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2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2课时学案,共16页。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1.通过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推理,计算未知酸(或碱)的浓度;通过酸碱完全反应时pH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用以判断滴定终点。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通过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有关氧化还原滴定的相关问题。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能调控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要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1.概念
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
(1)实质:H++OH-===H2O(填离子方程式)。
(2)原理: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
要点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
1.主要仪器及使用方法
(1)仪器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3)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指示滴定终点)
2.滴定操作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滴定
(3)终点判断(以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为例,酚酞作为指示剂):接近终点时,改为滴加半滴盐酸,直到因加入半滴盐酸后,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读数并记录。
3.数据处理
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滴定曲线
把滴定管中的溶液滴加到锥形瓶中,随着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中和,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极少量的酸或碱就会引起溶液的pH突变。此时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到达终点,例如: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如图所示。
要点三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用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包括元素、无机物所含的离子和有机物所含的官能团等。
(2)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初步试验(如焰色试验等)、阳离子分析和阴离子分析等。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元素、离子、官能团等各成分的含量;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滴定前应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
(2)用碱式滴定管可量取18.20 mL KMnO4溶液。( )
(3)中和滴定原理是酸的物质的量与碱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恰好反应。( )
(4)对滴定管内的溶液读数时仰视使读数偏小。( )
(5)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也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
(6)中和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 )
答案 (1)√ (2)× (3)× (4)× (5)√ (6)×
(1)强氧化剂溶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或量取。
(2)强酸与强碱滴定实验,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但是不能选用紫色石蕊。
(3)酸碱中和滴定的本质是酸能够电离的H+总量和碱能够电离的OH-总量相等。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
1.酸式滴定管为什么不能盛放碱性溶液?
答案 碱性溶液对酸式滴定管的玻璃塞有腐蚀作用。
2.滴定终点时,若酚酞溶液变色,则酸碱反应后溶液的pH是否等于7?
答案 不等于。酚酞变色范围是8.2~10,故滴定终点pH不等于7。
1.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的颜色范围
2.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选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但不能选石蕊试液(遇酸碱颜色变化不明显)。一般原则是酸滴定碱,选甲基橙;碱滴定酸,选酚酞。
3.滴定操作注意事项
(1)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因润洗后,瓶内壁会附着一定量的待测液而造成测量误差。
(2)滴定管在装液前一定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装入的液体会被稀释,影响测量结果。
(3)滴定速率是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动。
(4)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刻度线三者在同一水平线上。
(5)滴定管读数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5.00 mL是正确的,不能读成25 mL。
4.滴定终点的判断(以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
(1)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突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2)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3)滴定终点判断的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注意:解答此类题目应抓住三个关键点:
①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②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例题1】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5.0 g含有少量易溶杂质的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配成250 mL待测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
(2)滴定时,用0.200 0 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量取待测液10.00 mL应选用____仪器(填字母)。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2.10
24.20
第三次
10.00
4.10
24.00
思维导引:溶液配制需要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中进行;根据规范的中和滴定操作进行判断和分析。
解析 (1)配制250 mL的溶液需要250 mL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2)待测液为NaOH溶液,应选用碱式滴定管量取。(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向碱溶液中滴加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黄色。(4)根据表中数据,第二次读数差距较大,舍去不用,使用盐酸的V==20.00 mL,c×10.00 mL=0.200 0 mol/L×20.00 mL,解得c=0.400 0 mol/L;烧碱样品的纯度为×100%=80%。
答案 (1)250 mL容量瓶 (2)B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黄色 (4)0.400 0 mol·L-1 80%或0.8
【变式1】 实验室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 mL 0.10 mol·L-1NaOH标准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____(冷却后)→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____→____→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②称量____g氢氧化钠固体所需仪器有:天平(带砝码、镊子)、____、____。
(2)取20.00 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编号
NaOH溶液的浓
度(mol·L-1)
滴定完成时,滴入
NaOH溶液的体积(mL)
待测盐酸的
体积(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NaOH固体属于腐蚀性药品,不能放在天平上直接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一般用烧杯或表面皿)中进行称量。
答案 (1)①转移 定容 摇匀 ②0.4 烧杯(或表面皿)
药匙 (2)①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颜色不变 ②0.11 mol·L-1
考点二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3.“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滴定结果如何?
答案 偏低。滴定前仰视,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读数偏小。导致V标准液偏小,测定值偏低。
1.误差分析依据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误差分析要依据计算式c待测=(一元酸碱的中和滴定),当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标准、V待测均为定值,c待测的大小取决于V标准的大小。若V标准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若V标准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若对V标准无影响,则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步骤
操作
c(NaOH)
洗涤
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偏高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偏高
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取用待测液的滴定管
偏低
锥形瓶洗净后瓶内还残留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取液
取碱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且取液结束后气泡消失
偏低
滴定
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又恢复原色
偏低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偏高
滴定过程中振荡时有液滴溅出
偏低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读数
滴定前仰视读数或滴定后俯视读数
偏低
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
偏高
3.常用量器读数误差分析
(1)量筒:量筒的小刻度在仪器的下方,因此仰视时读数偏小,俯视时读数偏大,如图甲所示。
(2)滴定管:滴定管的0刻度在仪器的上方,因此仰视读数,视线将液面“下压”,读数偏大;俯视读数,视线将液面“上提”,读数偏小,如图乙所示。
(3)容量瓶:容量瓶定容时,视线应与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相平。若仰视定容,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若俯视定容,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如图丙所示。
【例题2】 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NaOH放在锥形瓶内,盐酸放在滴定管中)。用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来填写下列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填字母)。
(1)称量固体NaOH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 )
(2)将固体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 )
(3)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刻度线“0”或“0”以下,结束时初读数按0计算。( )
(4)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
(5)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 )
思维导引:注意此实验的未知浓度的盐酸是放在滴定管中;然后确定分析的依据并判断影响结果。
解析 结合题意知,c标准、V标准已知,需根据V待测确定c待测。(1)称量固体NaOH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不能确定称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2)锥形瓶内加多少水并不影响NaOH与HCl的中和反应。(3)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小,V待测偏小,则测定结果偏高。(4)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使读出的待测液的体积比实际消耗量多,V待测偏大,则测定结果偏低。(5)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致使一部分NaOH未被中和,消耗待测液体积减小,V待测偏小,则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1)D (2)C (3)A (4)B (5)A
【变式2】 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滴定某NaOH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无气泡,在滴定过程产生气泡
C.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答案 B
解析 A项,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酸溶液润洗,则相当于把标准液稀释了,滴定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B项,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无气泡,在滴定过程中产生气泡,气泡的存在使得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结果偏低;C项,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由于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边,仰视使读数偏大,得到的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D项,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不能用NaOH溶液润洗,否则增加了待测液的量,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
【例题】 (2019·江苏卷)聚合硫酸铁[Fe2(OH)6-2n(SO4)n]m广泛用于水的净化。以FeSO4·7H2O为原料,经溶解、氧化、水解聚合等步骤,可制备聚合硫酸铁。
(1)将一定量的FeSO4·7H2O溶于稀硫酸,在约70 ℃下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得到红棕色黏稠液体。H2O2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聚合硫酸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液态样品3.000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滴加稍过量的SnCl2溶液(Sn2+将Fe3+还原为Fe2+),充分反应后,除去过量的Sn2+。用5.000×10-2 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Cr2O与Fe2+反应生成Cr3+和Fe3+),消耗K2Cr2O7溶液22.00 mL。
①上述实验中若不除去过量的Sn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将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计算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Fe2+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被氧化成Fe3+,H2O2具有氧化性,其还原产物为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并配平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2)①根据题意,Sn2+能将Fe3+还原为Fe2+,则还原性Sn2+>Fe2+,实验中若不除去过量的Sn2+,则加入的K2Cr2O7先氧化过量的Sn2+再氧化Fe2+,导致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将偏大。
答案 (1)2Fe2++H2O2+2H+===2Fe3++2H2O
(2)①偏大 ②n(Cr2O)=5.000×10-2 mol·L-1×22.00×10-3 L=1.100×10-3 mol,由滴定时Cr2O―→Cr3+和Fe2+―→Fe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微粒的关系式Cr2O~6Fe2+,则n(Fe2+)=6n(Cr2O)=6×1.100×10-3 mol=6.600×10-3 mol,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m(Fe)=6.600×10-3 mol×56 g·mol-1=0.369 6 g。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w(Fe)=×100%=12.32%
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等。
1.原理
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还原性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物质。
2.试剂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K2Cr2O7、I2等。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
3.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有三类:
(1)氧化还原指示剂;
(2)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
(3)自身指示剂,如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现高锰酸钾溶液的浅红色。
4.实例
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
Na2S2O3溶液滴定碘溶液
原理
2MnO+6H++5H2C2O4===10CO2↑+2Mn2++8H2O
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剂
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红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
淀粉溶液
终点判断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5.计算
依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列比例式,或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规律列等式进行计算,应熟练记忆2MnO~5C2O(H2C2O4)、MnO~5Fe2+、IO~3I2~6Na2S2O3(S2O)等关系式。
1.产品(MnO2)纯度测定:向a g产品中依次加入足量b g Na2C2O4和足量稀H2SO4,加热至充分反应。再用c mol·L-1KMnO4溶液滴定剩余Na2C2O4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d L。[已知:MnO2及MnO均被还原为Mn2+。相对分子质量:MnO2(86.94);Na2C2O4(134.0)]
产品纯度为____(用质量分数表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部分草酸钠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2+Na2C2O4+2H2SO4===Na2SO4+MnSO4+2CO2↑+2H2O,剩余部分再与高锰酸钾反应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与二氧化锰反应的草酸钠为-×5,则n(MnO2)=n(Na2C2O4)=-×5,相应地产品纯度为×100%=。
答案
2.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准确测定某一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1的过氧化氢溶液至小烧杯中,加水稀释,后转移入250 mL____(填仪器名称)中,继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填写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
MnO+H2O2+H+===Mn2++H2O+________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1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解析 (1)根据题意,准确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应选用容量瓶。(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即可得到2MnO+5H2O2+6H+===2Mn2++8H2O+5O2↑。(3)由于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应选用酸式滴定管。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4)根据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可计算出与V mL c mol·L-1KMnO4标准溶液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2.5cV×10-3mol,再进一步计算出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100%。(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得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1)容量瓶 (2)2 5 6 2 8 5 O2↑ (3)酸式 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100% (5)偏高
1.(滴定管的读数)如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是( )
A.a mL
B.(50-a) 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 mL
答案 D
解析 滴定管刻度值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由于滴定管最大刻度下方尖嘴无刻度,50 mL滴定管中实际盛放液体的体积大于50 mL,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大于(50-a) mL。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所选用的滴定管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表中正确的选项是( )
锥形瓶中
溶液
滴定管中
溶液
选用指
示剂
选用滴
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乙
D
酸
碱
酚酞
乙
答案 D
解析 甲为酸式滴定管,乙为碱式滴定管。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A项错误;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B项错误;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溶液,C项错误。
3.(滴定及误差分析)用0.010 0 mol/L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滴定实验不需要指示剂
B.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C.滴定管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液
D.当滴定终止时,仰视读数,所测H2C2O4浓度偏高
答案 B
解析 滴定终点,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不需要指示剂,A项正确;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 s内不恢复无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B项错误;滴定管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液,C项正确;当滴定终止时,仰视读数,读取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所测H2C2O4浓度偏高,D项正确。
4.(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室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
D.V(NaOH)=30.00 mL时,pH=12.3
答案 C
解析 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呈中性,室温下pH=7,A项正确;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B项正确,C项错误;V(NaOH)=30.0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且c(NaOH)=
=0.02 mol/L,即溶液中c(OH-)=0.02 mol,则c(H+)==5×10-13 mol/L,pH=-lg c(H+)=12.3,D项正确。
5.(综合应用)如图是用0.100 0 mol·L-1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某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读数为____mL,滴定后读数为____mL。
(3)某实验小组同学的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是____mol·L-1(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实验
编号
待测NaOH溶液
的体积(mL)
滴定前盐酸的体
积读数(mL)
滴定后盐酸的体
积读数(mL)
1
20.00
1.20
23.22
2
20.00
1.21
29.21
3
20.00
1.50
23.48
(4)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均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①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②若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③标准液读数时,若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④取待测液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解析 (1)仪器A为酸式滴定管。(2)滴定管的刻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精确度为0.01 mL,因此滴定前的读数为0.80 mL,滴定后为22.80 mL。(3)第2组读数与其他两组差别较大,属异常值,应舍去,其他两组数据的平均为22.00 mL,则c(NaOH)==0.110 0 mol·L-1。(4)①所取待测液实际体积偏小,会使V(HCl)减小,c(NaOH)偏低。②对测定结果无影响。③会使V(HCl)增大,c(NaOH)偏高。④所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大,会使V(HCl)偏大,c(NaOH)偏高。
答案 (1)酸式滴定管 (2)0.80 22.80 (3)0.110 0 (4)①偏低 ②无影响 ③偏高 ④偏高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课时学案,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二课时学案及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导学案,共8页。