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第8页
    还剩5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3课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导学思练,原始森林,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水平衡,很贫瘠,地上植被,2开发计划,关键能力·层级突破,思路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森林的现状及作用
    读世界森林分布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分布及现状:(1)分布。(2)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区的_________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_________。(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_________,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3.森林破坏的后果
    【探索应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提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2)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生物多样性增加,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_____平衡的作用。(2)“绿色水库”:调节全球_______的作用。(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生物资源丰富。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_______。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_________最容易遭到破坏。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3.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
    4.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探索应用】  2015年挪威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就保护雨林做出一系列承诺:将延长现有的对巴西雨林的经济支持至2020年,并且将捐助14亿挪威克朗(相当于10.3亿人民币)帮助哥伦比亚减少森林砍伐。巴西也已经制订了自己的气候计划,其中包括在2030年减少43%的温室气体并且消除非法的森林砍伐。挪威还将跟德国和英国一起向哥伦比亚捐助3亿美元(相当于19.2亿人民币),帮助哥伦比亚进一步减少森林砍伐并且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哥伦比亚承诺将在2030年结束对自然森林的砍伐。
    (1)造成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有农田扩展、牧场开荒、非法森林伐木和矿物开采等。(2)为保护热带雨林,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提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性的开发;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等。
    基础考点1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研析考题】【例题】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分析(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地表1 m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 mm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解析】第(1)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年降水量低于400 mm、地表1 m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年降水量400 mm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答案:(1)年降水量少(低于400 mm),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 m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关联知识】关联1 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关联2 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对点训练】  (2020·徐州模拟)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D.气候更加湿润2.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上升C.生物多样性减少D.自然灾害减少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观察示意图发现,橡胶林的降水量比原始生态林小,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减少;变成橡胶林后,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燥。第2题,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变频繁。
      (2020·济宁模拟)2019年4月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灭火难的特点。计划烧除是指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范围内,烧除林区内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等多目的的科学用火。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特点的人为原因是(  )A.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加剧火势B.林区植被以松、柏类含油脂多的林木为主C.生活用能从薪柴向其他能源转变D.山区生态环境转好,枯枝落叶积累多4.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不利于促进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转化B.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森林更新成长C.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D.可直接提高森林叶子的光合效率
    5.关于计划烧除的实施正确的是(  )A.计划烧除可以由农户自发联户联防开展实施,不需要向政府申请备案B.计划烧除宜在林下凋落物干燥时期进行C.北方地区选择春季进行计划烧除最为适合D.应把握烧除的关键时期,在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植物含水率等适宜的季节进行
    【解析】3选C,4选B,5选D。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分析人为原因,生活用能从薪柴向其他能源转变,导致林下的枯枝落叶无人收集,长期积累,枯枝落叶较多,容易发生火势较大的火灾。第4题,枯枝落叶的燃烧,有利于森林凋谢物的分解转化;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森林更新成长;在较短时期内,不利于植被的恢复;烧除的枯枝落叶一般都在林下,对森林叶子的光合效率没有影响。第5题,计划烧除应当把握烧除的关键时期,在温度、湿度、风向等条件适宜时进行。
    基础考点2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研析考题】【例题】湿地的成因和意义分析(2020·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1 875~2 106 m,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 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解析】第(1)题,本题可以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由材料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利于地表水的流动,中间又是盆地地形,易于积水;从地质角度分析,该地区有断层发育,断层处有地下水出露,利于地下水补给湿地。第(2)题,本题考查湿地对水库的意义,可从湿地的功能分析。 湿地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有利于水库削减洪峰;湿地能够提供水源,在枯水期补给水库;湿地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净化流入水库的水体的水质。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关联知识】关联1 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  湿地(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关联2 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分析(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关联3 不同类型湿地的保护措施分析
    关联4 不同区域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分析
    【对点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草原旧称松潘草地。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走过人烟罕至的松潘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诗句“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真实写照。  若尔盖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草炭或泥煤,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沼泽萎缩,土地板结硬化,风沙蔓延。如图示意若尔盖草原位置。
    (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沼泽的原因。(2)说明红军穿越松潘草地“艰难”的自然原因。(3)指出若尔盖沼泽风沙蔓延的治理措施。
    【解析】第(1)题,沼泽的成因一般从来水量大而排水量少两个方面来思考,从图中看该地有两条河流流经,且降水丰富,来水量较大;排水从蒸发弱(上不去)、下渗少(下不来)、排不出(流不走)三个方面来回答;从图中看,该地位于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多冻土,地表水下渗少;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排水不畅。第(2)题,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来回答;从图中看,该地地形起伏大,河流多,穿越困难;沼泽面积大,多泥潭;天气恶劣,多雨雪,日温差大等。第(3)题,治理风沙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应实施退耕还草、湿地恢复等沙化治理工程;发展人工草地,合理放牧,适度开发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的监测;健全法制,加强立法等。
    答案:(1)位于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且降水较多,河流汇聚,排水不畅;海拔高,气温低,多冻土,地表水下渗少。(2)天气恶劣,多雨雪,日温差大;沼泽面积大,多泥潭;地形起伏大,河流多,穿越困难。(3)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的监测,实施退耕还草、湿地恢复等沙化治理工程;发展人工草地,合理放牧,适度开发;健全法制,加强立法。
    【加固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1)说出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2)概括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该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3)对该湿地,有人建议排干围垦有人建议保护性开发。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第(2)题,图中显示,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是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该变化会导致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如果赞成排干围垦,其好处是增加土地,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农业产量;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如果赞成保护性开发则是因为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1)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下降较小或略有下降);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地表积水干涸。(2)特征: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影响: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3)排干围垦:增加土地供给,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业产量;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保护性开发: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如降解污染物、蓄水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新动向·新情境·新预测
    【命题新素材】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鹤等珍稀候鸟及其栖息地。2018年9月19日,航拍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都昌水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2019年首次跌破12 m,标志着鄱阳湖提前正式进入枯水期。大数据显示,近些年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日期呈提前的趋势。为了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下图中甲处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关键词句】自然保护区、湖床、水利枢纽工程【命题导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湿地资源的保护措施等。
    【高考新命题】【命题示例】(1)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人为原因。(2)说明在甲处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给材料 我命题——学以致用【我的命题】(3)(选择题或综合题)————————————答案:(1)注入鄱阳湖区的河水被沿岸工农业生产大量截用,导致注入鄱阳湖水量减少;湖区非法采沙导致湖面下降;上游水利设施截流等人为因素加剧了鄱阳湖枯水期的旱情。(2)建坝后可调节鄱阳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水量,减轻洪水威胁),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湖区生态系统稳定(或为湖区水生生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鄱阳湖的环境承载力);提高枯水期湖区水位和水量,增强降解污染能力,有利于减轻水污染。(3) ————————————
    【命题母材料】1.塞罕坝林场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1 500 m,年均气温-1.5 ℃,极端最低气温-43.3 ℃,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在这里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使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2.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红树林(如图)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1)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2)呼吸根。红树林发育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相关课件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课件+学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5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5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导学思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盐度升高,航道淤塞,水生生物,降低水质,关键能力·层级突破,思路分析,关联2西电东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