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5 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15 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计算题, 填空题, 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 共 30.0 分)
1.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 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洁厕精除垢
【答案】
C
【解析】
解: A、 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B、 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C、 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D、 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在受到猛烈撞击时, 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 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
大的气体. 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答案】
A
【解析】
解: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杂质 0.03%. 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 A.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 就能解决这一题目.
此题考查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 再能灵活运用, 就能很轻松的解决
此类问题
3.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鼻子凑近集气瓶口, 吸闻气体气味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 才用清水冲洗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 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 并不断搅拌
【答案】
B
【解析】
解: A、 闻气体气味时, 应该用手轻轻扇动, 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 而不能鼻子凑近集
气瓶口, 吸闻气体气味, 故 A 错误;
B、 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 才用清水冲洗, 避免试管炸裂, 故 B 正确;
C、 烧碱和稀盐酸都会都皮肤造成腐蚀, 而且烧碱与稀盐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烧
初中化学试卷第 2 页, 共 9 页
伤皮肤, 故 C 错误;
D、 稀释浓硫酸时, 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A、 闻气体气味时, 应该用手轻轻扇动, 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
B、 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 才用清水冲洗, 避免试管炸裂;
C、 烧碱与稀盐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 稀释浓硫酸时, 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所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始终是化学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内容.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氮气
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
【答案】
B
【解析】
解: A、 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 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故 A 错误;
B、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 B 正确;
C、 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 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 C 错误;
D、 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 故 D 错误.
故选: B.
根据金属、 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
成的, 如水、 氢气等, 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氯化钠,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 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 2 O 2 ) 会使人体皮肤肿痛. 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蚁酸是氧化物
B.蚁酸是由碳、 氢、 氧三种原子构成
C.蚁酸中碳、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2 D.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
D
【解析】
解: A、 蚁酸有三种元素, 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项错误;
B、 蚁酸是由碳、 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选项错误;
C、 蚁酸中碳、 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 故选项错误;
D、 蚁酸中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最小, 因此质量分数最小, 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是描述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有: 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有: 一个分子; 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原子的个数比等. 氧化物是指由两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和氧化物的识别,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既有宏观意义又有
微观意义. 元素符号、 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
一, 要加强记忆, 理解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下列化学用语中, 既能表示一种元素, 又能表示一个原子, 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N 2
B.O
C.Cu
D.CO 2
【答案】
C
【解析】
解: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 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
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 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 N 2 属于化学式, 不能表示氮元素, 也不能表示一个氮原子, 只能表示一种物质, 故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O 属于非金属元素, 可表示氧元素, 表示一个氧原子, 但不能表示氧气这一纯净物,
故选项不符合错误.
C、 Cu 属于金属元素, 可表示铜元素, 表示一个铜原子, 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 故选
项符合题意.
D、 CO 2 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 不是元素符号,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金属、 固体非金属、 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的, 故它们的元素符号, 既能表示一个原子, 又能表示一种元素, 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 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
解题的能力.
7.物质 X 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30 2
.
点燃
2CO 2 +3H 2 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C 2 H 4
B.CH 3 OH
C.C 2 H 5 OH
D.C 2 H 6
【答案】
C
【解析】
解: 在反应 X+3O 2
.
点燃
2CO 2 +3H 2 O 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 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反应后共 2 个 C 原子、 6 个 H 原子、 7 个 O 原子,
反应前现有 6 个 O 原子,
则 X 中共有 2 个 C 原子、 6 个 H 原子、 1 个 O 原子,
即化学式为 C 2 H 5 OH,
故选: C.
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 2
.
点燃
2CO 2 +3H 2 O,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 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8.柠檬酸(C 6 H 8 O 7 ) 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 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 H + , 从而呈现酸
性, 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 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Mg
B.Fe 2 O 3
C.CO 2
D.NaOH
【答案】
C
【解析】
解: A、 镁为排在氢前的金属, 可以与酸反应;
B、 氧化铁为金属氧化物, 可以与酸反应;
C、 二氧化碳不与酸反应;
D、 氢氧化钠为碱, 能与酸反应.
初中化学试卷第 4 页, 共 9 页
故选 C.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某些盐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各组溶液混合, 能发生化学反应, 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 4 , NaOH, NaCl
B.NaCl, KCl, KNO 3
C.NaOH, NaCl, HCl
D.MgCl 2 , AgNO 3 , NaOH
【答案】
C
【解析】
解: A、 硫酸铜是蓝色的溶液, 故 A 错误;
B、 NaCl, KCl, KNO 3 这三种物质混合不会产生气体、 沉淀或水, 且溶液都是无色的,
但是不会反应, 故 B 错误;
C、 氢氧化钠和盐酸会反应生成水, 溶液是无色的, 故 C 正确;
D、 氯化镁和硝酸银会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不能共存, 故 D 错误.
故选: 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物质间若两两交换成分生成气体、 沉淀或水, 则物质不能共
存, 要注意有颜色的离子的存在.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
10.要除去 CaCl 2 溶液中的稀盐酸得到纯净的 CaCl 2 溶液, 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A.生石灰
B.石灰石
C.熟石灰
D.苛性钠
【答案】
B
【解析】
解: A、 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且过
量的生石灰无法除去, 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 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
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水和二氧化碳, 过量的石灰石难溶于水, 再过滤
除去石灰石,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
确.
C、 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
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苛性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 不
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 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去
杂质, 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 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 也是难点, 解决除杂问题时, 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 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3.0 分)
11.写出具有下列用途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 的化学式. 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
甲烷、 食盐、 熟石灰、 小苏打、 石灰石、 盐酸、 硝酸钾
(1) 用于除去铁锈的是: ______ .
(2) 可作为化肥 ______
(3) 用于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是 ______ .
【答案】
HCl; KNO 3 ; NaHCO 3
【解析】
解: (1) 用于除去铁锈的是盐酸, 化学式为: HCl; 故填: HCl;
(2) 可作为化肥是硝酸钾, 它含有氮和钾元素, 钾显+1 价, 硝酸根显-1 价, 故化学
式为: KNO 3 ; 故填: KNO 3 ;
(3) 用于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是碳酸氢钠, 碳酸氢根显-1 价, 钠显+1 价, 化学
式为: NaHCO 3 . 故填: NaHCO 3
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用途, 并能根据物质的名称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盐酸能
和铁锈反应, 硝酸钾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须元素, 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题目设计既包含对物质性质和用途的
理解, 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3.0 分)
12.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四种元素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①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
(2) ③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的符号为 ______ ;
(3) 由②与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 .
【答案】
14.01; Al 3+ ; NaCl
【解析】
解:(1)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 可查得①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是 14.01,
(2)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③元素是铝属于金属元素, 元素
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结构示意图中元素的质子数为 13, 核电荷数为 10,
说明该元素失去 3 个电子, 该微粒的符号为 Al 3+ ;
(3) ②与④元素分别是 Na 和 Cl,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Cl.
故答案为: (1) 14.01;
(2) Al 3+ ;
(3) NaCl.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
子质量, 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来解题的能力.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7.0 分)
13.目前常用的 1 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 5 角硬币为铜锌合金或钢芯镀铜合金, 1 角硬
币为铝锌合金或不锈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铸造硬币的合金不需考虑的是 ______
A. 耐磨性
B. 抗腐蚀性 C. 色泽
D. 导电性
(2) 硬币涉及到的金属有 Al、 Ni(镍)、 Zn、 Cu、 Fe, Ni能发生如下反应:
初中化学试卷第 6 页, 共 9 页
Ni+H 2 SO 4 ═NiSO 4 +H 2 ↑
Fe+NiSO 4 ═Ni+FeSO 4
以上 5 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______ .
(3) Ni与 AgNO 3 溶液 ______ (填“能” 与“不能” ) 反应.
(4) 工业上用 NiO 与 CO 在高温下反应冶炼镍,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这是
利用了 CO 的 ______ (填氧化性、 还原性或可燃性).
【答案】
D; Al>Zn>Fe>Ni>Cu; 能; CO+NiO
.
高温
Ni+CO 2 ; 还原性
【解析】
解:(1) 铸造硬币的合金需要具备耐磨性、 抗腐蚀性好、 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 价格不
易过于贵重, 不需要考虑其导电性;
(2) Ni+H 2 SO 4 ═NiSO 4 +H 2 ↑ , 说明镍在氢的前面, Fe+NiSO 4 ═Ni+FeSO 4 , 说明铁在
镍的前面, 故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l>Zn>Fe>Ni>Cu;
(3) 镍在铜的前面, 铜在银的前面, 故镍的活动性强于银,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4) 用 NiO 与 CO 在高温下反应冶炼镍, 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反应的方程式
是: CO+Ni
.
高温
Ni+CO 2 .
故答案为:
(1) D; (2) Al>Zn>Fe>Ni>Cu; (3) 能; (4) CO+NiO
.
高温
Ni+CO 2 ; 还原性.
(1) 根据铸造金币的物质的性质考虑;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 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
换出来分析解答;
(4) 根据用 NiO 与 CO 在高温下反应冶炼镍, 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写出反应
的方程式.
掌握金属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要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
14.如图是 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温度是 ______ ℃. M、 N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
(2) t 2 ℃时, 在两只各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 M、 N 各 20g, 充分搅拌, 该
温度时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
【答案】
t 1 ; N
【解析】
解: (1) 温度是 t 1 ℃, M、 N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 t 1
(2) t 2 ℃时, 在两只各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 M、 N 各 20g, 充分搅拌, 该
温度时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N, 因为在该温度下, N 的溶解度是 20g, M 的溶解度大于
20g; 故答案为: N;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M、 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 而 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 B 大; 温度是 t 1 ℃, M、 N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t 2 ℃时, 在两只各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 M、 N 各 20g, 充分搅拌, 该温度时
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N, 因为在该温度下, N 的溶解度是 20g, M 的溶解度大于 20g.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还考查了
饱和溶液的形成等,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3.0 分)
15.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
绘制的知识网络图, 其中 A、 B、 C 分别表示不
同类别的化合物, 已知 A 是一种硫酸盐, 其溶
液呈蓝色, B 能用于灭火, “-” 表示相连两物
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1)按物质分类, C 属于 ______ (填“氧化物” 、
“酸” 、 “碱” 或“盐” ).
(2) 写出 A、 B 的化学式: A ______ ; B ______ .
(3) 写出 C 的一种物质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 NaOH 与 A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答案】
酸; CuSO 4 ; CO 2 ; HCl+NaOH=NaCl+H 2 O;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解析】
解:(1) 由碱的化学性质: 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等反应; A、 B、 C 分别表示不
同类别的化合物, 已知 A 是一种硫酸盐, 其溶液呈蓝色, 则 A 为硫酸铜溶液; B 能用于
灭火, 则 B 为二氧化碳, 为非金属氧化物; 故 C 属于酸,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 A 为硫酸铜溶液, B 为二氧化碳, 其化学式分别是 CuSO 4 、 CO 2 .
(3) C 为酸, 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 2 O(合理即可).
(4) NaOH 与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 会观察到有蓝色沉淀
生成.
故答案为: (1) 酸; (2) CuSO 4 ; CO 2 ; (3) HCl+NaOH=NaCl+H 2 O; (4) 有蓝色絮状
沉淀生成.
根据碱的化学性质: 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等反应; A、 B、 C 分别表示不同类别
的化合物, 已知 A 是一种硫酸盐, 其溶液呈蓝色, 则 A 为硫酸铜溶液; B 能用于灭火,
则 B 为二氧化碳;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六、 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共 14.0 分)
16.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
(2) C 是进行 ______ 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3) 若 B 装置制取 O 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答案】
铁架台; 过滤; 2H 2 O 2
.
푀푛푂 2
2H 2 O+O 2 ↑
【解析】
解: (1) 仪器 a 的名称是铁架台, 常用于固定、 支持实验装置, 故答案为: 铁架台;
(2) C 是进行过滤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 过滤;
(3) 根据 B 装置的特点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反应的方程式是
2H 2 O 2
.
푀푛푂 2
2H 2 O+O 2 ↑ , 故答案为: 2H 2 O 2
.
푀푛푂 2
2H 2 O+O 2 ↑ .
(1)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 用途和使用方法;
(2) 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 漏斗、 烧杯、 铁架台等;
(3) 根据 B 装置的特点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进行分析.
初中化学试卷第 8 页, 共 9 页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装置的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时, 要
考虑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等因素.
17.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 后, 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aCl、 Na 2 CO 3 和 HCl.
猜想(二): 废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
猜想(三): 废液中的溶质是 NaCl和 HCl.
猜想(四): 废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一) 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 他的理由是 ______ .
【实验与结论】
(1) 为验证猜想(二), 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 然后滴入 AgNO 3 溶液, 产
生白色沉淀, 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 正确. 小强的实验 ______
(填“能” 或“不能” ) 验证猜想(二) 的正确性, 原因是 ______ .
(2) 若验证猜想(四) 是否正确, 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 ______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答案】
NaCl和 Na 2 CO 3 ; Na 2 CO 3 和 HCl不能共存; 不能; HCl也能和 AgNO 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②③
【解析】
解: 【猜想与假设】 由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 当碳酸钠
有剩余时, 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所以, 猜想(四): 废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 2 CO 3 .
【讨论与交流】
由于 Na 2 CO 3 和 HCl不能共存, 所以, 猜想(一) 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1) 由于 HCl也能和 AgNO 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所以, 为验证猜想(二), 小强同学
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 然后滴入 AgNO 3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
解的实验不正确.
(2) 由于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 若验证猜想(四) 是否正确, 只要验证碳酸钠
的是否存在即可, 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 稀盐酸反应, 所以可选用的试剂是氯化钙溶
液和盐酸.
故答为: 【猜想与假设】 猜想(四): NaCl和 Na 2 CO 3 ;
【讨论与交流】 Na 2 CO 3 和 HCl不能共存.
【实验与结论】(1) 不能, HCl也能和 AgNO 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
②③
【猜想与假设】 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猜想;
【讨论与交流】 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分析猜想一;
【实验与结论】(1) 根据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分析小强的实验;
(2) 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 稀盐酸的反应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方法, 同学们要学会通过现象判断物
质是否存在, 但也要排除同类离子的干扰.
18.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 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
各题:
(1) 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 3 ) 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
(2) 碳酸钙中钙、 碳、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3) 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 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______ g.
【答案】
三; 10: 3: 12; 0.6
【解析】
解: (1) 碳酸钙的化学式可知, 它是由钙、 碳、 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 由碳酸钙的化学式为 CaCO 3 , 则钙、 碳、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0: 12: 16×3=40:
12: 48=10: 3: 12;
(3) 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 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2g×75%×
40
40:12:16×3
×
100%=0.6g.
故答案为: (1) 三; (2) 10: 3: 12; (3) 0.6.
(1) 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来分析;
(2) 利用碳酸钙的化学式及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
(3) 根据标签中的成分可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 利用钙元素在碳酸钙中的质量分数
来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 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19.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注: 图中的质量不包括烧杯的质
量).
(1) 生成氢气 ______ g;
(2) 合金中铜的质量是多少?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保留到 0.1%)
【答案】
0.2
【解析】
解: (1)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10g+100g-109.8g=0.2g,
故填: 0.2.
(2) 设锌的质量为 x, 硫酸的质量为 y,
Zn+H 2 SO 4 ═ZnSO 4 +H 2 ↑ ,
65
98
2x
y
0.2g
65
푦
=
98
푧 =
2
0.2푔 ,
x=6.5g, y=9.8g,
铜的质量为: 10g-6.5g=3.5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푔
100푔 ×100%=9.8%,
答: 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3.5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9.8%.
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锌和硫酸的质量,
进一步可以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因为反应只生成氢气, 因此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要注意理解.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上化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上化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