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2021-2022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交流传播继承发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交流传播继承发展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框架定点,课程内容,优题优思,知识框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交流、传播、继承、发展
一、框架定点
注:讲义中⚠️后内容为本课易错点突破,需重点记忆;♣后内容为新教材补充,需重点关注。
★后内容为时政或知识拓展,需阅读了解。◈后为【快速练习】,是对应知识点的考点核心练习, 需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一)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前提与结果)
文化多样性
内涵: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内容形式各具特色。
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锁死 cp】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注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民族节日
①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功能: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文化遗产
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作用: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保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责任。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个性
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 彩。
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怎样做
态度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①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
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注意——区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
我们要: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①文化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②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来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③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世界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发展创新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的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重
要
途
人口迁徙
自古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径
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媒的发展阶段
口语(最直观、常见、丰富)、
网络(全球同时、双向互动、受众主动)、
文字、印刷、电子和等
面向大众的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大众传媒的特点
(优点)
能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区分——教育:选择、传递、创造】
⚠️注意——比较文化传媒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推动文化交流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一般知识
(1)含义: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继承的形式
比较
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手段
区别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 育、聚会、旅游等
指的是媒介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联系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传媒才能实现,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意义
①对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②对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③对国际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
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态度
①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措施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传统习俗
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四)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认同感)。
自身作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性质作用
①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大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阻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继承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辨别——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选择——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发展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注意——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
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科学是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运动
教育
随着教育方式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革命
⚠️易错点突破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
(2)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
(3)互联网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的传媒,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
(4)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5)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三、优题优思
1.(2021 湖北新高考模拟)一系列考古发现显示,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先民们在农作物培育、寻医问药、天文观察、工具制造、文字创立、科技发明、国家治理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向世界贡献了深邃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考古发现( )
①复原了古代社会生活 ②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力
③确立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④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21 广东新高考模拟)某校把古诗词诵读与学农活动融合起来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在参与务农实践时唱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等古诗词,既能领略诗词意境之美,又能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此项活动(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①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有益尝试
②促使学生达成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③能够变革教育方式实现教育创新
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21 届高考全国卷适应性文综政治题(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约 1 公里处,一座石灰岩孤峰兀然挺立。 这就是国内罕见的万寿岩遗址。它让今人在这里洞察到我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轨迹;它架起了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并实证了清晰的两岸同源关系。
然而,20 年前,一声声“轰隆隆”的采矿爆破声,差点将这个弥足珍贵的遗址永远掩埋。20 世纪70 年代,福建三明钢铁厂在万寿岩山体上开采矿石。三明市考古小组、福建省博物馆等联合考古队,对万寿岩遗址的抢救性考舌发掘,发现了以牙齿化石为主的哺轧动物化石,还有一处石铺地面的鹅卵石有着人工打制痕迹。考古学家认为它堪称“人类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这一发现为研究早期古人类适应并改造生活环境能力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还为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提供了有力证据。
2019 年 6 月,三明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独树一帜的考古发现、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让万寿岩遣址成为国际考古学术交流重地,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交流考察,国际考古学者们称赞它为“绵延不绝的文明之光”。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守住了一份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成为考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幸运儿”。
万寿岩遗址,折射出人们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关系的深度思考。当年炸山开矿的三明钢铁 厂,如今走上绿色环保的转型发展之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与万寿岩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大型 4A 景区。这份不断“生长”的文化共识, 不但守护着远古的记忆,也开创着新的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万寿岩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意义。(10 分)
四、知识框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 高考政治复习价值与价格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框架定点,课程内容,优题优思,知识框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走进生活 判断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