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三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认识因数与倍数
课时数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及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点。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集体[来源:Z#xx#k.Cm]
备课
生活意义:
表现在:铺地、分物品、装箱、布置刊板、安排人数时经常用到。
理:因数、倍数的特征
法:因数、倍数的方法
应用:
1.根据因数的特征,找出因数。
2.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找到特殊规律
3.找几组分数中各个分母的最大倍数。
4.解决实际问题
(1)铺地面
(2)分物品
(3)安排人数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环节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
回顾导学作业的布置与要求,让学生对照要求准备好自己的作业,以备检查交流
课前点讲:
1. 6、15、20
2.用算式表示出积是6、15、20。
1.90%的学生能借助通过学具操作,完成目标1.
2.60%的学生知道因数和倍数,完成目标2。
组内交流、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互相帮助在小组中完成用列举法找24的因数、18的因数
小组长利用作业记录单,记录组内成员完成情况
2.2分钟的互帮互学,达到组员都会找6和15的因数
3.设计练习全组展示方案
70%的学生6能找到因数和倍数,完成目标2。
全班交流展示、提升
通过全班交流展示,能说出24和18的因数都有哪些数?并且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
【活动设计】
1.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收集好、中、差三方面的信息,选取合适的小组展示交流。
2.组织指导小组上台演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小组展示交流知道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通过全班交流展示80%的学生能说出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师点拨交流
借助课件来理解铺满。
认识公因数
【活动设计】
1.评选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集体订正,总结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活动一:一、认识因数、倍数
1、操作: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1×12=12
2×6=12
3×4=12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通过摆不同的长方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师指3×4=12 说:因为3×4=12,所以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4的倍数。
学生说一说。
问:根据2×6=12,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指名说)
问:根据1×12=12呢?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问:根据48÷6=8(板书:48÷6=8)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师:有同学说8÷2=4时,说8是倍数,4是因数。这样行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3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3的倍数有:3,6,9,12,15……)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3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师板书,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
3、发现规律
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问: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呢?(有限)
(课件出示)
感知学习公因数的生活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正好摆满或者没有剩余。
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两幅图案)
2.演示铺法,得到正好铺满。
3.理解正好铺满,渗透找正好铺满的方法。
4.通过操作找正好铺满的小正方形。
活动二:探究学习公因数
1.交流操作、汇报找到边长是1、2、3、6厘米的小正方形能正好铺满。
2.探究能正好铺满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3.认识公因数。
4.练习:找公因数
活动三:探究学习集合图
借助课件的演示快速判断是否图形铺满的是优秀,不熟练的是合格,完成目标1;
2.100%的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因数。
巩固训练延伸
巩固练习
1、写一写:6的因数、9的因数、50以内7的倍数。
集体订正。
2、选一选
8的倍数有哪些?48的因数又有哪些?
学生填一填,集体订正。
3、数学小知识:完美数。
师:6的因数有(1,2,3,6),把前三个因数相加,你会发现什么?(1+2+3=6)
1.90%以上的学生能通过举例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完成目标1。
2.85%会用短除式求最大公因数,完成目标2。
3.熟练者达到优秀,不熟练但方法正确的达到合格。
板书设计
因数 倍数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三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a href="/sx/tb_c710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_青岛版(五四制):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_青岛版(五四制),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引出问题 探究新知,自主练习 巩固提高,回顾反思 畅谈收获,学以致用 深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拆线统计图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拆线统计图一等奖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