圈和红色橡胶棒若干。实验中甲组用1个红色橡胶圈和1个红色橡胶棒,乙组用________,丙用________。
实验过程中的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模拟的是草原上的________。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应注意: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________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答案】(1)不属于;空间
(2)2个红色橡胶圈;2个红色橡胶棒;雌鹿或雄鹿;控制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每次要相等;进行重复实验求平均值;小于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
【解析】【解答】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都没包括全部个体,故都不属于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如果甲组用1个红色橡胶圈和1个红色橡胶棒,那么乙组可用2个红色橡胶圈,丙组可用2个红色橡胶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组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本实验中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小于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分析】1、种群是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繁殖的单位。群落是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实验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据此答题。
2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图中所含成分不能组成完整的食物链,原因是________。
(2)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________,B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__。A中的能量除了B外,还有一部分用于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不能百分百的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除此之外,能量流动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二;缺少生产者,且不能确定次级消费者是否为最高营养级
(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自身呼吸
(3)逐级递减;单向流动(单向性)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解:(1)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图中所含成分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包含生产者,据图不能确定次级消费者是否为最高营养级。(2)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减去其粪便中所含能量,即为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中的能量除了B外,还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3)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不能百分百的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除此之外,能量流动还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消费者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之间的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的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8.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挺水植物能抑制藻类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遮光,影响藻类生长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分析试题给的材料可知,化学治理存在的污染,最好用生物防治,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生物关系有竞争和捕食两种.大型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发生竞争,同时吸收营养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藻类、大型挺水植物。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是竞争关系,在竞争中占优势,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藻类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吸收营养,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即降低了富营养化程度。
【分析】(1)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用化学治理例如用杀藻剂处理,存在着严重的污染,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等缺点,因此,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和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植物,由于植株高大,遮住了大量光线,在光能的利用上比浮游藻类占优势。此外,有些挺水植物对藻类有化学上的抑制作用。
29.如表为某淡水养殖基地能量流动的相关数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调查该基地某种鱼类的种群密通常采用________法.因为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是________的,所以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___型曲线.
(3)研究发,第﹣营养级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衣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第二,三营养级中的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的能力.
(4)分析表中数据,X是指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________的特点.
(5)表中的数据Y应为________,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标志重捕;有限;S
(3)垂直;阳光等环境资源
(4)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逐级递减
(5)0.8;12.4%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2)调查该基地某种鱼类的种群密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因为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3)研究发,第﹣营养级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衣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第二、三营养级中的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分析表中数据,X是指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5)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表中的数据Y应为12.4+3.5﹣3.8﹣2.1﹣9.2=0.8.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0.6+12.4+5.1+51.9=100,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2.4,因此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2.4÷100=12.4%.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标志重捕 有限 S(3)垂直 阳光等环境资源(4)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逐级递减(5)0.8 12.4%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能量分析
有机物投放
X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第一营养级
0
30.6
12.4
5.1
51.9
第二营养级
3.5
3.8
2.1
Y
9.2
第三营养级
5.5
2.2
0
0.2
5.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必修3),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必修3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5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3),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3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必备】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4(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4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4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