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全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展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二框 增强生命的韧性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1.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
1.了解挫折的内涵,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寻找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懂得生命是有韧性的。
三、学情分析
当前,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成年人缺乏比较完备的抗挫折能力。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或绕开,有时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意志薄弱。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则心理情绪变化不定,格外倾心于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这也是本框“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学情背景,希望可以通过这个课堂,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领悟生命本身具有的韧性。
四、教学准备
1. ppt课件、视频(包括学生自导自制的情景剧、云南体育中考生的一则新闻)。
2. 学生准备关于“挫折”的心理学知识。
3. 老师课前收集大家的“烦恼”,统计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频次最高的挫折类型,在其中找出挫折案例,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用这个“解忧小罐头”,收集了许多同学的不愉快、遇到的阻碍,这些都是我们常说的挫折。今天就从同学们的挫折聊起,进入新的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我的挫折观】
1. “挫折”的影响。
【师】首先,我们进入一个分享环节,同学们可以相互分享,自己都遇到过什么样的挫折?而这些挫折又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交流分享。(自由辩论:挫折有利于成长/挫折不利于成长)
【师】归纳学生观点,提炼: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的成长是具有双重影响的。
【过渡】(学生讲解心理学“挫折”小知识,总结挫折的影响)
大意:心理学中,挫折被分为“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方面,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由于挫折认知的不同,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由于挫折认知的变化,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挫折究竟会给成长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我们对挫折的认知和心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挫折就会绽放正能量。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活动二:解忧小罐头】
2. 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课前对三个班级的“解忧小罐头”进行了调查,统计了两个数据,一是79%的同学谈到了与“学业发展”相关的挫折;二是其中只有8%的同学表示已经较好地面对了这一挫折,其他92%的同学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
视角一:成功“解忧”的同学带来的启发。
【师】预备2班的林许翔同学就属于这8%。美术课上的平行透视图给他带来了很大烦恼,他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这个作业,但是效果依旧不佳,他一度非常苦恼。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面对这个挫折呢?
【生】各抒己见。
【师】(展示林许翔同学的“周记”,展示他自我调整的心路历程。)林许翔善于思考,从挫败感十足到振作精神,他比较巧妙地引用了多元智能理论,考量并接受了最糟糕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正确面对挫折,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好方法。(过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挫折,我们都能够顺利实现自我解压的,我们的杨倚诚同学,就很难走出体育学习的挫折,急需大家的帮助。
视角二:帮助尚未“解忧”的同学。
【师】呈现学生自制情景剧“杨倚诚体育之痛”。
设问:杨倚诚同学应该如何面对这一挫折呢?
【生】各抒己见。
【师】点评和归纳“面对挫折的方法”。
①学会思考;②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③培养幽默感,缓解压力;④客观理性地对待他人的评价;⑤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等。(自身的努力+寻求他人帮助)
小结:同学们在帮助杨倚诚同学找办法的时候,都表现出了乐观、向上面对挫折的态度,这一点令我感动。(过渡)最近,另一个故事也着实让人动容,想跟大家分享。
【活动三:学长给我力量】
3. 发掘生命的力量
【师】播放视频:云南初三独腿少年参加中考体育。独腿少年7岁时由于摔伤高位截肢,本可以体育免考给及格分,但是他选择了自己参加考试。跳绳、引体向上、排球都拿到满分。剩下长跑,他拄拐上场,虽然成绩落后,但坚持跑完全程,被特批满分。
设问:这位学长又是如何面对挫折的?
【生】各抒己见。
【师】提升学生观点,理清三个层次,再次点题:至此,我们分析了三个挫折案例,大家回顾一下:“林许翔关于美术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有些挫折如果一定跨不过去,可以学着释怀,不执着于结果,享受过程;“杨倚诚关于体育的挫折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有的挫折我们必须直面,那就打起精神,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尝试;“最后一位学长的特殊体育中考”又告诉我们,挫折有大有小,有的挫折大到看似不可跨越,但是要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这就是我们要挖掘的生命的力量,这就是生命的韧性!
(三)课堂结束和作业设计
【师】(回到学生生活)其实,近日我们杨倚诚同学也行动起来了,(播放杨倚诚同学平日在家开始锻炼的视频片段)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相信他的坚持不懈,可以唤醒生命的力量,帮助他战胜挫折。也相信,这个战胜挫折的过程,会给他未来的成长带来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不断增强生命的韧性,享受成长、享受生命!
【生】课后完成作业:每位同学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遇到的挫折: |
|
面对挫折,我容易产生的消极念头: |
|
如何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
|
造成挫折的外部因素? |
|
造成挫折的内部因素? |
|
哪些因素自己不能改变? |
|
对此,积极的做法? |
|
哪些因素自己能够改变? |
|
对此,积极的做法? |
|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 “课前调查”的实效性。
在课前,我指导学生制作了一个“解忧小罐头”,收集了任教三个班同学们写下的“挫折事件小纸条”。当我一张一张打开的时候,发现每一张小纸条都弥足珍贵,孩子们都非常坦诚地讲述自己现在面对的或是即将面对的挫折,我能感受到他们真的渴望这些难题能够得到解决。那一刻,我决定我的这堂课,就得从这些挫折中来、挖掘问题,又要回到这些挫折中去、解决问题。
于是,我统计了两组数据。一是79%的同学谈到了与“学业发展”相关的挫折;二是其中只有8%的同学表示已经较好地面对了这一挫折,其他92%的同学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统计数据只是解锁“解忧小罐头”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在8%的同学中,找到了预备2班“林许翔同学关于美术平行透视图的挫折经历”与同学们分享,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从林同学的成功经验中吸收好的方法。然后又在92%的同学中,找到了预备1班“杨倚诚同学关于体育学科的挫折经历”,目的是通过集大家之智慧,为杨同学找到合适的面对挫折的方法,从而自己也有所体验和收获。由于大家面临的最主要的挫折类型是“学业发展类”,所以这两个例子都是从“学业发展类”的挫折中挑选的。这样的处理,让学生真正的觉得案例完整真实,有血有肉,与自己的相关度很大,关键是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更可喜的变化发生在了我们的两位挫折故事的主人公身上。自从他们的故事被我选中,开始在一些班级试讲,两位同学以不同的方式发生着改变。
美术课上的平行透视图给林许翔同学带来了很大烦恼,他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这个作业,但是效果依旧不佳,他一度非常苦恼。随后,孩子居然写下了一篇题为“平行透视不可能?”的周记,其中充斥着孩子纯朴却努力的思考,他说道,“即使爱迪生,也是1%的天分加99%的努力,爱迪生没了1%,也许也不能成功”、“努力了是一回事,成功又是一回事”、“人本来就100岁的寿命,没必要在讨厌的事情上不断失败,含恨而死”,文章的结束他又说道“所谓幸福,就是用自己深爱的方式,度过不算漫长的一生”,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从挫败感十足到振作精神,考量并接受了最糟糕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正确面对挫折。随后,我马上又调整了教学设计,干脆将林同学的周记放进了课堂中,让其他学生得到启发,这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杨倚诚同学的变化也丝毫不逊色。由于之前有过被同学嘲笑体育成绩的经历,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情绪,他同意将自己的情况用作课堂案例,就已经是跨出了一大步,而且他还很乐意本色出演“课本情景剧”,这代表孩子愿意直面挫折了,也为随后的课堂增加了来自生活的厚度。在整个课堂筹备阶段,我很关注他的变化,班主任也是全力协助,帮助我追踪孩子的改变。我们发现,晚上跳绳训练和跑步训练他已经坚持了四周,同学们也纠正了对他的态度,没有了嘲笑,多了很多鼓励,这些都是杨倚诚未来进步的奠基石。最后还惊喜地读到了一篇每日一得,他写到“......我的跑步成绩已经从原来落下倒数第二名一大截的倒数第一,提升到了倒数第三名......下一步的目标是超过小半数的同学,追上‘大部队’”。这样的孩子,我从心底为他点赞。
“课前调查”是课前准备环节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大多“课前调查”,是为了统计出数据,以佐证课堂中的某一个观点;有的“课前调查”也可能是为了导入课题,或者展示课程形式的丰富性。在本框的教学设计中,我也运用了“课前调查”的方法,但是这次的“课前调查”迸发了更多的能量,它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真正的改变着一个个闪亮的生命。
2. “案例选择”的层次性。
课堂中三个案例分析层层递进,让学生进阶式地体验正确面对不同挫折的方法。
首先,用预备2班“林许翔同学关于美术平行透视图的挫折经历”让学生体验,“如果有些挫折并不妨碍我们成长的主线,我们可以学会释怀,不必执着于结果,享受过程,以乐观的心态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其次,用预备1班“杨倚诚同学关于体育学科的挫折经历”让学生体验,“如果有的挫折我们需要直面,那就打起精神,找到具体可行的方法去尝试,也完全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增强自己生命的能量”。
最后,用“云南高艳能学长的特殊体育中考经历”让学生体验,“挫折有大有小,当挫折大到看似不可跨跃,也不轻言放弃、不要陷入绝望,要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着一定承受力,逐渐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挖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这三个初中学生的案例分析层层递进,让学生进阶式地体验正确面对不同程度、不同性质挫折的多维方法,让原本“假大空”的教条方式,变得切实可行,变得实实在在,从而唤醒学生理性面对挫折的自觉能动性。
3. “生命宣言”的真实性。
如何从“挫折”这个心理学概念,上升到“生命韧性”这个哲学命题,是这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变成“悬在空中”的理论,华而不实。二是太过于“接地气”,没有人生观的升华。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第一稿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寻找名人的挫折故事,在课堂的最后进行分享,由此得出“生命有韧性”这个结论。但是,这样的分享效度并不高,因为孩子们始终都觉得这是“那位名人”比较特殊,他做得到,不代表我们就做得到,对学生的冲击力并不明显。之后,我修改了设计,在利用“解忧小罐头”分析学生案例的基础上,我找到了一个初三学长的体育中考视频及采访片段,“云南初三独腿少年参加中考体育。独腿少年7岁时由于摔伤高位截肢,本可以体育免考给及格分,但是他选择了自己参加考试。跳绳、引体向上、排球都拿到满分。剩下长跑,他拄拐上场,虽然成绩落后,但坚持跑完全程,被特批满分。”这个例子的主人公是初三的学生,事件就是“体育”学习的挫折,实则在杨倚诚体育挫折的基础上,再将挫折难度增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命可以更有力量”。我想,这个案例,会比那些所谓的名人故事,更能接近孩子们的心,特别是对包括杨同学在内的对自己某方面学业发展没有信心的同学来说,收获的会是一份沉甸甸的、实打实的“生命宣言”。
上海市民办新世纪中学 黄洁楠
2019.6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全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全册<a href="/zz/tb_c15261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全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全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