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期末测试卷(一)(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期末测试卷(一)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3题)
1、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中描述的青山是运动的,诗人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小船 B . 河岸 C . 青山 D . 岸边的树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 .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 .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 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4、 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
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
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睛对光有会聚作用 B、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远视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6、 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 B.12.5cm; C.4.5cm ; D.10cm.
7、 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新冠病人用去了其质量的三分之一,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6kg/m3 B.4kg/m3 C.3kg/m3 D.2kg/m3
8、 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A.放大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
D.近视眼的矫正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10、 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 . 古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 . 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11、 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12、 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3、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 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 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
二、填空题(共4题)
1、 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 ______ cm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______ (选填 “消除”或“减小”)误差。
2、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3、 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
4、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一个瓶子能装下2kg水,如果用它来装酒精(ρ酒精=0.8×103kg/m3),最多能装 kg;如果要装下2kg酒精,瓶子的容积至少为 L。
三、简答题(共2题)
1、 物理课上研究物态变化时,王老师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易拉罐中,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气”,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白气”和霜的成因。
2、 一些高楼大厦表面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面(俗称“玻璃幕墙”)。在大楼外面的人,白天看这些玻璃,感觉它们好像一面面的镜子,能看到楼外景物的像,却看不到大楼里面的景物。在大楼里面的人,通过这些玻璃,却能看到楼外的景物。请你对楼外面的人白天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
1、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 .
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 ,同时,比较了像和物的 关系.
2、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片对光有作用。
3、 据说某电子秤可测液体体积,小明进行以下两个实验,验证这种说法是否真实。
实验一:实验过程如图,质量为50.0g的水,该秤显示的体积为50.0mL;
实验二:质量为50.0g的油,该秤显示的体积也为50.0mL;
结合水、油的密度,小明发现该秤可以测出水的体积,不能测出油的体积;
小明猜想:该电子秤不能测出密度不等于水的液体的体积;
利用该电子秤和某种液体(且未知),设计实验验证小明猜想是否正确______(若需要,可补充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小明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______。
五、计算题(共2题)
1、 为了判断一个铜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将铜球浸没在装有60 mL水的量筒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ρ水=1.0×103 kg/m3,ρ铜=8.9×103 kg/m3)
小铜球的质量m/g | 水的体积V水/mL | 水和铜球的总体积V/mL |
62.3 | 60 | 70 |
(1)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若该铜球是空心的,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它的总质量是多少?
2、 蒙山县滨公园设计了新颖的玻璃桥.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20m、宽2m,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的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每块规格长5m、宽2m、厚2cm.桥面玻璃单层最多可承载20吨。(g取10N/kg)
(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时50 s,求: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已知这种玻璃的密度为2.5×103 kg/m3,求:每块玻璃的重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详解】
根据选项可知,河岸、青山和岸边的树相对于青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相对是静止的,而小船相对于青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相对是运动的,因此参照物是小船,故 BCD 不符合题意,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
2、 B
【详解】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要听见声音既要物体振动还需要有介质传播声音;
B .教室学生听见声音是因为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
C .区分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音调用于区分声音的高低;
D .吸音材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
【点睛】
对于声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色、响度分别与振动频率、波形、高低的关系记忆清楚,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分.
3、 D
4、 A
【解析】A. 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而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B. 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故B错误;C. 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 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故答案为A.
5、 C
6、 A
7、 B
【分析】设钢瓶的容积为V,根据密度公式ρ=变形公式得出原来氧气的质量:
用去了其质量的,得出剩余氧气的质量,因钢瓶的容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
解:
设钢瓶的容积为V,
由ρ=得,原来氧气的质量:m=ρV=6kg/m3×V,
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
m剩=(1﹣)×6kg/m3×V=4kg/m3×V,
剩余氧气的密度:
ρ剩===4kg/m3。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弄清“使用氧气前和使用氧气后体积不变,质量改变了”是本题的关键。
8、 C
【分析】
(1)根据放大镜成像特点分析;(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由此分析;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4)近视眼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B正确;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C错误;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正确.
故选C.
9、 C。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 A
【解析】
A .古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 A 正确;
B .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 B 错误;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C 错误;
D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播到人耳,故 D 错误。
11、 BC
12、 B
如图,入射光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说明入射点右移,所以液面的高度下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
13、 D 解析:画出成像光路图,注意题述的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显然只能在2倍焦距处成一个等大的实像,选项D正确。
二、填空题
1、 1.85 减小
【详解】
[1]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 ,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 1.85cm 。
[2]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2、 液化,汽化,液化,凝华
3、 OG;60°。
【解析】由图可知,∠BOF=30°,所以∠DOF=90°﹣30°=60°,已知∠DOE=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则反射角为∠DOF=60°。
4、 体积;1.6;2.5。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已知瓶中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即可求出瓶的体积,再根据公式m=ρV即可求出瓶中可装酒精的质量;
(3)已知需要装酒精的质量,根据公式V=即可求出瓶的体积。
【解答】解:
(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已知瓶中可装水的质量为:m水=2kg,
由公式ρ=可知,瓶子的容积为:V瓶===2×10﹣3m3,
故瓶中可装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ρ酒精V瓶=0.8×103kg/m3×2×10﹣3m3=1.6kg;
(3)已知瓶中需装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2kg,
由公式ρ=可知,瓶子的容积至少为:V瓶===2.5×10﹣3m3=2.5L。
【点评】题是考查关于密度的基本概念,密度的单位表示的物理含义,也是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记忆和理解的时候要和密度的定义结合起来。
三、简答题
1、 罐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即“白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易拉罐外壁时,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外壁形成霜。
2、 这种玻璃表面有一层很薄的金属镀层,因此,和普通玻璃相比,反射的光更多,透射的光更少。反射更加明显,所以站在马路上看,它们好像一面面镜子
由于透射的光更少,导致白天楼内与楼外相比更暗,同时由于这种玻璃透光性能弱,所以楼内透射到楼外的光更少。
由于身处楼外光线很好的人,瞳孔张开的程度较小,所以站在楼外的人看不到楼内的情景。
四、实验,探究题
1、 解: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这样可以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硬纸板上呈现;
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通过向后折硬纸板,观察现象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故答案为:(1)垂直;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位置;大小.
2、 (1)远离;前方;(2)靠近;会聚
【解析】(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像距变大,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近视眼镜可以使像远离凸透镜,故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取下近视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远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 不正确 ①将某种液体倒入该电子秤的容器内,读出该秤显示的体积为V1;
②在容器上与液体凹液面相平的地方做出标记,并把该液体完全倒出,然后向容器内加入水至标记处,读出该秤显示的体积为V2;
容器内水和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V2是容器内水的体积,则液体的体积也为V2,所以小明的猜想是不正确的。
【解析】
小明的猜想不正确,判断依据如下:
①将某种液体倒入该电子秤的容器内,读出该秤显示的体积为V1;
②在容器上与液体凹液面相平的地方做出标记,并把该液体完全倒出,然后向容器内加入水至标记处,读出该秤显示的体积为V2;
容器内水和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V2是容器内水的体积,则液体的体积也为V2,所以小明的猜想是不正确的。
五、计算题
1、 解:(1)ρ铜=8.9×103 kg/m3=8.9 g/cm3,
由ρ=可得,同质量实心铜球的体积V实===7 cm3;
由表中数据可知,铜球的体积V球=70 mL-60 mL=10 mL=10 cm3>7 cm3,所以铜球是空心的。
(2)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实=10 cm3-7 cm3=3 cm3。
(3)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水的体积
V水=V空=3 cm3,
由ρ=可得,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 g/cm3×3 cm3=3 g,
则注满水后的总质量m=m球+m水=62.3 g+3 g=65.3 g。
2、 (1)
(2)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测试卷(二)(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测试卷(二)(word版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测试卷(三)(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测试卷(三)(word版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测试卷(一)(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测试卷(一)(word版 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