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试卷 7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 试卷 7 次下载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鲁教版2019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鲁教版2019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很多。据此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能源,其中包括( )
A.煤炭、石油、水能B.天然气、核能、波浪能
C.沼气、潮汐能、太阳能D.风能、生物能、地热能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增
B.我国西藏地区海拔高、晴天多,太阳辐射能较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C.受地形因素影响,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低值区
D.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拔、天气状况等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影响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传播介质B.地震能量C.地内温度D.地内压力
4.软流层位于( )
A.①层下部B.②层上部C.②层下部D.③层上部
5.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
A.①B.②C.③D.④
6.橘子洲(见下图),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駆的湘江中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由南至北,锦延十多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2019年 12月份某日,天气晴朗,某中学高一年级组织全体学生前往橘子洲头进行考外考察,当学生从橘子洲中间部位进入橘子洲后迷失方向,下列哪些方法不能帮助学生判断方向( )
A.太阳所在方位B.湘江两岸建筑景观
C.河水流动方向D.橘子洲上植被变化
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公布状况,甲处位于海洋,乙处位于陆地。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 )
A.P的方向与等压线斜交或平行B.Q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C.N的大小与P密切相关D.M可以改变风向和风速
8.若乙处的四个箭头位于甲处,则( )
A.PM之间的夹角增大B.QN之间的夹角不变
C.MN之间的夹角减小D.PQ之间的夹角增大
下图为8月份大西洋沿某经线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海水盐度B.曲线②表示海水密度
C.曲线③表示海水密度D.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
10.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 )
A.海水密度大,因为赤道地区水温高B.海水盐度低,因为赤道地区降水丰富
C.海水水温高,因为赤道地区海水密度大D.海水盐度高,因为赤道地区海水蒸发强烈
11.一艘集装箱轮由曼德海峡进入红海,该轮船( )
A.顺流,进入红海后吃水深度变浅B.逆流,进入红海后吃水深度变浅
C.顺流,进入红海后吃水深度变深D.逆流,进入红海后吃水深度变深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3.黄山迎客松的主要特点是( )
A.多高大乔木,藤本植物层层缠绕,板根植物丰富
B.夏绿冬枯,植被较低,也会有较为矮小的灌木
C.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具有较宽的叶片
D.终年常绿,针状叶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14-15题。
14.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流水溶蚀D.风化作用
15.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16.“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质多少有关,也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质损失有关。下表为我国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某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对应关系表,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该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随深度增加( )
A.先增后减B.总体递增C.保持稳定D.总体减少
18.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生物量D.成土母质
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500mB.550mC.600mD.650m
20.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019年10月28日凌晨1时56分,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损失远高于发达国家
C.科技进步,使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降低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提高人们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
22.地震发生后,应迅速调运救灾物资,以下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最合适的是( )
A.长沙B.西安C.郑州D.武汉
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广、影响大,个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应尽可能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据此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正确的走法是( )
A.从漩涡边跳过去B.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
C.绕着走D.原地等待救援
24.滑坡发生后,抢救被滑坡体掩埋的人和物的错误方法是( )
A.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B.先救人后救物
C.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D.从滑坡体的下缘开始挖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2017年10月北斗系统(BDS)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下左图为系统获得的经纬度实时绘制的飞机飞行轨迹图,下右图是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据完成下面25-26小题。
25.此次试飞中用到的主要空间信息技术是( )
A.RSB.GISC.GPSD.BDS
26.获取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卫星影像图的主要空间信息技术是( )
A.RSB.GISC.GPSD.BDS
下图为河流地貌的发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下列地貌景观中,与上图甲、丙所处位置相对应的分别是( )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②
28.与乙地相比,丁地( )
A.地形平坦,汊流较少B.砂砾堆积,颗粒较大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多沙洲、沙岛发育
下表示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 稻土、红壤)成分占比。据此回答下面29-30小题。
29.表中甲、乙、丙代表的土壤分别是( )
A.黑土、水稻土、红壤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D.红壤、水稻土、黑土
30.下列关于这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土壤广泛分布于江南丘陵和黄土高原
B.乙土壤分布区的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丙土壤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
D.甲、乙、丙三种土壤共同的改良途径是增施熟石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请按要求作答)
31.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一一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类型的水循环过程 ?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 和重力能。(2分)
(2)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人类活动举例: 、 。(3分)
(3)结合示意图,水循环过程中,环节①是 。若①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般会使环节① 。还会使流域内河流洪峰流量 ,洪峰期到来时间 ,季节径流变化 。(5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分)
(2)考察工具准备: 。(最少写出四项)(4分)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2分)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3分)
33.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冰川地貌的是 ,该地 (选择填空)。(4分)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降水丰富,草原分布广 D.为河流发源地,湖泊众多
(2)与丁地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有 、 等。(2分)
甲地为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同云南石林相比,虽然都叫“石林”,但石林的形状不同。云南石林岩石的纹理是垂直的,似刀劈斧砍,而甲地岩石的纹理是横向水平层理为主,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地貌景观。
(3)根据资料提出两个与甲地地貌有关的地理问题。(2分)
34.阅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2分)
(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什么?(4分)
(3)针对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所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什么?(6分)
土壤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土壤
水分
空气
矿物质
有机质
甲
30%
20%
49%
1%
乙
25%
30%
37%
8%
丙
35%
15%
47%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中图版2019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中图版2019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