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3.1.2 排列与排列数学案
展开知识点一 排列的概念
1.一般地,从n个不同对象中任取m(m≤n)个对象,按照____________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对象中取出m个对象的一个排列.
2.两个排列相同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基础自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个排列的对象相同,则这两个排列是相同的排列.( )
(2)从六名学生中选三名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共有多少种选法属于排列问题.( )
(3)有十二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要求三人一组,共有多少种分组方案属于排列问题.( )
(4)从3,5,7,9中任取两个数进行指数运算,可以得到多少个幂属于排列问题.( )
(5)从1,2,3,4中任取两个数作为点的坐标,可以得到多少个点属于排列问题.( )
2.Aeq \\al(2,4)=________,Aeq \\al(3,3)=________.
3.eq \f(A\\al(3,4),5!)=________.
4.由1,2,3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分别是________.
题型一 排列的概念
例1 判断下列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
(1)北京、上海、天津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的飞机票的价格(假设来回的票价相同);
(2)选2个小组分别去植树和种菜;
(3)选2个小组去种菜;
(4)选10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5)选3个人分别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
(6)某班40名学生在假期相互通信.
eq \x(状元随笔) 判断是否为排列问题关键是选出的对象在被安排时,是否与顺序有关.若与顺序有关,就是排列问题,否则就不是排列问题.
方法归纳
1.解决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取出对象不重复”,二是“与顺序有关”.
2.判断一个具体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就看取出对象后排列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而检验它是否有序的依据就是变换对象的“位置”(这里的“位置”应视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看其结果是否有变化,有变化就是排列问题,无变化就不是排列问题.跟踪训练1 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是排列问题.
(1)从1到10十个自然数中任取两个数组成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可得多少个不同的点的坐标?
(2)从10名同学中任抽两名同学去学校开座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抽取方法?
(3)某商场有四个大门,若从一个门进去,购买物品后再从另一个门出来,不同的出入方式共有多少种?
题型二 排列的列举问题
例2 写出下列问题的所有排列.
(1)从1,2,3,4四个数字中任取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共有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2)写出从4个对象a,b,c,d中任取3个对象的所有排列.
eq \x(状元随笔) (1)直接列举数字.
(2)先画树形图,再结合树形图写出.
方法归纳
在排列个数不多的情况下,树形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表示方式.在操作中先将对象按一定顺序排出,然后以先安排哪个对象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再按余下的对象在前面对象不变的情况下确定第二个对象,再按此对象分类,依次进行,直到完成一个排列,这样能不重不漏,然后按树形图写出排列.跟踪训练2 (1)北京、广州、南京、天津4个城市相互通航,应该有________种机票.
(2)A,B,C,D四名同学排成一排照相,要求自左向右,A不排第一,B不排第四,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题型三 排列数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eq \x(状元随笔) 1.两个同学从写有数字1,2,3,4的卡片中选取卡片进行组数字游戏.从这4个数字中选出2个或3个分别能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或三位数?
[提示] 从这4个数字中选出2个能构成Aeq \\al(2,4) =4×3 =12个无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若选出3个能构成Aeq \\al(3,4) =4×3×2 =24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由1知Aeq \\al(2,4) =4×3 =12,Aeq \\al(3,4) =4×3×2 =24,你能否得出Aeq \\al(2,n)的意义和Aeq \\al(2,n)的值?
[提示] Aeq \\al(2,n)的意义:假定有排好顺序的2个空位,从n个对象a1,a2,…,an中任取2个对象去填空,一个空位填一个对象,每一种填法就得到一个排列;反过来,任一个排列总可以由这样的一种填法得到,因此,所有不同的填法的种数就是排列数Aeq \\al(2,n).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完成上述填空共有n(n-1)种填法,所以Aeq \\al(2,n) =n(n-1).
3.你能写出Aeq \\al(m,n)的值吗?有什么特征?若m =n呢?
[提示] Aeq \\al(m,n) =n(n-1)(n-2)…(n-m+1)(m,n∈N+,m≤n).
(1)公式特征: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n-m+1,共有m个因数;
(2)全排列:当n =m时,即n个不同对象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
全排列数:Aeq \\al(n,n) =n(n-1)(n-2)·…·2·1 =n!(叫做n的阶乘).
另外,我们规定0! =1.
所以Aeq \\al(m,n) =n(n-1)(n-2)…(n-m+1) =eq \f(n!,n-m!) =eq \f(A\\al(n,n),A\\al(n-m,n-m)).
例3 (1)计算:eq \f(A\\al(5,9)+A\\al(4,9),A\\al(6,10)-A\\al(5,10));
(2)证明:Aeq \\al(m,n+1)-Aeq \\al(m,n)=mAeq \\al(m-1,n).
eq \x(状元随笔) 第(1)题可直接运用排列数公式,也可采用阶乘式;第(2)题首先分析各项的关系,利用Aeq \\al(m,n)=eq \f(n!,n-m!)进行变形推导.
方法归纳
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1.排列数的计算主要是利用排列数的乘积公式进行,应用时注意:连续正整数的积可以写成某个排列数,其中最大的是排列对象的总个数,而正整数(因式)的个数是选取对象的个数,这是排列数公式的逆用.
2.应用排列数公式的阶乘形式时,一般写出它们的式子后,再提取公因式,然后计算,这样往往会减少运算量.跟踪训练3 求3Aeq \\al(x,8)=4Aeq \\al(x-1,9)中的x.
教材反思
3.1.2 排列与排列数
第1课时 排列与排列数
新知初探·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一定的顺序
2.组成排列的对象相同 对象的排列顺序也相同
知识点二
排列的个数 全部取出 n·(n-1)·…·2·1 n(n-1)(n-2)…(n-m+1) eq \f(n!,n-m!) n! 1 1
[基础自测]
1.解析:(1)× 因为相同的两个排列不仅对象相同,而且对象的排列顺序相同.
(2)√ 因为三名学生参赛的科目不同为不同的选法,每种选法与“顺序”有关,属于排列问题.
(3)× 因为分组之后,各组与顺序无关,故不属于排列问题.
(4)√ 因为任取的两个数进行指数运算,底数不同、指数不同,结果不同.结果与顺序有关,故属于排列问题.
(5)√ 因为纵、横坐标不同,表示不同的点,故属于排列问题.
答案:(1)× (2)√ (3)× (4)√ (5)√
2.解析:Aeq \\al(2,4)=4×3=12;
Aeq \\al(3,3)=3×2×1=6.
答案:12 6
3.解析:eq \f(A\\al(3,4),5!)=eq \f(4×3×2,5×4×3×2×1)=eq \f(1,5).
答案:eq \f(1,5)
4.解析:用树形图表示为
由“树形图”可知组成的三位数为123,132,213,231,312,321,共6个.
答案:123,132,213,231,312,321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
例1 【解析】 (1)中票价只有三种,虽然机票是不同的,但票价是一样的,不存在顺序问题,所以不是排列问题.
(2)植树和种菜是不同的,存在顺序问题,属于排列问题.
(3)(4)不存在顺序问题,不属于排列问题.
(5)中每个人的职务不同,例如甲当班长或当学习委员是不同的,存在顺序问题,属于排列问题.
(6)A给B写信与B给A写信是不同的,所以存在着顺序问题,属于排列问题.
跟踪训练1 解析:(1)由于取出的两数组成点的坐标与哪一个数作横坐标,哪一个数作纵坐标的顺序有关,所以这是一个排列问题.
(2)因为从10名同学中抽取两人去学校开座谈会的方式不用考虑两人的顺序,所以这不是排列问题.
(3)因为从一门进,从另一门出是有顺序的,所以是排列问题.
例2 【解析】 (1)所有两位数是12,21,13,31,14,41,23,32,24,42,34,43,共有12个不同的两位数.
(2)由题意作树形图,如图.
故所有的排列为:abc,abd,acb,acd,adb,adc,bac,bad,bca,bcd,bda,bdc,cab,cad,cba,cbd,cda,cdb,dab,dac,dba,dbc,dca,dcb,共有24个.
跟踪训练2 解析:(1)列出每一个起点和终点情况,如图所示.
故符合题意的机票种类有:
北京→广州,北京→南京,北京→天津,广州→南京、广州→天津、广州→北京,南京→天津,南京→北京,南京→广州,天津→北京,天津→广州,天津→南京,共12种.
(2)因为A不排第一,排第一位的情况有3类(可从B,C,D中任选一人排),而此时兼顾分析B的排法,列树形图如图.
所以符合题意的所有排列是:
BADC,BACD,BCAD,BCDA,BDAC,BDCA,CABD,CBAD,CBDA,CDBA,DABC,DBAC,DBCA,DCBA共14种.
答案:(1)12 (2)14
例3 【解析】 (1)方法一:eq \f(A\\al(5,9)+A\\al(4,9),A\\al(6,10)-A\\al(5,10))=eq \f(5A\\al(4,9)+A\\al(4,9),50A\\al(4,9)-10A\\al(4,9))=eq \f(5+1,50-10)=eq \f(3,20).
方法二:eq \f(A\\al(5,9)+A\\al(4,9),A\\al(6,10)-A\\al(5,10))=eq \f(\f(9!,4!)+\f(9!,5!),\f(10!,4!)-\f(10!,5!))=eq \f(5×9!+9!,5×10!-10!)=eq \f(6×9!,4×10!)=eq \f(3,20).
(2)∵Aeq \\al(m,n+1)-Aeq \\al(m,n)=eq \f(n+1!,n+1-m!)-eq \f(n!,n-m!)
=eq \f(n!,n-m!)·eq \b\lc\(\rc\)(\a\vs4\al\c1(\f(n+1,n+1-m)-1))
=eq \f(n!,n-m!)·eq \f(m,n+1-m)
=m·eq \f(n!,n+1-m!)
=mAeq \\al(m-1,n),
∴Aeq \\al(m,n+1)-Aeq \\al(m,n)=mAeq \\al(m-1,n).
跟踪训练3 解析:原方程3Aeq \\al(x,8)=4Aeq \\al(x-1,9)可化为eq \f(3×8!,8-x!)=eq \f(4×9!,10-x!),
即eq \f(3×8!,8-x!)=eq \f(4×9×8!,10-x9-x8-x!),化简,
得x2-19x+78=0,解得x1=6,x2=13.
由题意知eq \b\lc\{\rc\ (\a\vs4\al\c1(x≤8,,x-1≤9,))解得x≤8.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6.
最新课程标准
1.理解排列的概念,能正确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重点)
2.会用排列数公式进行求值和证明.(难点)
排列数定
义及表示
从n个不同对象中取出m(m≤n)个对象的所有___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对象中取出m个对象的排列数,用符号Aeq \\al(m,n)表示
全排列的概念
n个不同对象__________的一个排列
阶乘的概念
把________________记作n!,读作:n的阶乘
排列数公式
Aeq \\al(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乘式Aeq \\al(m,n)=________(n,m∈N+,m≤n)
特殊情况
Aeq \\al(n,n)=________,Aeq \\al(0,n)=____,0!=____
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3.1 排列与组合3.1.2 排列与排列数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3.1 排列与组合3.1.2 排列与排列数第2课时导学案,共13页。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3.1.2 排列与排列数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3.1.2 排列与排列数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12页。
高中人教B版 (2019)第三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3.1 排列与组合3.1.2 排列与排列数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B版 (2019)第三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3.1 排列与组合3.1.2 排列与排列数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路导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