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24720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24720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24720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
教材分析 | 人类探究世界、追求探索真理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本课主要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 ||
学情分析 | 高二文四的学生的基础较好,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有一定的了解,讲授过程中运用案例稍加点拨即可。 | ||
高二艺体的学生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授课过程中多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实践的含义。 2、识记实践的特点。 3、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4、理解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 ||
过程与方法: 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2、牢固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实践的特点。
| ||
教学难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 |||
教学过程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批注 |
一、新课导入 古诗句导入新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题:陆游的诗句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二、讲授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 探究活动一:“荒野求生”感受实践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模拟体验 “荒野求生” ,结合活动分析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明确实践的过程是社会的历史的过程,在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增强能动、合作意识。 实践的含义 教师小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主观能动性 请你来判断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 教师小结:教育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是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探究活动二:“寻找石兽”明辨真伪 通过参与“寻找石兽”活动 理解并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提问:1、老河兵是如何得知“ 石兽在上游”的?这说明认识的来源是什么? 2、检验“ 石兽在上游” 这一认识真伪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是如何检验的? 结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结论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 标准 结论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结论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原理总结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三、课堂小结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科学探究,从日常生活的常识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出新知识。
师生共同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
| |
作业布置 | 课时练习
| ||
板书设计 |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学习明确实践的含义与实践的特点,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知识,课堂生成的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 |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