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泉州专版)(1)——分子、原子、元素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8-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泉州专版)(1)——分子、原子、元素含解析答案,共29页。
2018-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泉州专版)(1)——分子、原子、元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9秋•房县期末)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花园中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2.(2019秋•五峰县期末)如图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34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3.(2019秋•丹江口市期末)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4.(2019秋•五峰县期末)“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主要成分如下(mg/L):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元素 D.分子
5.(2019秋•恩施市期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6.(2019秋•云梦县期末)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钠”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
B.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9
D.11号元素与9号元素可以形成化学式为NaF的化合物
7.(2020•南安市模拟)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钙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钙离子的符号为 Ca+2
B.钙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缺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8.(2020•永春县模拟)“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净化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草所含物质性质决定其的用途
B.芳香油挥发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闻到艾香是因为艾香的分子不断运动
D.芳香油的分子保持其成分的化学性质
9.(2020•南安市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10.(2020•南安市校级模拟)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最外层电子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微粒在不停运动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11.(2020•永春县模拟)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守恒观: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得到20mL液体
C.根据转化观: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D.根据结构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12.(2020•惠安县模拟)钪(S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如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D.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3.(2020•永春县校级一模)如图甲是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乙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最外电子层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克
C.铝原子核内含有13个质子
D.甲、乙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
14.(2019•泉州模拟)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在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单质的化学式为Ag
B.银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银原子的质量为107.9
D.银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7
15.(2020•洛江区模拟)“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再充电的世界”,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斯坦利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工作,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氢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氢相似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6.(2019•泉州模拟)元素周期表中硒和锡的读音相同,图①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②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硒是一种金属元素
B.图①中x的值为4倍
C.锡原子的核外有50个电子
D.Sn原子质量是C原子质量的118.7
17.(2019•石狮市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以下结冰的水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
B.MnO2和H2O2中都含有氧气分子
C.磷元素和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18.(2019•晋江市二模)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镁离子的符号Mg2+
C.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19.(2018•惠安县模拟)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碳膜片形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具有可燃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膜片属于有机物
B.放置空气中碳膜片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
C.碳膜片燃烧过程吸收热量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
20.(2018•惠安县模拟)如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中,a=2、b=8
B.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则X=16
D.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2019秋•丹江口市期末)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根据如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溴离子;
(3)图2中,与溴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4)图2中A、B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2.(2019秋•孝南区期末)根据下列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与A元素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2)E和F两种元素的原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D与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3.(2019•晋江市模拟)学习化学,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
(1)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上述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种类C.分子的数目D.原子的数目
(2)用肥皂膜套在空瓶口上(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其变化如图2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
24.(2019•晋江市模拟)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氯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双原子分子,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例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1)氯气的化学式是 ,请写出氯气的一条化学性质 。
(2)图1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请把图1信息补充完整。“﹣”上应填 。
②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正确闻氯气气味的方法是 。
(4)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5.(2018•石狮市模拟)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
①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 ;
②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2)从宏观角度:
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的燃料,其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与液化石油气相比,下列哪种燃料最环保 。(填字母)
A.甲烷(CH4)B.煤炭C.氢气(H2)
(3)从能量变化角度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化学式:CaO)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
①由实验现象可推测,生石灰溶于水会 ;(填“吸热”或“放热”)
②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解答题(共18小题)
26.(2019秋•襄阳期末)如图是镓元素的相关信息。
(1)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则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
(3)镓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镓离子符号 。
27.(2020•永春县校级模拟)从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硅元素的用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选填基本反应类型);
(4)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用乙烯为原料生产防新冠病毒口罩喷绒布属于 材料。
28.(2020•永春县模拟)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如图1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是 。
(2)图2为Na、Mg、Al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Mg、Al三种原子的核外都有 个电子层。钠与氯气反应形成化合物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如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能说明该变化为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 。
29.(2020•洛江区模拟)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A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 不变。
(3)由CO2和H2反应生成B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4)如果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的重要意义是 。
30.(2020•石狮市模拟)类价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碳元素的类价二维图。
(1)a处氢化物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处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它的用途有 。
(3)煤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图2是用煤合成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方框丁中微粒的化学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 。
(4)氧化物中CO有毒而CO2无毒,CO能燃烧而CO2可以灭火,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它们化学性质不一样的原因 。
31.(2020•南安市校级模拟)某同学用如下方法证明微粒是运动的实验: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滤纸条所观察到的现象:① ;② 。
(2)一会儿后还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有白烟产生,经检测白烟为氯化铵白色固体,产生白烟的原因可能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得到,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白烟产生较多的地方靠近蘸有浓盐酸的棉球第3、4之间,说明了微粒运动的性质是: 。
32.(2020•南安市校级模拟)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个丙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2)丁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33.(2020•南安市校级模拟)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1)图中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反应过程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4)对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能够实现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该反应没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催化剂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反应中的四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
34.(2020•永春县模拟)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 (“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图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
(2)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 Cl2 进行自来水的消毒。
①ClO2 的名称是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制取 ClO2 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其中,表示钠原子,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
35.(2020•惠安县校级一模)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醋酸(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1)醋酸(CH3CO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即可)。
(2)示意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名称)。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4)下列对该反应历程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子发生了改变 b.催化剂将不断消耗
c.原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d.原子利用率为100%
36.(2019•永春县模拟)铝是当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
(1)由图1可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图2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冰晶石(Na3AlF6)在工业制取金属铝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硫酸铝和氟化钠(NaF)在共熔条件下反应生成冰晶石,同时得到硫酸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工业上乙烯可以用四氯化钛﹣三乙基铝为催化剂(以下称含铝催化剂)合成聚。图3为合成聚乙烯(片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了
B.该反应中共有两种生成物
C.该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D.聚乙烯分子质量与每个乙烯分子的质量相同
37.(2019•惠安县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甲图为锂原子(Li)结构示意图,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如乙图所示,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 。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利用了干冰的性质是 。
(3)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丙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4)丁图表示t℃时,某溶液的微观模型,该溶液中溶质是 ,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8.(2018•泉州模拟)碳作为能源首选目标的时代正在逐渐成为历史,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能源﹣﹣硅。
(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图1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把图2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补充完整。
(2)硅在氧气中燃烧释放能量,生成+4价硅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此过程是将 能转化为热能。
(3)图3是工业上用四氯化硅制取硅的微观示意图。
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4)硅还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硅,氮化硅是一种很好的高温陶瓷材料,其属于 (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
39.(2018•晋江市模拟)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1)如图是一定量甲烷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中 能转化为热能。
②从微观的角度看,氧气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将密封良好的氧气袋从平原带到高原时,氧气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质量增大 B.个数增多 C.体积增大 D.间隔增大
40.(2018•晋江市校级模拟)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
(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 (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 (填“有”或“没有”)增减。元素化合价 (填“有”或“没有”)改变;生成物为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2)从反应类型角度
(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
(借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 。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41.(2018•泉州模拟)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
(1)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它的元素名称是 。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
(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4)图中所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5)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
42.(2020•南安市校级模拟)如图1是按顺序分别是锂、钠、氮、磷、和氧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粒子属于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2)与C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写出含有D的氧化物是 。
(4)在E的粒子中,x= ,其符号是 。
(5)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所示。
①从图中的数值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②LiMnO4是一种电极材料,其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③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
43.(2019•泉州模拟)如图是镓元素的相关信息。
(1)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则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3)镓原子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镓离子的符号 。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常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另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
2018-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泉州专版)(1)——分子、原子、元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故B正确;
C、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图中x=2+8+18+6=34,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该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说法正确。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说法错误。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硒、锶、锌、钙”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故选:C。
5.【解答】解:“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钠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元素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9﹣2=7,故选项说法错误。
D、11号元素与9号元素分别是钠元素和氟元素,钠元素显+1价,氟元素显﹣1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其符号为Ca2+,选项说法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2+x+8+2=20,x=8,选项说法正确;
C.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选项说法正确;
D.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解答】解:A、艾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净化空气,由此知艾草所含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A说法正确;
B、芳香油挥发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说法错误;
C、艾香的分子不断运动,故可闻到艾香,C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芳香油的分子保持其成分的化学性质,D说法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A说法正确;
B、决定原子质量的微粒是质子和中子,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分子和原子之间的间隔不能比较大小,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A、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微粒中最外层电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炒菜时闻到香,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故体积不能相加,故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所以二者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D.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故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钪,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B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1=2+x+9+2,x=8,该C选项说法错误;
D、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A、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铝原子核内含有13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两元素(铝元素、氧元素)形成化合物是氧化铝,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3,因此氧化铝的化学式是Al2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4.【解答】解:A、银单质的化学式为Ag,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银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07.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银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数为4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中的质子数是3,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阳离子;氢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但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所以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氢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6.【解答】解:A.硒元素是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34=2+8+18+x,x=6,故错误;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锡原子的核外有50个电子,故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Sn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故错误。
故选:C。
17.【解答】解:0℃以下结冰的水不能流动,但水分子仍在运动,故A错;
MnO2和H2O2中都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B错;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C正确;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D错。
故选:C。
18.【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正确;
B.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Mg2+,故正确;
C.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A、碳膜片属于单质,错误;
B、放置空气中碳膜片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正确;
C、碳膜片燃烧过程放出热量,错误;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B。
20.【解答】解:A、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a=2、b=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S2﹣),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硫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则X=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2)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题干中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7,C符合要求。
(4)A、B分别是钠元素和硫元素,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故答案为:
(1)79.90;
(2)得到;
(3)C;
(4)Na2S。
22.【解答】解:(1)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因为ABC的质子数相同,所以A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故填;BC;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E和F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3)由图示可知D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E质子数17是氯元素,D与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氯元素显﹣1价,钠元素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故填:NaCl
23.【解答】解:(1)①由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可知,镁燃烧生成了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
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不会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
(2)用肥皂膜套在空瓶口上(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会看到肥皂膜鼓起来。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空气受热时分子间空隙变大,空气的体积变大。
故答为:(1)①2Mg+O2点燃¯2MgO;②B、D;(2)空气受热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24.【解答】解:(1)一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因此化学式为:Cl2;题中信息显示,氯气的化学性质有: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2)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结合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其原子序数是17,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一般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
(3)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瓶口去闻,应该打开瓶盖,用手轻轻地在扛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4)假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有x+(﹣2)×2=0,得x=+4;
故答案为:(1)Cl2 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或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等其它合理答案);
(2)①17 ②得到;
(3)打开瓶盖,用手轻轻地在扛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或其它合理答案);
(4)+4;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5.【解答】解:(1)①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X+3O2═2CO2+3H2O,可以知道反应后有2个C,6个H,7个O,而反应前只出现了6个O,故X中含有2个C,6个H,1个O,故化学式为C2H6O;
②由微观示意图可得,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4NO+6H2O,
A、根据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A错误;
B、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C、D为氧化物,B错误;
C、反应前,氮元素显﹣3价,反应后,氮元素显+2价,故C正确;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D正确;
(2)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是最环保的燃料;
(3)①由实验现象可推测,生石灰溶于水会放热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①C2H6O;②CD;(2)C;(3)①放热;②CaO+H2O=Ca(OH)2。
四.解答题(共18小题)
26.【解答】解:(1)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说明镓的熔点较低。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x=2+8+18+3=31。
(3)镓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离子,该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Ga3+。
故答案为:
(1)熔点低;
(2)31;
(3)Ga3+。
27.【解答】解:(1)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由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Cl4+2H2高温¯Si+4HCl。由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8+35.5×4):(2×2)=85:2;
(3)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高温¯Si+4HCl,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硅元素化合价为+4,而生成物硅元素均为0价,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5)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H2+2CO2催化剂¯△C2H4+4H2,用乙烯为原料生产防新冠病毒口罩喷绒布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1)。
(2)85:2。
(3)SiCl4+2H2高温¯Si+4HCl;置换反应。
(4)降低。
(5)6H2+2CO2催化剂¯△C2H4+4H2;合成材料。
28.【解答】解:(1)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4;其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填:非金属;34;78.96;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镁原子和铝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显+1价;故填:3;+1;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填: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合理答案即可)。
29.【解答】解:(1)由A的构成可知,A的化学式是C4H10,A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412×4+1×10×100%≈82.8%。
(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由CO2和H2反应生成B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6CO2+15H2催化剂¯C6H6+12H2O。
(4)如果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由于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所以重要意义是: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
故答案为:(1)C4H10;82.8%。
(2)化学性质。
(3)6CO2+15H2催化剂¯C6H6+12H2O。
(4)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30.【解答】解:(1)a处氢化物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该氢化物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b处对应物质是碳酸氢钠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类别是盐;它的用途有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煤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图2是用煤合成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该反应中方框丁中微粒为氢分子,化学式为: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高温¯CO+H2;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 18:2=9:1。
(4)氧化物中CO有毒而CO2无毒,CO能燃烧而CO2可以灭火,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
故答为:(1)CH4+2O2点燃¯CO2+2H2O,
(2)盐;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H2;9:1;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
31.【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滤纸条所观察到的现象:①变蓝;②变红;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3)白烟产生较多的地方靠近蘸有浓盐酸的棉球第3、4之间,说明了微粒运动的性质是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故答案为:(1)①变蓝;②变红;(2)NH3+HCl=NH4Cl;(3)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32.【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物质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CO2 催化剂¯CH3OH+H2O;
(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丙的化学式是:CH3OH,1个丙分子中共有6个原子构成,碳、氢、氧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4):16=3:1:4。
(2)由上述分析可知,丁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催化剂¯CH4O+H2。
(3)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故C正确;
D.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1)6;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2)H2O;3H2+CO2催化剂¯CH4O+H2O。
(3)CD。
33.【解答】解: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催化剂¯CO2+H2O。
(1)由物质的组成可知,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氧化物,化学式分别是:CO2、H2O;
(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催化剂¯CO2+H2O。
(3)该反应过程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44:18=22:9
(4)A、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故错误;
B、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C、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故正确。
故答案为:(1)CO2和H2O。
(2)HCHO+O2催化剂¯CO2+H2O。
(3)22:9。
(4)D。
34.【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图中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7,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O2﹣,依据图示中三种元素的名称可知钠属于金属元素;
(2)①ClO2 的名称是二氧化氯,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
②A、B、C、D的化学式分别为:NaClO2、Cl2、NaCl、ClO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NaCl+2ClO2.该反应中反应物氯气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而产物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不是0价,故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1)17;得;O2﹣;钠。
(2)①二氧化氯;+4;
②2NaClO2+Cl2=2NaCl+2ClO2;属于。
35.【解答】解:(1)醋酸(CH3CO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2)/(12×2+1×4+16×2)×100%=3260×100%;故填:3260×100%;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填:二氧化碳;
(3)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醋酸;故填:CO2+CH4催化剂¯CH3COOH;
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4)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b.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原子利用率为100%,故正确。
故填:a、d。
36.【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由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即核电荷数为13,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填:26.98;13;失去;
(2)硫酸铝和氟化钠(NaF)在共熔条件下反应生成冰晶石(Na3AlF6),同时得到硫酸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SO4)3+12NaF高温¯2Na3AlF6+3Na2SO4.故填:Al2(SO4)3+12NaF高温¯2Na3AlF6+3Na2SO4;
(3)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错误;
B.该反应中只有一种生成物,故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聚乙烯分子质量与每个乙烯分子的质量不相同,故错误。
故选:C。
37.【解答】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故填:失;Li2O;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间隙,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间隙变大了。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作制冷剂;故填:分子间隔变大;易升华,升华吸热;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4)由图示可知,溶质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其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0,则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8.5:(18×10)=13:40;故填:氯化钠;13:40.:
38.【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的意义可言知道,左上角的数字是14,最下面的数字是28.09,故填:;
(2)硅在氧气中燃烧释放能量,生成+4价硅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此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SiO2;化学;
(3)该反应式四氯化硅与氢气高温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高温¯Si+4HCl,故填:SiCl4+2H2高温¯Si+4HCl。
(4)氮化硅是一种很好的高温陶瓷材料,属于无机材料,故填:无机。
39.【解答】解:(1)由甲烷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
①由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 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从微观的角度看,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
(2)将密封良好的氧气袋从平原带到高原时,氧气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分子的质量、个数、体积不变。
故答为:(1)①1:2或2:1,CH4+2O2 点燃¯CO2+2H2O,化学,②分子;
(2)D。
40.【解答】解:(1)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该反应由单质生成了化合物,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
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①碳、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CO;
②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铁的化学式是:Fe;
(3)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能引起白磷燃烧,说明了物质在溶于水时能放出热量,浓硫酸、氢氧化钠在溶于水时能放出热量,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①分子;没有;有;混合物;②1:1。
(2)①C;②Fe;
(3)①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②CD。
41.【解答】解:(1)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故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Ne,故填:氖;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2+3=5;故填:5;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铍原子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e;
(4)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图中所示的元素的原子核外均为2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为2;
(5)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每个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每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所以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8×2=22;故填:22。
42.【解答】解:(1)B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B粒子是阳离子;故填:阳离子;
(2)CD化学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D;
(3)D粒子的质子数为15,是磷元素,在化合物中显+5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P2O5;故填:P2O5;
(4)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在E粒子中,x=8,为氧离子,符号为:O2﹣;故填:8;O2﹣;
(5)①从图A的数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表示原子序数为3;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填: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合理即可);
②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故填:+7;
③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氧化锂中锂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LiOH;故填:LiOH。
43.【解答】解:(1)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其熔点低,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说明密度小;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有x=2+8+18+3=31;
(3)镓原子最外层是3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电荷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并且是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填:失去;Ga3+;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常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另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不变的,因此另一种化合物是氯化氢,则反应的方程式为:GaCl3+NH3一定条件¯GaN+3HCl;
故答案为:(1)密度小,溶度低;(2)31;(3)失去;Ga3+;(4)GaCl3+NH3一定条件¯GaN+3HC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8-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泉州专版)(4)——空气和氧气 含解析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装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泉州专版)(2)——物质的表示方式 含解析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2018-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各地区模拟试题分类(泉州专版)(9)——化学实验探究 含解析答案,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