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湘夫人评课课件ppt
展开1.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是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二十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九歌》。《湘夫人》即选自《九歌》。
2.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出身寒微,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倾诉在诗歌中。《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教材所选为第四首。
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河南巩(今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写《蜀相》时,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破灭,生活也陷入艰难困苦之中,
而安史之乱尚未平定,黎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杜甫心情极为苦闷,来到诸葛武侯祠,面对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的塑像,联想到诸葛亮的英雄业绩以及他和刘备之间鱼水相得的君臣关系,不由得百感交集,泪流满襟,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诗作。
4.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居家乡山阴时。陆游时年六十二岁,被黜赋闲在乡。诗人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复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5.积名句(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屈原《湘夫人》)(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8)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10)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1.文脉图解湘 夫 人(联想、想象)(托物寄情)
《蜀相》《书愤》比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社会背景:离乱时代作者经历:胸怀大志、不得重用主要意象:(诸葛亮)杜——忠心、功绩(慨叹)陆——矢志不渝(羡慕)思想情感:杜——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壮志难酬) 陆——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表达技巧:杜——情景交融 陆——用典明志作品风格:杜——沉郁 陆——悲壮
2.主旨归纳《湘夫人》题目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拟行路难》 (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蜀相》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部分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任务一】 赏析《湘夫人》中的形象和表现手法1.这首诗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参考答案:主要人物有两个: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讲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二人的一次约会因时间上的误差而以悲剧结束。
2.全诗是如何表现湘君和湘夫人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参考答案:(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鸟何萃兮艹频中,罾何为兮木上”,这是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思念女主人公,因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感觉,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渔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诗歌借此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任务二】 揣摩《拟行路难》 (其四) 的情感,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了什么?参考答案:诗人以“水”喻人,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来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这一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构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2.“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诗句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诗歌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任务三】 品味《蜀相》的语言,揣摩诗的主旨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赏析颔联中“自”和“空”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颔联描写祠中之景,饱含着诗人的深切感慨。“自”“空”二字极为传神: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自”与“空” 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诗人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任务四】 揣摩《书愤》一诗抒发的思想感情,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1.就全诗来看,诗人因何事而“愤”?“愤”的根源又是什么?参考答案:所愤之一“世事艰”。诗人年轻时参加进士考试即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又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世事难料,人生多艰。所愤之二“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诗人以捍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相期许,负有抗金救国、收复失地之志,却遭逢弃置。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所愤之三“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破碎依旧,百姓受难依然,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陆游又何尝不然?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其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的“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诗人“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首诗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诸葛亮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生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但他毅然上表北伐。颂古是为了非今:诗人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南宋的主和派,用“千载”句反诘,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参考答案: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本诗以湘君求合于湘夫人为线索,表达了主人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2.《书愤》尾联化用诸葛亮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这与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参考答案:《书愤》中,陆游以诸葛亮自况,借诸葛亮坚持出师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名满天下,来反衬自己至死不悔的北伐之情、报国无门的郁愤以及对投降派的愤慨。杜甫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表达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无奈。
吊古伤今,虚实相生鉴赏古诗,有时须从手法的角度体悟诗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情韵。杜甫的千古绝唱《蜀相》,虚实相生,情感表达得含蓄蕴藉。首联“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一个“寻”字,实实在在写出诗人心情的急切,背后传达的却是诗人追慕先贤的执着感情和虔诚的悠悠情思。“柏森森”明里道出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但读者通过柏树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想到的却是诸葛亮的精神和品格。颔联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欢快的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婉转清脆的叫声。然而丞相已去,如今春草又为谁绿?鸟儿又为谁鸣?字里行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落寞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颈联以凝练的笔墨,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忠心为国、呕心沥血的一生。“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其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其出山之后, 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讴歌其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尾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的这一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后面两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当我们联系那个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为历史背景时,则更能见出诸葛亮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情操。这首诗将实写虚写交融在一起,虚实相生,层次起伏,感情跌宕有致,既抒发了诗人杜甫对古代贤臣名相的仰慕之情,又寄托着自我的身世遭遇之叹。
谁晓鹤氅不胜寒潘绮红一片清冷冷的月光落在三国时的蜀道上,落在蜀水中,千百盏孔明灯在清冷冷的水上仿佛诸葛先生的魂魄漂游。归去来兮!叶间黄鹂的挽歌凝在锦官城上空,八百里蜀地百姓的心被揪起来了。田园将芜胡不归啊!先生,你的鹤氅可胜今夜的霜寒?温文儒雅的先生,满腹经纶的先生,我的魂魄被一声声莺啼牵到你隐居的隆中田间,牵到你一心所系的巴山蜀水间。你身披的雪白鹤氅,是运筹帷幄者从容大度的象征;你手中轻摇的羽扇,是决胜于千里之外者自信不凡的号令。周公瑾配得上“羽扇纶巾”这一称号?是苏学士看走了眼吧。你羽扇一摇,东风招之即来,曹军挥之则去。满江号称无懈可击的连环船一夜间烟焰冲天,没有你不会有此辉煌战绩。容我化作长风,拉起你的鹤氅,拂动你志得意满的微笑啊,先生!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是你,辅主成就三国鼎立之势的是你,两朝开济匡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的也是你。今日蜀地月光下仿佛有你披着雪白的鹤氅在烛光下审批文书的身影,秋风中仿佛有你怒幼主不争的绵绵长叹。我可以化作一支流着泪的蜡烛吗?让你秉烛夜游。不是仙鹤的闲游,是去视察将士们是否经得起霜冻,粮仓里的贮粮是否够用。然而你单薄的鹤氅,经得起隆冬的飞霜吗?有时我为你生一分惆怅、一分惋惜,如果当初你不是有感于刘备不能复汉室匡大道而发出的一番隆中对,你大概就不会事必躬亲,鞠躬尽瘁,也不会有后来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坎坷曲折了。
先生,在第六次出师祁山,殁于军中时,你可曾像那在你面前黯然失色的周公瑾悲叹“既生瑜,何生亮”一样,慨叹“既生亮,何生懿”呢?不,能够志存高远、义忠汉室的先生,心胸当然广阔,肚量更可撑船。你只会叹息误用马谡,只会遗憾失街亭。可是红巾翠袖,谁揾英雄泪?我的先生啊,卧龙一出即预示其悲剧命运,不能辅大智之主,最后惨淡经营,英雄泪谁人晓?正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少陵言,信然!先生啊,你的鹤氅可耐得住今夜的霜寒?
品读提示这是一篇歌咏诸葛亮的文章。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象征,更是一种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象征。本文在讴歌赞美诸葛亮的品格和业绩时寄寓了深挚的热爱之情,能激发读者深切的共鸣。
选修拟行路难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修拟行路难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注字音,写汉字,解多义,拟行路难其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湘夫人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湘夫人图文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洞庭波兮木叶下,与佳期兮夕张,观流水兮潺湲,将腾驾兮偕逝,播芳椒兮成堂,灵之来兮如云,探究·精研文本,文本鉴赏,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书愤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书愤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千载谁堪伯仲间,探究·精研文本,文本鉴赏,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