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第1页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第2页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解释这首词中画横线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古诗词赏析,回答下列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这首词以“________”为线索,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在反复品味与自嘲自讽之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5.这首词以“却道‘天凉好个秋’”作结,有何用意?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①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②,汉箭朝飞金仆姑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②娖(chuò)银胡䩮(lù):整理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③金仆姑:箭名。
    6.词的上阙雄壮,追忆领导抗金义军、擒获叛徒张安国并带义军南下的往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金将领形象;下阙悲凉,上下阙形成对比。
    7.分析“春风不染白髭须”与《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抒发情感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9.词的下阕颂扬孙仲谋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简要说说“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妙处。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11.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1)阅读《行路难》,请对划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2)阅读《满江红》,展开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唐宋诗醇》评价本诗“真写得‘难’字意出。”请结合划线诗句,简要阐述作者是如何表现“难”的。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会”字。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江边吟
    李中①
    风暖汀洲吟兴生,远山如画雨新晴。
    残阳影里水东注,芳草烟中人独行。
    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
    盘桓渔舍忘归去,云静高空月又明。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
    (注释)①李中:五代南唐诗人。五代时战乱频繁,人们崇尚佛道,李中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三十年后诗人赴淦阳任县令,经过九江。
    (1)朗读颔联,你将用怎样语气语调?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理由。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简析诗人“盘桓渔舍忘归去”的原因。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作者直抒胸臆,直指王孙公子“菊草不分”,这是希望他们多去发现、赏识人才。
    B.“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有把菊花插戴于鬓上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
    C.“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菊花那缀满露珠、分外明丽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D.此诗虽是咏物诗,但通篇没用一个菊字,却又句句写菊,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7.结合全诗自选角度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赏析。
    18.古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 ,“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描绘了都城一派荒芜凋敝的景象,“破”字令人触目惊心,“深”字使人满目凄然。
    C.颔联运用象征手法,以哀景衬乐情,凝聚了诗人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优愁。
    D.颈联因道出了饱受战火之苦的无数人们共同的思家念亲心理,而成为千古名句。
    20.请发挥想象,将尾联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
    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C.诗中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这些景致都是诗人傍晚远眺所见的实景。
    D.该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22.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以下各题。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诗人写这首诗时,唐王朝已经国势倾颓,危机四伏。
    (1)该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2)请描绘出颔联表现的画面。
    (3)简要说说诗人“愁”的原因。
    2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________的《王右丞集笺注》。
    (2)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3)找出诗歌前四句中的意象,并指出这些意象集中表现了“山居”环境怎样的特点。
    (4)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正常语序是什么?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这两句诗主要写人们的活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陆浑山庄
    (唐)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题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轻快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把“源水”“幽林”提到句首,突出了到达水的源头和密林深处的艰辛。
    C.颈联将鸟自呼名与野人的殷勤相问对举,使山野平添一重人情之美,与刚摆脱的流贬境遇形成鲜明对照。
    D.“山鸟自呼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风趣。
    26.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7.诗歌鉴赏。
    (甲)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乙)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上看《新晴野望》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初冬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而《野望》描写的是清幽秋景。
    B.《新晴野望》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字,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 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格外空旷开阔的图景。而《野望》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
    C.《新晴野望》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景色,动静结合,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新晴野望》颈联写出了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采用了视觉描写,更加富有层次;《野望》颈联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生活的甜蜜和美好。
    (2)王维《新晴野望》与王绩的《野望》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8.本诗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题目中的“酬”是__________的意思。
    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30.“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31.诗人认为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示例: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示例:(1)母亲(2)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3)不唯一
    【分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意思是: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是“困难”;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是“难受”。正因相见“困难”,才会在离别时格外“难受”,作者突出的是第二个“难”,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学习经历来谈即可,做到言之有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现在常用来表达奉献精神。例如:父亲,给予我们血肉之躯又将我们抚养长大,不求回报,父亲像大山一样,为家庭遮风挡雨,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例子:我的父亲在家里话不多,一直喜欢默默做事,他曾为了家里的生计,踏月出门又踏月归家,一天工作十小时,闲暇时间还会叫我们做手工,锻炼我们动手能力,因为整日在外奔波,他双鬓开始泛白,脸上沟壑纵横,但是他从未抱怨过,他仍然像一座大山一样,给全家带来安全感。
    3.(1)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
    (2)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神州”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此句可解释为: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北固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此句可解释为: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没有兴致去欣赏美景。
    (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这句诗表面在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实际暗含对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苟且偷安的讽刺。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祖国山河、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即: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4.愁 对比 反复
    5.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解析】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的一首词,渲染了一个“愁”字,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可见,“愁”贯串全篇的线索。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少年”和“而今”的对比,“不识愁滋味”和“识尽愁滋味”的对比。另外,这首词连用两个“爱上层楼”,两个“欲说还休”,这是反复的手法。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写少年时代,苏轼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为写“新词”,没有愁苦,勉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写成年之后,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这句结尾十分含蓄,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6.意气风发、奋勇杀敌
    7.都抒发了词人慨叹年岁已高,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
    6.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上阙“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写作者年轻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突出了词人的意气风发,“燕兵夜妮银胡鞣,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突出了词人的奋勇杀敌。所以上阙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奋勇杀敌的抗金将领形象。
    7.考查赏析作者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阅读诗词要“知人论世”,辛弃疾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中原,可惜未得到重用。“春风不染白髭须”意思是“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年华已去,北方未平。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幽怨之情。“可怜白发生”,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表达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8.这句诗采用比喻地修辞手法,把千古兴亡多少事比作滚滚地长江流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9.词的下阕赞扬孙仲谋的目的是:(1)反衬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庸碌无能,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和愤慨。(2)希望有像孙仲谋一样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全国。(3)抒发了诗人慕古伤今、忧国惆怅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8.考查赏析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把历史朝代的变迁比作不息的江水,既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生动形象的写出词人对古往今来历史兴衰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9.考查赏析诗词主旨。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抒发了作者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的惆怅之情。
    10.(1)“始”字,一方面写出主人公在外征战之久;另一方面准确、精到地传达出主人公几十年来昼夜思家,愁肠几断,盼归不得,如今年朽力衰方得回归家园的亦悲亦喜的复杂心情。
    (2)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描绘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要首先理解词语的本意,然后结合语境体会其特殊效果。“始”是“才”的意思,看似平常的虚词,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则耐人寻味,颇见功力。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回家,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始”归,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另外,“始”字写出了兵役的繁重,揭示了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要抓住主要的意象理解整句诗的意思,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即可,点明是“……的画面”。此句借助“兔”“雉”“旅谷”“旅葵”等意象,写出诗人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的景象。
    例如:诗句描绘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野兔从狗洞里来来回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野生的谷子布满庭院,野生的葵菜长满井台,这荒凉之景怎不令人心生悲痛?
    11.(1)运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表达诗人渴望被君主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
    (2)秋天天空明净,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十分迷人。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的能力。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添了信心,表明理想仍在。所以,诗句运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明诗人还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
    (2)本题考查描学生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句话的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描绘了篱笆之下的菊花全部争相盛开,秋天的景色十分明净、清爽的美丽景象,
    12.①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②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3.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分析】
    12.本题考查赏析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把历史朝代的变迁比作不息的江水,既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生动形象的写出词人对古往今来历史兴衰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13.本题考查赏析诗词主旨。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抒发了作者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的惆怅之情。
    14.(1)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正面写“行路难”。
    (2)示例:“会”字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详解】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句运用了比喻和典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会”字,表现了诗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仍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显示了他的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5.(1)用低缓而忧伤的语气语调;从“残阳影”“水东注”“芳草烟”“人独行”等内容可见。
    (2)示例1:运用对偶,对仗工整;写出环境的清幽,安闲之情。
    示例2:运用拟人,把“酒帘““绿树”拟人化,表达出诗人沉醉于山水之美的恬淡。
    (3)从“风暖汀洲”“远山如画雨新晴”可见,诗人因沉醉于迷人的山水美景而“忘归去”,诗人沉迷于此处恬淡,远离纷乱尘世的生活环境而“忘归去”。
    【分析】
    (1)本题考查诗歌朗读语调的分析。颔联的意思是:一道残阳的影子随着江水向东流去,芳草丛中,只有一个人孤独前行。结合“残阳影”“水东注”“芳草烟”“人独行”等内容可知,颔联表达出诗人故地重游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所以用低缓而忧伤的语气语调去读。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风吹动下的酒帘似乎在热情的招呼着诗人,幽深而郁郁葱葱的树林把啼莺隐藏起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酒帘““绿树”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表达出诗人沉醉于山水之美的恬淡。此句中“闪闪酒帘”对“深深绿树”,“招醉客”对“隐啼莺”,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写出环境的清幽雅致,表达出诗人沉醉于山水之美的恬淡。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盘桓渔舍忘归去”,从首联意思:暖风吹在水中小岛上,不仅让人诗兴大发,雨过天晴后,远处的山像画一样清新。可知诗人诗因沉醉于迷人的山水美景,故忘记了离开;从颈联描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可知诗人沉迷于此处恬淡,远离纷乱尘世的生活环境而忘记了离开。
    【点睛】
    参考译文:
    暖风吹在水中小岛上,不仅让人诗兴大发,远处的山像画一样清新。一道残阳的影子随着江水向东流去,芳草丛中,只有一个人孤独前行。风吹动下的酒帘似乎在热情的招呼着诗人,幽深而郁郁葱葱的树林把啼莺隐藏起来。徘徊在鱼舍前忘记了离开,此时的高高的天空中,月又明。
    16.A
    17.示例1: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赞美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优秀品质。
    【解析】
    16.A.“王孙莫把比蓬蒿”意思是: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没有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鄙视他们不识人才;“希望他们多去发现、赏识人才”表述有误;
    故选A。
    17.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由来不羡瓦松高”意思是: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不羡”是不用羡慕的意思,将菊花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露湿秋香满池岸(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写出生长在低洼之处的菊花默默的汲取营养,释放芬芳,将自身的香气无私的奉献给人们,突出菊花高洁、清幽的特点,而瓦松虽然生长在高大建筑之上,却没有什么用处,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菊花“不羡”瓦松的拟人手法展现菊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18.(1)白居易(乐天) 振作
    (2)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题目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故“君”是指乐天。
    (2)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此处诗人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自己被贬谪回归之后的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愤愤不平的心情。
    19.C
    20.示例:荒草斜阳下,断壁残垣间,一位满面愁容、眼含泪水的老人,不停地抓挠着苍白的头发,而那稀疏的几绺白发,俨然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啊!(符合诗境,适当想象,语言力求有感染力)
    【解析】
    19.C.“以哀景衬乐情”有误,应为“以乐景衬哀情”。以本令人赏心悦目的“花、鸟”衬托自己的家国之悲。故选C。
    20.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应尊重诗句原意,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画面即可。如: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21.C
    22.“愁”字。愁的原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分析】
    21.C.“远眺实景”有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所以诗中这些景色描写属于近景描写,虚实结合。不是远眺。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上高城万里愁”,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磷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墓,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颈联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可据此作答。
    23.(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3)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③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分析】
    (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句,从空间领域描绘写晚眺之所见,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现“山雨欲来风满楼”常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紧张气氛,这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是: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据此描绘即可。
    示例:那一轮平西的红日,已然渐薄溪山,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不一会儿,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云生日落,片刻之间,“天地异色”,那境界已然变了,谁知紧接着一阵凉风吹来城上,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诗人凭着“生活经验”,知道这风是雨的先导,风已飒然,雨势迫在眉睫了。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分析,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根据“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分析,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写出唐王朝已经国势倾颓,危机四伏。
    根据“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分析,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点睛】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24.(1) 唐 王维
    (2)“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3)意象:明月、松树、山石、流水。表现了“山居”环境幽静的特点。
    (4)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表达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
    (5)D
    【分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山居秋暝选自《王右丞集》,为王维所作,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2)本题考查诗歌标题理解。“山居秋暝”题目的含义是王维居住在终南山时描写的一个秋天的黄昏的景色。“山居”的意思是在山中居住,“秋暝”的意思是秋天天色将晚。
    (3)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分析。诗歌前四句中,首联叙事,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整体描画出秋雨初晴时山村中的清新景象;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通过对明月、松树、山石、流水的描写,表现出自然景色的清幽静谧。
    (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山居秋暝》表达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没有体现其“爱国”情怀。故选D。
    25.B
    26.热爱自然,希望能退隐躬耕山林的情感。
    【分析】
    25.B.“突出了到达水的源头和密林深处的艰辛”表述不正确。“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是说顺着溪流欣赏山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源头;采摘药草寻寻觅觅竟走进了云林深处。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
    故选B。
    2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可结合诗中内容,探讨作者的情感。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是说一回到陆浑山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陆浑山的清幽超尘,是隐逸的好去处,因此诱发了退隐躬耕山林的念头;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两联,用“深深山泉,幽幽山林,烂漫山花,奇草珍药,友好的农人,好客的山鸟,清幽美好的山景”,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这些不是宦海中所能寻觅得到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隐居山林的渴望。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联,“去去”叠用,表现出急迫的情绪,去求寻独善吾身的快乐。此句没有正面写宦海风波之苦,而只是说自己无才德,愧对明时。实际上是以古之君子自居,委婉地透露出隐退山林之意。
    综合可知,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是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退隐山林、回归自然的感情。
    27.(1)B
    (2)不同: 《新晴野望》热爱自然,眷恋田园;《野望》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出几分彷徨、孤独、苦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分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赏析。
    A.甲诗中,通过题目和“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可知,作者描写的是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和农耕活动。而不是“初冬的乡村”;
    C.甲诗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远处,遥见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乙诗颔联写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都是只有静景,没有动景,“动静结合”错;
    D.《野望》颈联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表现出乡村生活的活力,这样的生活与作者无关,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彷徨,孤独和苦闷,而不是“作者生活的甜蜜和美好”;
    故选B。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首先明确态度:不同。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甲诗中,诗人描绘了在初夏雨后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写出了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展现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生活画卷:清新开阔的原野,明净无尘的天空,仿佛是画幅中的大背景。在这大背景下,乡村前面,较远处有郭门、渡头,较近处有村树、溪口;村庄后面,近处是田野和田外白水,远处是山后的碧峰。从而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乙诗中,“徙倚欲何依”中“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不知何处可依。整句诗表现了诗人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的彷徨。结合“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可以看出,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因此表达的是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8. 唐 刘禹锡 以诗相答(答谢、酬谢)
    29.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意思对即可)
    【解析】
    28.本题考查文字常识和字词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乐山)是好朋友。这首诗是酬答之作,即“以诗相答”,题目中的“酬”即“酬谢”“酬答”之意。
    29.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30.“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31.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一是风光优美,二是集市繁华,三是吴越人热情好客。
    【分析】
    30.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夜市桥边火”的意思是:灯火通明的夜市,桥边灯火辉煌。诗人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侧面写出了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又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更增添诗情画意,使人流连忘返。
    3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概括。
    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夜市繁荣、热闹,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可见集市繁华;
    尾联中“此中偏重客”,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
    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相关试卷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