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1节 重力与重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节 重力与重心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1 重力与重心 教案【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掌握重力的物理概念,理解重力的矢量性,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测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能够运用重力与重心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等效代替解决问题。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薄板的重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够运用重力、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力的图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力的图示、重心概念的理解、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1、图片展示:关于足球运动的图片提问:从物理学角度,你能从这几个情景中发现什么?2、图片展示:关于形变的图片提问:物体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发现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形变)通过生活现象引出所学知识,让同学明白所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进行新课 1、力的描述 2、重力及其测量提问:是什么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发生形变? PPT展示力的基本知识提问:请同学们运用上述所学知识解释一下孤掌难鸣 通过图片提问:怎么准确的描述力? 讲解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规范作图要求 但是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强调: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在力的图示中一定要表示出来。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简单说明物体的受力情况,就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就好了 课堂练习:画出以下力的图示 刚刚我们简单地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刚上课说到的重力,它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力。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重力的基础知识了,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回顾一下强调: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回答:力 理解并熟记,运用力的相互性解释孤掌难鸣 通过回忆初中知识,回答:力的三要素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更好的区分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 在草稿纸上练习 回忆重力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引出力,从生活中选取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加深学生对关于重力知识点的印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3、物体的重心 思考:重锤线运用了什么原理? 前面我们讲了力的三要素,那么重力的三要素就是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小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分布在它们的几何中心;对于分布不均匀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悬挂法测量 思考: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课堂例题及练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迷你实验室,思考一下圆锥为什么会往上滚? 演示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这个实验讲解向上滚的原因 由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定,那么影响物体稳定的因素有哪运用相关知识回答: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并举出例子 课堂练习 猜想、交流、讨论 仔细观察 根据老师的实例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让学生了解悬挂法 知识印象加深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些?(举例引导学生总结,如:重的物体一般放在下面,轻的放在上面;搭积木时如果上面的积木比下面大,积木更容易塌)影响物体稳定的因素:1、重心的高低2、支撑面的大小 总结:物体处于稳定的条件 三、课堂小结 物理学上我们通过力的图示描述力,力的图示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的大小等于其质量乘以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的作用点即是物体的重心,重心的高低决定了物体的稳定,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而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它的质量分布有关,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而不均匀的物体可通过悬挂法进行测量。 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升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案设计,共13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胡克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受力分析的初步分析,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